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入學后,我由于生病落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課,再回到學校,就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了。一個班60個人,我的成績基本排在55名左右。為了不留級,我拼命地學習,常常學到深夜,第二天上課的時候便昏昏欲睡,加上身體本來不好,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
有一次數學課,老師讓我們訂正試卷,我望著滿是紅叉的試卷,突然很想哭。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腦子笨,根本就學不好,數學對我來說怎么就這么難呢?我帶著滿腔憤懣,將整本數學書從頭開始翻閱,遇到公式、定義就動手抄寫下來。我的英語就是這樣學好的,所以我想試一試也這樣學數學。抄著抄著,數學老師走到了我的身邊,他看了我一眼,又好氣又好笑:“你抄書有什么用?!還不如把錯題抄下來,找時間自己再做一遍!”
我窘迫地低下了頭,飛快地將手里的筆記本收起來,不愿意再讓人看到上面寫的字。我想老師說得對,我這樣盲目努力,找不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只能事倍功半。可是又該怎么學呢?數學課本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如同天書。
一轉眼就到了高三。我讀的是一所位于小縣城的普通高中,文科只有三個班,大部分老師和家長的期望都放在九個理科班上,對文科不甚重視。高三第一次聯考后,班主任找我談話,他說:“小胡,你進步很快,這次考試你的排名已經是班級前十。英語和文科綜合都是你的強項,繼續保持,上個二本應該沒問題。”
進了班級前十,本來我應該開心,可聽完班主任替我預測的高考成績,我卻并不滿意。我想,我這樣辛苦,這樣努力,不應該只能上個二本,要知道去年理科班排前十的學生都能上重點大學了。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那一年的高考我數學沒有及格,文科綜合也因為心態不好沒來得及做完,最擅長的地理空了兩個大題。結果可想而知,我連二本都沒有考上,離二本線都還差18分。
我想過“破罐子破摔”,填報志愿時,報了一個離家特別遠的大學。那所學校在海南,我在網上瀏覽關于海南美麗風光的照片,心想,高中這場長跑,是時候結束了,我認輸吧。
事情并沒有按照我預想的那樣發展。填完志愿的那天夜里,我正準備上床休息,爸爸突然敲響了我的房門。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那天他對我說了很多很多話。他說:“我看見你把之前貼在墻上的那些寫著‘必上××大學’‘要去英國留學’的字條都撕下來了。其實爸爸一直沒告訴你,當你為你的夢想努力的時候,整個人都特別耀眼。每次看見你從學校學好知識回來,滿懷信心地為未來做打算,我們都特別自豪,覺得你長大了。現在,你不過是遇到了一道坎,爸爸知道你心里的夢想還在。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還愿意再試一次嗎?”
看著爸爸的眼睛,我思考了片刻后,鄭重地點了點頭。
就這樣,我踏上了高四復讀的旅途。如果說高中是一場長跑,這高四就好像一場“加時賽”,給了我們這些高考失利的學子又一次百米沖刺的機會。我知道,我一定要把握住。
復讀的學校在山里,那是我們當地最好的學校,也是管理得最嚴格的一所學校。我的高四從第一年8月10日開始,到第二年6月8日結束。這數百個日子,幾乎每一天我都在學校里努力學習,周末也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而我的父親,因為山里的學校住宿條件差,他每天都雷打不動地6點鐘送我上山,晚上11點再來接我回家,陪我一道起早貪黑。
復讀很苦,但我卻真的很喜歡這里。老師們帶著我們從高一的知識開始復習,這種從頭開始的復習模式特別適合我這樣基礎薄弱的人。這里的數學老師我尤其喜歡,盡管他講話帶著很重的口音,但他講的內容我全都能聽懂。我喜歡他講課時敏捷的思維,喜歡問他題目時他認真專注的態度,更喜歡每次測驗后,他批在我試卷上的漂亮的分數。在他的指導下,有一次數學考試,我考出了148分的好成績,要知道第一次高考,我的數學只有87分。我確認了自己并不笨,只是過去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從這以后,我上數學課越發精神抖擻,毫無困意。
數學的進步讓我的總成績突飛猛進,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那一年遇到的重重困難,回想起來也都沒什么大不了的了。記得那個炎熱的8月,我們將近90個人擠在一間教室里,門窗大開,但是感覺不到一點吹進來的風。停電是常有的事,因為山里的學校供電不足。多少次我看著汗水在額頭的發梢匯聚,形成一滴巨大的水珠后,“啪”一聲滴落在面前的練習冊上。我咬咬牙忍下來,用手擦去,便繼續看書——要知道,三節自習課才剛剛開始呢!
有一次來電了,風扇能轉了,燈卻又打不開了。很多人便坐不住了,開始起哄,說要某某上講臺去唱歌。我卻只管擎著手電筒,借著微弱的燈光繼續做題。后來他們的歌也沒有唱成,因為老師來了,讓大家靜靜坐著休息,等著亮燈。越來越多人拿出手機、手電筒充當光源學習,那點點光芒,在黑暗中格外耀眼。
中午會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但是我每次都用來學習,一般是做一套英語試卷。雖然我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我明白最擅長的也不能忽視,我不能大意,讓時間把我的優勢變成劣勢。
復讀班里的學生并非一些人以為的“都是差生”,其實往往像我這樣偏科的學生比較多。我們班多是想來拼一把,不愿給自己的青春留下遺憾的人,所以彼此很投緣。我們常常在課間或周日的下午互相交流心得,比如我會教數學課代表學習英語的方法,他則會給我講數學大題的解題思路。我們幾個各有專長的人互幫互助,最終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不得不多說一句的是,后來高考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甚至比數學課代表還要高一分,他笑著對我說:“看來我很適合去師范大學啊,我教出的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高四過得很快,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有時候我想,它真的就像是一場百米沖刺,沒有時間糾結猶豫,只能一直拼命向前沖,才有可能勝利。這一年成績揭曉,我的數學考出了131分的高分,文綜考到了200分,總分比去年提高了將近100分,當初連二本都沒有考上的我,這一次如愿拿到了“211”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回望這場“百米沖刺”,跑道的每一米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和汗水,我用盡全力跑出了這屬于我自己的好成績,為自己的人生開啟了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