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在美國高爾夫球大師賽的決賽輪中,北愛爾蘭名將羅里·麥克羅伊通過加洞賽戰勝英格蘭選手賈斯汀·羅斯,贏得冠軍。當麥克羅伊高聲慶祝奪冠時,失利的羅斯保持了紳士風度。大約同一時候,英國女子網球選手哈麗雅特·達特在法國魯昂公開賽首輪0比6、0比3不敵法國外卡球員洛伊絲·布瓦松,情緒失控下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引起軒然大波:達特要求裁判讓布瓦松“噴點止汗劑”,因為“她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了”。
面對壓力,運動員的反應各不相同,在比賽中的表現也會受到影響。某些體育明星喜歡釋放情緒,也有人習慣于克制情緒。有時候,發泄情緒能夠幫助運動員發揮出更好的水平。1981年溫網公開賽上,在麥肯羅與葛利克森的男單首輪比賽中,麥肯羅曾憤怒地沖裁判愛德華·詹姆斯咆哮:“你不是認真的吧!”麥肯羅拿下了那場比賽,后來在決賽中擊敗博格奪冠。
1984年,麥肯羅在女王杯公開賽決賽中再次使用了這套花招。媒體報道,在第二盤比賽間隙的短短3分鐘內,他辱罵裁判、一名觀眾以及對手。據稱,當時麥肯羅怒罵裁判是“白癡”,告訴一名觀眾“我的身價抵得上4萬個你”,還指責在底線練習揮拍的對手雷夫·夏伊拉斯故意嘲笑他,“別取笑我,我打網球這么多年了,根本就不想搭理你”。
麥肯羅是個極端例子,在體育運動中,人們能找到憤怒狀態下表現更好的明星。例如,年輕時的德約科維奇擅長將對手的輕視轉化為動力,女子網球選手奧斯塔彭科、退役足球運動員魯尼、弗格森等人也常常在情緒上頭時超水平發揮。
費德勒十幾歲時也脾氣暴躁,輸球后喜歡扔球拍哭鼻子,后來變得溫文爾雅,待人特別友善。費德勒的母親琳內特回憶道:“我以前經常跟他說,這些糟糕行為會暴露你的短板,就像是在告訴對手,‘我就是這性格,快來打敗我吧。’”幸運的是費德勒逐漸變得成熟,并與一位心理學家合作,性格發生了巨大變化。
那么,人們應當如何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運動員的情緒與競技表現之間的關系?伍爾弗漢普頓大學體育心理學家安德魯·萊恩教授曾經與多位奧運冠軍合作,他明確指出:“麥肯羅是個例外。對大多數運動員來說,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付出代價。發泄情緒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卻會影響運動員的表現,激發對手斗志,甚至改變觀眾的立場。”
2023年,一項以77名西班牙職業排球運動員為樣本的研究發現,許多運動員之所以在比賽中表現欠佳,往往與調節情緒的能力差有直接關系。報告寫道:“那些難以控制負面情緒的運動員經常做出各種草率決定,或者突然走神,在賽場上的表現受到嚴重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面對不利的情況,女子排球運動員的反應往往比男運動員更沖動。”此外,研究人員還為排球教練提供了一些幫助運動員應對極端壓力的建議,包括淡化比賽的重要性,使用暫停和換人來幫助運動員調整心理狀態等。
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運動員不知道怎樣控制情緒,他們在比賽中往往更容易焦慮,也更難發揮出最佳水平。對此,萊恩表示:“換言之,發泄情緒或許能暫時讓人感到輕松,然而在競技體育中,這并不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不過,萊恩強調,冷靜并非與生俱來的特質,可以后天培養。“運動員需要像練習其他技術那樣,練習如何調整情緒。首先,運動員需要識別他們當下的情緒,然后才能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最佳應對方式:重新調整情緒,暫時忍耐,或是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萊恩建議運動員反復觀看自己情緒爆發時的視頻片段,通過這種方法來練習如何調節情緒。“運動員可以思考怎樣面對不利局面,而不是立即做出反應。這樣做的目的并非壓抑情緒,而是以一種有助于提高競技表現的方式來管理情緒。”萊恩還提到,博爾特、費德勒等頂尖運動員擅長利用積極情緒來贏得觀眾的好感和支持。“反過來講,如果亂發脾氣,觀眾往往會不喜歡。”
職業運動員情緒失控的行為還有可能導致輸掉比賽,甚至是冠軍,付出更多代價。萊恩說:“發脾氣真的沒有任何好處。冷靜、優雅和鎮定不僅能幫助運動員維持良好的個人形象,還表明他們擁有出色的心理技巧和比賽智慧。最重要的是這不算什么天賦,任何運動員都可以學會。”
責編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