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石蒜屬;適應性;觀賞性狀;病蟲害;貴陽中圖分類號 S682. 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3-0107-05doi: 10. 3969/j. issn. 0517-6611. 2025. 13. 02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Cultivation Adaptability and Ornamental Traits of 13 Species of Lycoris spp. in Guiyang JIANKe-xin12,ZHAOHoutao2,CHENXue-mei2 etal(1.Chongqimg KeyLaboratoryofGermplasmInovationandUilizationofNative Plants,Chongqing 40410O;2. Guiyang Urban Green Management Ofice,Guiyang,Guizhou )
AbstractInodertoimprovethelandscapingqualityofGuyang,enichteapplicationofgardenplantsandselectLycorisslable forcultivaionandapatioiGang,3dsofLyoisereitroducedfrteviosareaofGagandHangouZjg Province.Throughthestudyofphenologicalperiodandgrowthidicators,theioamentaltraitswerecompardandevaluated.Aftersearch in2023and2O24about13kindsofLycorissp,theresultsshowedthat:tearlyboltigstagewasmainlyoncentratedattedfJun and the beginning of July,of which 1O kinds had a bolting rate greater than 50% . The blooming period was generall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mostfthembganthpeak-bloomperiodinid-Julyandthefoweringperiodofidividualplantsangedfro6.1to.dayshape height ranged from 33.75 to 61.57 cm,the stem base diameter ranged from 0.44 to 1.25cm ,the flower diameter ranged from 3.90 to (202 9.39cm ,and theperianthlengthrangedfrom3.O1to9.O5cm.Thecolorandtypeoflowers werediverse,butafectedbyindividualvariation,temperature,mostureandlodtosLyoisswreoteasarfruit.Loloba,LycoisueLyoisingsis, Lycoris chinensis and Lycoris sprengeri were observed to bear fruit.
Key wordsLycoris; Adaptability;Ornamental traits;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Guiyang
石蒜屬(Lycoris)為石蒜科(Amaryllidaceae)多年生球根類草本植物,在全世界有20余種,主要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少數分布于朝鮮、緬甸和老撾[1-2]。我國是石蒜屬植物的分布和多樣化中心,據《中國植物志》統計,約有石蒜屬植物15種,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2],以江蘇、浙江及安徽的資源量最為豐富,約有13種,占國內資源種類的 80% 以上[3]。石蒜屬植物種間雜交現象普遍,有豐富多樣的花色、奇特的花形和優雅的姿態,而且生性強健,病蟲害少,管理粗放,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良好的園林應用前景[4-5],可用作林下地被花卉,花境或山石間自然式點綴,切花、插花、盆栽觀賞等[6。此外,石蒜屬植物鱗莖含有多種生物堿,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方面也極具開發潛力[7]
近年來,石蒜新品種不斷涌現,但其推廣和應用較為滯后。在貴州,常見于園林綠化的石蒜屬植物為石蒜和忽地笑,仍有多種尚未被引種和推廣應用。通過對多個石蒜屬植物進行栽培適應性研究和觀賞性狀的觀察,可篩選適合貴陽栽培和應用的品種,為遷地保護、栽培管理、引種馴化及園林應用等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地位于貴陽市城市綠化服務中心園林科研基地苗圃地,地理位置為 106°41′07′′E,26°36′08′′N 海拔 1 092.3m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 15.3‰ ,年降水量可達 1200mm ,無霜期270d,土壤為黃攘, pH6.8 。
1.2試驗材料自2023年6月中旬起,陸續收集13種石蒜屬植物材料,其中,石蒜、忽地笑及部分中國石蒜采自貴陽周邊;換錦花、紅藍石蒜和玫瑰石蒜來自杭州植物園;其余種通過市場購買,種源為浙江杭州。具體信息見表1。
1.3 試驗方法
1.3.1栽培及管理。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灌條件良好的土壤,于定植前清除雜草、石塊等,用鋤頭深耕、耙平、細作后,做成寬 0.8~1.0m ,高 10cm 的畦,畦間距 40~50cm, 。每個參試種選擇大小一致、無病害的健康種球30個,種植前用1000倍多菌靈溶液浸泡消毒 15min ,晾干備用。2023年7月3日,將種球定植于試驗地內,種植密度為 15cm× 20cm ,種植深度為鱗莖頂剛埋入土面,按常規進行淺耕除草(葉期采用拔草的方式除草)、澆水等管理。
1.3.2物候及生長指標觀察。每隔1d進行1次觀察,記錄抽臺、開花(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結實、出葉、倒苗等情況,其中,盛花期為開花朵數較多且集中的時間記錄。每個種從第1枝花抽墓露土起進行編號、掛標簽觀察,隨機選擇其中10株(不足10株的以實際株數計),記錄平均開花時長(d)、花葶高( |cm? 莖基直徑(cm)、花蕾數(朵)花徑(cm)等;葉生長基本定型后,記錄葉片數(枚)葉長(cm)、葉寬(cm)等。觀察時間為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
1.3.3病蟲害發生情況。記錄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危害癥狀等。
2 結果與分析
2.1抽臺情況由表2可知,2023年有10種石蒜屬植物抽墓,但抽率在 50% 以上的僅稻草石蒜1種,其余種抽率低,陜西石蒜、春曉石蒜和玫瑰石蒜當年未見抽耋。2024年,供試的13種石蒜屬植物均見抽臺,抽臺率在 50% 以上的有
10種,分別為石蒜、忽地笑、稻草石蒜、換錦花、香石蒜、紅藍石蒜、武陵石蒜、春曉石蒜、玫瑰石蒜和湖北石蒜,其中,石蒜、香石蒜、武陵石蒜、春曉石蒜和湖北石蒜抽墓情況較好,抽臺率達 100% 。其余如忽地笑、稻草石蒜、紅藍石蒜和玫瑰石蒜的抽墓率均 ?80% 。抽耋初期主要集中在6月底7月初,最晚則在8月底;其中稻草石蒜的最早抽與最晚抽臺間隔期超過 60d □
2.2開花情況及花的主要性狀由于2023年是引種第1年,各種仍處于緩苗期,對供試石蒜屬植物花期物候及生長指標觀測集中于2024年。花期物候和平均開花時長見表3,花葶和花的主要性狀見表4,花期形態觀察情況及描述見表5。石蒜屬植物的花期一般為7—9月。供試石蒜屬植物除換錦花多株花葶折斷外,其余種抽臺后幾乎都開花,抽率可近似代表開花率。根據表3結果,紅藍石蒜、陜西石蒜、香石蒜和武陵石蒜開花較早,7月初進人花期,7月中旬左右達到盛花期;玫瑰石蒜和湖北石蒜花期為8月;石蒜、忽地笑花期較晚,花期8—9月。石蒜和稻草石蒜觀察到2次開花高峰。長筒石蒜始花時間較早(分別為7月5日和7月7日),但僅2株抽、開花;換錦花有17株抽,但花葶含水量較高,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多株花葶折斷,僅記錄到7株開花,始花時間分別為6月29日(1株)7月13日(1株)7月14日(2株)7月31日(2株)和8月3日(1株),因缺少數據,未能對長筒石蒜和換錦花在貴陽的花期物候進行描述。石蒜屬植物單株開花時長不同,香石蒜和陜西石蒜開花時長可達12d左右,石蒜開花僅6.1d,其余種為 7.6~10.5d 。
由表4可知,供試石蒜屬植物花葶高度變幅為 33.75~ 61.57cm ,其中,石蒜、武陵石蒜的花葶較短( lt;35cm ),忽地笑花葶較長( gt;60cm ),其他種花葶高度多在 40~60cm ;莖基直徑在 0.44~1.25cm ,莖基最細的是武陵石蒜,最粗的是中國石蒜;花蕾數在4.5\~8.2,花蕾數較多的是玫瑰石蒜、忽地笑、石蒜和香石蒜,較少的是換錦花和中國石蒜;單花花徑為
3.90~9.39cm ,花徑較大的有3種,分別是中國石蒜( 9.39cm )、忽地笑( 8.22cm 和長筒石蒜 (7.92cm) ,單花花徑較小的是武陵石蒜( 3.90cm ),其他的多在 5.46~7.13cm ;花被片長度為 3.01~9.05cm ,最短為武陵石蒜,最長為中國石蒜;花被片寬度為 0.52~1.68cm ,最窄為武陵石蒜,最寬為長筒石蒜。
石蒜屬植物花色豐富、花型多樣。由表5可知,石蒜屬植物有紅色(石蒜、湖北石蒜和春曉石蒜),玫紅色(武陵石蒜),紅紫色(換錦花、紅藍石蒜),淡玫瑰紅色(玫瑰石蒜),黃色(中國石蒜和忽地笑),稻草黃色(稻草石蒜),白色(長筒石蒜、陜西石蒜和香石蒜)等,由于個體變異、光照、溫度以及土壤條件的影響,花色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影響。不同種花被先端反卷程度和花被邊緣波狀程度差異明顯,石蒜、忽地笑、中國石蒜、稻草石蒜、湖北石蒜、玫瑰石蒜和春曉石蒜花被先端反卷程度和花被邊緣波狀程度強;紅藍石蒜、武陵石蒜中等,換錦花、香石蒜、陜西石蒜和長筒石蒜較弱,甚至沒有;花被先端反卷和花被邊緣波狀程度之間的強弱呈正相關,且花被先端反卷程度和花被邊緣波狀程度表現為強和中等程度,其雄蕊相對花被長度較長,花被片兩側對稱,反之雄蕊相對花被長度近等長或略短,花被片為輻射對稱
2.3出葉情況及葉的主要性狀石蒜屬植物按出葉時間可以分為春出葉和秋出葉兩類。春出葉類型有中國石蒜、換錦花、香石蒜、陜西石蒜和長筒石蒜;秋出葉類型有石蒜、忽地笑、稻草石蒜、紅藍石蒜、武陵石蒜、春曉石蒜、玫瑰石蒜和湖北石蒜。秋出葉類型通常在花后出葉,然后快速生長;春出葉類型從秋季就有部分植株先長出少量葉,隨后逐漸枯萎,大部分在冬季出葉,但葉片很短且生長緩慢,處于“待發\"狀態,待初春氣溫回升時,才開始快速生長。以中國石蒜和忽地笑為例,在貴陽,中國石蒜的葉片集中在1月底至2月初露出地面,2月下旬至3月初,葉片基本生長完全,4月下旬,葉片從頂端開始變黃,5月中下旬倒苗,地上葉的生長期在120d左右;忽地笑的葉片在10月左右露出地面,12月左右葉片基本生長完全,3—4月葉片從頂端開始變黃,4—5月左右倒苗。
由表6可知,供試石蒜屬植物的葉片長度為22.76\~59.06cm ,葉寬在 0.59~3.89cm ,葉片數在6.1\~25.0枚。葉片長度表現為忽地笑 gt; 香石蒜 湖北石蒜 gt; 長筒石蒜 gt; 陜西石蒜 :gt; 換錦花 gt; 中國石蒜 gt; 春曉石蒜 gt; 紅藍石蒜 gt; 玫瑰石蒜 gt; 稻草石蒜
石蒜 gt; 武陵石蒜。春出葉類型葉片通常較寬,秋出葉類型除忽地笑外,一般較細窄。葉面積(葉長 × 葉寬)表現為忽地笑gt;長筒石蒜
香石蒜 gt; 中國石蒜 gt; 陜西石蒜gt;換錦花 gt; 湖北石蒜gt;紅藍石蒜
稻草石蒜 gt; 玫瑰石蒜gt;春曉石蒜gt;石蒜 gt; 武陵石蒜,葉片最大為忽地笑,最小為武陵石蒜。葉片數表現為湖北石蒜gt;武陵石蒜gt;石蒜 :gt; 稻草石蒜gt;春曉石蒜gt;香石蒜gt;玫瑰石蒜 Σ=Σ 忽地笑 gt; 紅藍石蒜 gt; 中國石蒜gt;長筒石蒜 gt; 陜西石蒜 gt; 換錦花。
2.4結實情況2023年僅觀察到忽地笑(1株)和中國石蒜(2株)結實;2024年有5種石蒜屬植物觀察到零星結實,分別為長筒石蒜(1株)忽地笑(2株)武陵石蒜(3株)、中國石蒜(2株)和換錦花(1株),其中,中國石蒜7月下旬初果,8月盛果,9月果實成熟,果實為蒴果,種子類球形類半球形和橘瓣形,未成熟時白色,成熟時為黑色;武陵石蒜8月底果實成熟,種子多為類球形;忽地笑10月左右果實成熟,種子與中國石蒜相似。長筒石蒜7月下旬,換錦花8月上旬觀察到結實。
2.5病蟲害發生情況石蒜屬植物中含有多種生物堿類次生代謝產物,如石蒜堿、偽石蒜堿、加蘭他敏、多花水仙堿等[7-8],具有一定毒性,不易受病蟲害侵襲,管理較為粗放。常見的病害有細菌性軟腐病和炭疽病,蟲害有斜紋夜蛾、蔥蘭夜蛾、薊馬、螬等[6.8-9]。2023年7月—2024年10月,在栽培過程中,發現了細菌性軟腐病、炭疽病、葉枯病3種病害;斜紋夜蛾、薊馬、蚜蟲3種蟲害。
2.5.1細菌性軟腐病。主要致病菌為果膠桿菌屬(以前為歐文氏桿菌屬)細菌,通過產生多種細胞壁降解酶,使植物組織瓦解,植株腐爛病變[10]。最初在葉基部、莖基部或根上部產生水漬狀病斑,病斑擴展蔓延,造成莖基和根、葉柄慢慢軟腐化[8]。2024年7月在換錦花莖基部發現。
2.5.2炭疽病。主要致病菌為炭疽菌屬真菌,癥狀為葉片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心灰白色,邊緣紫褐色,病斑后期會出現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最終干枯導致葉片破裂穿孔。2024年在忽地笑葉片上零星發現。
2.5.3斜紋夜蛾。斜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和繁殖快等特點[],在貴陽1年可發生多代,主要以幼蟲為害石蒜屬植物的花、幼嫩花葶、葉、嫩果,造成苞片、花瓣、葉肉、花莖、果實被啃食。2023年7—9月在中國石蒜、稻草石蒜上零星發現;2024年6—10月在紅藍石蒜、陜西石蒜、中國石蒜和忽地笑上零星發現。
2.5.4薊馬。薊馬為纓翅目昆蟲的統稱,是貴陽地區危害最嚴重的花卉害蟲之一,以植食性薊馬為危害花卉的主要類群,主要危害花器,其次是幼芽和嫩葉,貴陽地區以石蒜作為寄主的種類有西花薊馬、花薊馬、四米二鬃薊馬和游領針薊馬[12]。薊馬若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呈黃色、棕色或黑色[8,世代重疊嚴重,在花器上活動時,挫吸花瓣的汁液,導致被害花瓣卷縮、萎蔫,影響花的外觀和品質。對石蒜屬植物的危害高峰為7—8月。2024年所栽培的13種石蒜屬植物上均有發現。
3結論與討論
3.1種球大小、年限長對石蒜屬植物抽、開花率的影響由于石蒜屬植物花期無葉,抽臺開花的養分來源除土壤外,主要來自地下鱗莖。趙秀娟等[13]研究發現,石蒜種源的種球越大,種球年限長(鱗莖花芽分化狀態好),其切花產量與品質越高。姚曼等[14研究不同級別忽地笑種球發現,不同級別種球對花期、開花時長、葶基粗、葶頸粗、花瓣寬及雄蕊長等指標無明顯的影響,對開花率、結實率、葶長、花徑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且與種球圍徑呈正相關。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為保證最佳景觀效果,宜選擇直徑大、年限長、生物量大的種球。2024年,供試中國石蒜、長筒石蒜和陜西石蒜抽、開花率較低,至于是否受種球大小、年限等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3.2定植時間對石蒜屬植物抽、開花率的影響定植時間對植物開花率有一定影響。楊靜慧等[15]通過研究晚香玉切花花期調控,發現不同栽植時期,晚香玉種球開花率不同,這是由于其開始生殖生長時外界環境溫度較低,光照不足。李炎桂等[1]研究不同栽植期對玉竹物候期及產量的影響發現,秋季栽植的坐蕾率、坐花率和坐果率明顯高于春季栽植的。石蒜屬植物的移栽時間多建議在休眠期進行,此時移栽利于種球恢復生長,對開花質量的影響較小[6,13]
2023年,供試石蒜屬植物的定植時間為7月初,略晚于通常的移栽時間(5一6月),這是否為導致2023年多個種抽墓時間推遲、抽耋率低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3.3貴陽地區園林應用建議
3.3.1品種選擇。從抽臺率、開花高峰持續(累計)時長、花的觀賞性狀、單株開花時長等方面綜合考慮,篩選出石蒜(花期晚,開花高峰持續時間長,花色紅艷),忽地笑(花大,花多,花葶高,花明亮,黃色),稻草石蒜(花色特別,開花高峰持續時間長),香石蒜(花色變化,單株開花時間長,有香味),紅藍石蒜(紅、藍雙色,開花高峰持續時間長),武陵石蒜(小花類型,小巧精致),春曉石蒜(花葶高且直立性好,花色紅艷),玫瑰石蒜(花多,開花高峰持續時間長)和湖北石蒜(花色紅艷,觀賞效果佳)9種石蒜屬植物,適合在貴陽栽培。
從葉的觀賞期和觀賞性狀來看,春出葉類型始發于冬季,翠綠的嫩葉描繪出一種生機勃勃的迎春景象;秋出葉類型葉始發于秋季,秋、冬、春三季可觀,觀賞期長,郁郁蔥蔥。從葉形、葉長與葉寬方面來看,忽地笑、長筒石蒜和中國石蒜的葉面積大,葉形美觀、有特色,觀賞價值較高。從葉片數來看,湖北石蒜、武陵石蒜、石蒜、稻草石蒜和春曉石蒜長勢旺盛。
3.3.2應用形式。在貴陽地區景觀營造中,石蒜屬植物宜于林下配植,亦可植于草地邊緣、林緣或者疏林卜,或布置于路緣作為花壇、花境等鑲邊材料,或點綴于石隙營造巖生植物景觀;在商業化生產上,石蒜可以作為切花材料,在苗圃、公園內進行合理密植,兼顧觀賞應用效果,
在應用時,應綜合考慮花、葉、花葶高以及應用場景等,充分發揮優勢和特點。例如,作為地被花卉片植時,宜選擇花葶高度較低或適中,不易倒伏,秋季出葉,花色艷麗的種類,如石蒜、湖北石蒜等;作為點綴或切花使用時,宜選擇花朵大、花葶高、花色特別的種類,如忽地笑、紅藍石蒜等。與其他地被植物組合配置時,宜綜合考慮葉形、葉期和花期,以達到加強地被覆蓋效果、延長觀葉周期或觀花周期等。
3.3.3管護要求。供試的13種石蒜屬植物采取粗放化管護,未發現嚴重病蟲害,但種植期間因溫濕度較高,仍有斜紋夜蛾與薊馬的發生。在實際引種和栽培過程中應加強監測與研究,做好植物檢疫和田間管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發生病蟲害時,積極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若發生大面積危害或危害盛期,需要使用化學農藥輔助防治,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由于斜紋夜蛾和薊馬主要為害花和果,如果種植以觀賞和鮮切花生產為目的,需要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王仁師.關于石蒜屬(Lycoris)的生態地理[J].西南林學院學報,1990,10(1) :41-48.
[2]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16卷第1分冊
[3]張鵬,鮑淳松,江燕.石蒜屬植物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綜述)[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5,44(2):168-174.
[4]江生泉,姜自紅,薛正帥.石蒜屬植物栽培繁殖技術及園林應用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5(2):76-79.
[5]張海珍,鮑淳松,徐敏,等.石蒜屬種質資源收集、快繁及園林應用研究[C]//張佐雙.中國植物園(第十二期).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136-141.
[6]張兆金.石蒜屬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1) :56-57.
[7]令狐昱慰,李多偉.石蒜屬植物的研究進展(綜述)[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7(2):73-76.
[8]趙偉法.長三角地區石蒜常見病蟲害及防治初探[J].浙江園林,2021(2) :88-90.
[9]孫強,蔡友銘,戴詠梅,等.石蒜的引種與栽培[J].中國花卉園藝,2008(10) :21-23.
[10]馬俊秀.蔬菜軟腐病生防菌株篩選及生防作用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省科學院,2023.
[11]張國芝,吳金鑫,萬宣伍,等.大豆斜紋夜蛾成災原因及防控對策[J].四川農業科技,2023(4):51-55.
[12]黃宇,陳勁松,郅軍銳,等.貴陽地區花卉薊馬種類調查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09(6):93-96.
[13]趙秀娟,奚志芳,吳世軍,等.石蒜屬植物切花品種的栽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1):109-114.
[14]姚曼,歐靜,郭,等.忽地笑種球分級及開花特性研究[J].種子,2022,41(7) :125-131.
[15]楊靜慧,趙國防,李建科,等.晚香玉切花花期調控[J].天津農業科學,2002(1):10-13.
[16]李炎桂,王荷,張忠寶.不同栽植期對玉竹物候期及產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2016(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