“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每逢暑熱難當時,我都會與友人徒步進山中探幽納涼。彼時的山中溪流潺潺,各類植物所散發的水汽讓人恍如置身于空調房中。那日,我們原本是去山間尋訪一株抱石而生的杜梨樹,卻在山寺轉角處的臺階上被蜿蜒爬升的綠苔吸引住了目光。
猶記得三個月前到訪這里時,臺階上還只是斑駁的黃褐色苔痕。那時任誰也不會想到短短百日不到,這里會變成如此光景。中學時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劉禹錫的《陋室銘》,其中便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詩句。眼前的景象不免讓我想起了詩文中的“上”字,難道這比米粒還小的苔蘚還長腳了不成?
好奇心驅使我蹲下身子開始觀察起這些平日里經常被人們忽視的植物。盡管過往的游人時常會用鞋底將它們踩踏、蹂躪,但這一點也不妨礙它們爭相鋪展開絨毯般的綠意,將原本冰冷鐵青的石階裝點得幽靜而富有禪意。負責打掃石階的老師傅見我蹲著觀察苔蘚,便笑道:“這幾日香客少,倒讓它們也得了清閑。”當我還在糾結渺小的苔蘚如何“爬上”高聳的臺階時,老師傅的這句話一時間叫我感慨萬千。
忽然想起兩個月前自己身心俱疲,整夜失眠時的情形。那段時間,為了證明自己,在單位里我向領導立下了“軍令狀”,保證要在六月底超額完成任務。可現實中,當我急切想要“用力”時,結果卻適得其反。于是,消沉、失眠和掙扎就成了橫亙在我面前的一道冰冷且光滑的臺階,我越是想要翻越它,就越是找不到抓手。就這樣,到六月底時因為沒能按期完成任務,我被定義為“失敗者”,帶著滿身的疲憊和委屈選擇休假調養。
似乎是看穿了我的心思,掃地師傅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們現在覺得這些苔蘚爬得很快,可是如果每日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可佛系著哩。日有所進,月有所變,終有所成。再說了,它們每一年留下的那些黃褐色的苔痕也給它們提供了爬臺階的梯子啊。”
師傅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只是看到了別人的成功,卻忽略了他們背后所付出的時間與辛苦。想要做成一件事,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而我們卻總是急于求成,逼迫自己在更短的時段內苦苦掙扎。這也許便是許多人痛苦的根源吧,在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奮斗時,卻妄想著一步登天走捷徑。一想到這里,我頓感羞愧難當。
調養結束后回到單位,我開始放低姿態,以苔痕“慢”上階為啟發,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基礎任務做起。我不再渴望速成的結果,反而很享受那種慢下來的、細膩的過程。因為慢下來,使我注意到了很多被忽視的細節;因為慢下來,我所走的每一步都無比清晰;更因為慢下來,我的心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那些之前走過的錯路或者彎路,也都如秋冬時節的褐色苔痕一樣,幫助我越走越輕,越走越敞亮,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掌握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