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堅決挺進海域主戰場,加快推進“一陣地兩高地”建設。
海城已日益成為我國重要的增儲上產接替陣地。近年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高度重視海域發展,要求海域為上游增產增效貢獻重要力量。上海海洋石油局作為專門從事中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和海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的專業化公司,持續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黨組決策部署,勇擔中國石化走向深海遠海主力軍的職責使命,制定并實施海域油氣高質量發展“13381”戰略規劃,積極推動“一陣地、兩高地”建設取得更大成效,以再立新功、再創佳績的實際行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化新篇章注入強勁新動能。
加快建設中國石化海上千萬噸級油氣資源陣地
上海海洋石油局堅決扛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職責,始終把油氣增儲上產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基石,聚焦規模發現、效益開發,奮力推動勘探大突破大發現、油氣穩增長、盈虧平衡點持續下降。
勘探上培育規模整裝儲量接替陣地。一是戰略展開東海合作區。主攻西湖斜坡北段深層構造和中央背斜帶構造一巖性領域,重點攻關深層地震資料品質提升、沉積儲層預測、圈閉刻畫等關鍵技術,落實一批規模優質儲量區。二是戰略突破南海自營區。立足全盆地研究,聚焦海中凹陷有利區帶,圍繞成藏基礎地質條件、灘壩砂油氣藏富集規律、OBN地震技術等核心任務開展研究,加大勘探部署力度,強化風險勘探引領,力爭取得新的戰略發現。三是戰略準備外圍新區。深化中一中合作,穩步推進招商區塊勘探,加強南海瓊東南、東海南部、南黃海等低勘探程度區的基礎研究和地質理論創新,筑牢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根基。
開發上加快重點規模產建陣地建設。一是做大東海西湖合作區。聚焦西湖凹陷深層低滲領域,著力突破高精度甜點預測、大位移井鉆完井、低滲氣藏高效開發技術。錨定構建“中心平臺+衛星平臺”高效開發模式,加快配套區域管網智能化集輸系統,推進海域規模效益上產工程,夯實海上千萬噸級國家能源基地基礎。二是加快建設南海瀾洲自營區。抓住綠色低碳轉型機遇,整合優勢資源加快瀾洲油田產能建設,創新海中灘壩砂油氣藏立體開發技術體系,推進海域智能裝備與人工智能產能預測系統融合應用,一體化布局油田開發與深遠海風電融合發展,力爭“十五五”末建成南海首個百萬噸級智能零碳油田示范區。三是戰略準備勘探突破區。以招商、瓊東南、東海南部等新區勘探突破為基礎,超前開展深水開發預研,探索無依托新區效益開發新路徑,布局海域油氣與深遠海風電一體化開發新模式,構建多能互補海洋能源新格局。
加快打造中國石化中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上海海洋石油局聚焦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牢固樹立“理論創新步伐必須快于資源枯竭速度,技術創新步伐必須快于成本上升速度”的理念,集中優勢資源和優勢力量,著力構建既有基礎研究高原支撐又有技術突破高峰引領的中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構建“雙輪驅動”支撐體系。一是構建石化特色中深海技術支撐體系。聚焦海域勘探開發技術瓶頸,加快推進東海西湖巖性油氣藏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等8大領域、沉積體系精細表征技術等26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力支撐東海西湖深層油氣勘探大突破開發快上產、南海海中大發現、瀾洲油田高效開發、招商高溫高壓區塊勘探突破、國勘海外工程技術服務需求。二是構建海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大力整合系統內外科研資源,以上海海洋石油局自有團隊為核心,聯合中國石化三大院海域支撐團隊、國內外特色技術團隊及合作高校,構建海域科技創新支撐體系,組建海洋工程技術中心,深度融入國勘走出去1 1+N+x′ ’技術支持體系,全力保障海上千萬噸級油氣資源陣地建設與中國石化海外上游業務高質量發展需求。

強化“四維協同”保障機制。一是完善科研考核與分配機制。建立以貢獻為導向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及收入分配機制,著力破解“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高水平大鍋飯問題,推動考核分配向科研一線人員、重要貢獻者、重大科研成果傾斜。二是優化科技獎勵體系。持續豐富獎勵激勵手段,修訂科技獎勵評選標準,突出成果原創性與應用價值,確保高水平成果獲得相匹配的榮譽與資源回報。增設面向優秀個人的專項獎勵。三是創新攻關組織模式。加大創新資源統籌力度,探索開放式、平臺化協同攻關模式,依托數字平臺實現任務動態發布、團隊柔性組隊、成果高效轉化。四是營造輕負高效創新生態。建立科研人員減負長效機制,嚴格限定非科研事務性工作占比,健全容錯糾錯與正向激勵體系,強化知識產權源頭保護與協同保護,保障科研人員專注創新、潛心攻關,研發出更多高價值成果。
加快打造中國石化中深海人才集聚高地
上海海洋石油局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以人企共贏為價值導向,系統推進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全力打造高度集聚、高端引領、高效激活、高質產出的人才發展新格局。
突出頭雁作用,激活雁陣效應。貫徹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和國企領導人員“20字要求”,重點強化一把手培養鍛煉,扎實推進干部隊伍雁陣格局建設,著力選拔素質最優的領頭雁,打造結構最優的領導班子梯隊,儲備最具潛力的后備干部人才。壓緊壓實一把手抓班子帶隊伍主體責任,創新建立一人一策培養方案和一層一庫儲備機制。強化一把手履職與業績考核,配套實施績效考核專項激勵制度,著力培育講政治、負責任、有能力、敢擔當、受尊重的主流價值觀。
注重筑巢引鳳,釋放虹吸效應。秉持“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大人才觀,用足用好中國石化人才引進政策和上海高能級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大系統內外人才資源整合力度近三年引進成熟人才36人,以業務承攬方式柔性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90人,石油工程項目支撐的上海海洋石油局一體化專家工作室建設與涸洲項目專項人才支持取得實質性進展,海域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基礎得到持續夯實。計劃“十五五”期間,在10個專業領域形成高水平專家團隊,全面構筑海域高質量發展智力支撐。
涵養雨林生態,發揮強基效應。系統構建培訓、導師、實踐、項目、管理“五位一體”人才培育新范式,重點推進“海苗”培育工程、復合交叉鍛煉、國勘實崗鍛煉、西湖合作項目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兵頭將尾”二十條工程“五維”培養體系,持續推動青年干部人才從“封閉溫室”向“共生雨林”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