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或騎車穿行于如詩如畫的法國鄉村,十多年來,古韋諾都是這樣度過的。旅程中,他的眼睛盯著道路,思緒卻沉浸在道路的種種可能性之中。他說:“一路上,我要一直保持清醒。”
56歲的古韋諾是環法自行車賽的首席線路設計師,他的工作沒有盡頭,永遠在為賽事線路尋找改進方法。這位前職業自行車手如今已成為環法賽事的終身參與者,今年夏天的賽事是他以車手或工作人員身份參加的第29次環法。他睡覺時,夢里也都是法國密林中的山口和鵝卵石路。
環法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沿途有海灘、葡萄園和高山,有時一天之內就能領略到所有這些美景。當然,競技才是根本,比賽的線路需要兼顧各方,要為沖刺手準備平坦快速的路段,為總成績車手準備能拉開差距的爬坡路段,最重要的是為觀眾提供觀賽的多樣性。
如今的環法與早期大不相同。一個世紀以前,比賽線路是一個巨大的六邊形,賽段常常超過400公里。當時的線路設計旨在考驗車手的耐力和賽車的實用性,而非娛樂。隨著時間的推移,全面覆蓋法國每一寸土地的需求逐漸被淡化,20世紀90年代,環法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賽初期是多個程式化的短途沖刺賽段,接著是長距離計時賽,然后是穿越法國兩大山脈——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賽段。2005年,普呂多姆擔任賽事總監,線路設計的多樣性大大增加。
古韋諾解釋道:“我們希望設置各種困難交替出現的賽段,為觀眾找到興趣點。我們絕不會連續安排三個沖刺賽段,而是穿插安排計時賽、爬坡賽、石路賽等。”
今年的線路堪稱多年來和環法這個名字最貼切的一次。賽程橫跨法國北部,從加來海岸一直延伸到布列塔尼的懸崖,穿過法國中部的馬賽夫山脈,一路向南直抵比利牛斯山。在那里,經過首次長時間的爬坡后,選手們一路向南疾馳,抵達著名的旺圖山,之后在阿爾卑斯山度過最后三天艱難的賽程。
在古韋諾的設計下,環法的最后一個賽段摒棄了傳統。今年最后賽段的線路將三次經過蒙馬特高地的爬坡路段,讓總成績車手首次在爬坡中展開決斗。古韋諾說:“天氣如何,會不會太熱,有沒有逆風,這些情況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毀掉一個賽段,壓力一直都在。即便這樣,我們也在冒險嘗試新東西,這種感覺很刺激。”
這是古韋諾結束職業車手生涯后選擇的生活。從1994到2001年間,他曾七次參加環法,成績最好的一次是在1998年獲得第59名。他的車手生涯大多是在為他人服務中度過的,是一名副將,職責包括設計訓練線路。古韋諾回憶道:“線路都是我規劃的,所以我一直對地圖感興趣。”退役后,他決定不再在自行車隊工作,而是加入了一家體育公司,負責設計規模較小的比賽。2014年,他成為環法的首席線路設計師。
盡管設計線路十分復雜,但總的規劃還是得領導拍板。賽事總監普呂多姆明確告訴他,環法必須訪問某個特定的地方,具體細節由他來決定。古韋諾說:“普呂多姆會親自選擇起點和突出的重點,這對整個賽道的布局有著重大影響。他喜歡紀念日,2014年的賽道因此經過了一戰遺址。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某些地方,我們每年都會經過。有一些地區去得沒那么頻繁,但每五年至少去一次。最初的環法是環繞整個法國的,現在的線路主要集中在法國中部,去偏遠地區沒那么頻繁了。”
古韋諾在孚日山脈、中央高原和汝拉山脈周邊設計了極具挑戰性的賽段,對2023年環法末段在孚日山脈的比賽記憶猶新。當時,法國車手皮諾在家鄉的賽道上險些贏得一場令人動容的告別之戰,總冠軍車手波加查和溫格高在這里展開激烈的爭奪。他說:“我為此感到自豪,這種賽段會激勵你十年之久。”
古韋諾回憶起那些日子,眼中閃爍著光芒。他說:“以前,環法賽段都是200公里的直線距離。現在經過改革,縮短距離,增加難度,意味著去的地區少了。比如在圖盧茲,車手過去在這里會有大規模沖刺。今年我們做出調整,在賽道的最后部分設置了幾個坡道,鼓勵選手突圍,否則比賽會很單調。我們既會在平原上設計線路,也通過實地考察,為爬坡選手找到有趣的線路。放到二十年前,我們根本不會做這些事情。”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古韋諾的一日三餐都在加油站和高速公路旁的餐館解決。他說:“這是我的第29次環法,很多路我都熟悉,有些地區我也得下鄉實地看看。如果要找的東西非常具體,我就開車上路,事先用谷歌地圖做些準備,有個大概的了解。”
他會聽取車手的建議,但刻意尋找難度的做法無法讓每位車手滿意。比如,環法賽段中的鵝卵石路和碎石路增加了機械故障的可能性,導致車手因無法控制的路況而出現意外,從而毀掉總成績競爭者的比賽。一些知名車手表達了不滿,環意總冠軍耶茨在去年環法期間表示:“都2024年了,碎石路毫無必要地增加了爆胎和撞車的風險,組委會必須給個說法。”
古韋諾回應道:“如今的車隊都已專業化,如果不給他們找到真正的難點,比賽會變得乏味。沖刺車隊如果掌控了局面,沒有進攻,觀眾看到的就只是大集團在前行。為了賽事本身,為了觀眾,設計線路時就必須做點什么。所以在那些沒有山口、山丘的地方,我們就得想點辦法。”
出于類似的原因,古韋諾不喜歡計時賽。今年環法的計時賽賽程明顯較短,僅有44公里,包括第13賽段從佩拉格德斯山腳到山頂的11公里爬坡,那是一場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計時賽。古韋諾說:“科技掌控了比賽令人煩惱,而計時賽已經完全科技化、專業化,感受不到比賽的氛圍。看到車手們坐在自行車上,感覺他們是機器人。”
波加查和溫格高兩位強人的競爭是近幾年環法的焦點,組委會甚至會根據他們的成績調整線路。古韋諾曾表示,天空、阿聯酋航空等超級車隊有能力掌控線路的各種變量,迫使他走出舒適區,設計更與眾不同的線路。他說:“每一屆80-90%的賽程都是在上一屆的基礎上設計的。比如,今年在圖盧茲的賽段是在去年環法結束后的9月重新設計,因為我們覺得上一屆沖刺賽段太多了。眼下,我對于明年的情況一無所知。但我們能夠做出反應,這得益于做這些決定的人只有我們幾個。”
今年的最后一項調整出現在最后一個賽段,這一賽段傳統上是平坦且輕松的環巴黎騎行,由幾圈短距離騎行組成,最后在香榭麗舍大街沖刺。然而,組委會受到去年奧運會公路車比賽線路的啟發,引入了三次環繞1.1公里長的鵝卵石爬坡的路段。古韋諾說:“巴黎的最后賽段過去一直跑香榭麗舍大街,做些改變的想法在我腦中。事實證明,效果不錯。”
古韋諾設計的線路兼顧多種類型車手的需求,既增加了比賽難度,也提高了觀賞性。在他的管理下,環法的起點已從傳統的法國境內延伸到了歐洲其它地方,如英國約克郡、荷蘭烏得勒支、德國杜塞爾多夫、丹麥哥本哈根、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和意大利托斯卡納等地。甚至有消息稱,環法有可能在美國東海岸舉辦。
古韋諾對此不置可否,他指出在北美辦賽存在物流、車手福利等問題,并推測美國更寬的道路可能使賽段更具挑戰性。他說:“讓環法走向世界,是我樂于看到的。時差如此之大,車手去美國比回歐洲要好得多。明年環法將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發車,2027年將從英國愛丁堡出發。不同的地方,車手和觀眾會有不同的體驗,我已迫不及待。”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