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19440/j.cnki.1006-9402.2025.02.029
林果產業作為農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對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北方廣大的山區、丘陵地帶,因地制宜的發展林果產業,可實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家門口創收,是一條經濟、安全、高效的致富創收發展路徑。然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為實現林果產業的可持續、高效發展,特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規劃與布局要科學、合理
首先要對當地的氣候、土壤、水資源等自然條件進行深入的踏查、調研,根據當地的種植習慣、種植經驗以及原有的適生樹種進行分析對比,并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科學選擇經營樹種,培育、發展經濟附加值高的樹種,以達到產業發展持續向好的目標。另外,在布局上要統籌兼顧,優先實行集中分布,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林果產業區域,并在實現一定規模的基礎上,與科技示范、觀光旅游、現代農業示范區等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林果產業的優勢地位,實現林果經濟的高產出、高效能。
2科技投入和果農技術要跟上
當下,林果經營管理技術比較成熟,周邊省市科研院所、推廣中心等有專業技術力量,這都能為發展林果產業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在發展果樹種植時,要特別注意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和推廣先進的林果種植、管護、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這將大大提升林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為實現林果產業早達產、早受益提供堅實保障。同時,通過落實先進技術措施,將果園打造成示范果園,也為科研院所提供了廣闊的試驗、實踐平臺,大大促進了科研成果的直接就地轉化利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另外,果農的科技素養和管理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林果產業的科學、高效發展,加強相關技術培訓,落實技術措施,將各個管理環節執行到位尤為重要。
3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有保障
科學、便利的果園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是提高果園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方便果品采收運輸等對外銷售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產業整體效益的基礎。當前,林果產業的發展方向已從單一的上規模、擴張性路子向提高單產、質量,高科技高附加值等集約化、現代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而科學的路、電、水網等基礎配套建設,為果品產業化、標準化、優質化發展和產業經濟效益發揮創造了堅實的條件和基礎。同時,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配備,也為后期發展果品倉儲、保鮮和物流運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保障了果品采收后的市場供應及時性和穩定性,減少了果品損耗,實現了林果效益的最大化。
4經營主體要組織化、資本化
當前,林果產業種植大多還處于農戶散戶的經營模式階段,這種經營方式過于分散,并且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與市場的對接程度非常薄弱,加之散戶經營缺乏資金投入,林果種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投入不足,林果的產量、質量和品質受到大大的影響,嚴重制約著林果產業的科學、高效發展。在該種模式下的林果產業很難或者基本不可能實現標準化、產業化、優質化的發展路徑,為此,要按照溝域治理、集中連片,對現有的分散經營和分散主體進行優化整合,積極引入市場資本,在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下,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建立農戶的股權、分紅、就業、直接收益流轉等形式的利益分配機制,真正將分散的經營形式整合為“資本化\"的市場運作機制,從源頭上解決規模經營和合作經營問題。從而實現將農戶組織化,資本化、項目化、產業化,從根本上保障林果產業的健康、持續、科學發展。
5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要突破
當前,隨著國民品牌意識的增強,這就要求從建園種植時就要樹立品牌概念,借鑒日用品、飲用品等宣傳營銷模式和方式,對林果果品經營銷售進行包裝和推介。當下,隨著資本化、企業化的林果產業運行,林果品牌創建也呼之欲出。通過品牌創建,既可增強經營企業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林果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乃至政府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為此,林果產業品牌建立過程中,可從供一產一加一銷這幾個方面入手,打造有機統一整體,優勢互補,共同合作,建立林果產業品牌。具體實施可推行龍頭企業集群品牌應用,通過兼并、特許經營、委托等形式,整合小品牌和小農戶經營,從而逐步走向品牌化經營之路。也可借鑒其他行業品牌創建經驗,從反季果品、新奇果品入手,圍繞綠色消費理念,實現高附加值、高價位品牌戰略。
另外,打破現有林果產品初級產品銷售的現狀,加快果品開發和深加工進度,逐步增強果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值度,助力林果產業品牌建設。同時,要結合現代網絡宣傳優勢,利用電商平臺、農超對接、采摘觀光等多種方式,以及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方式,提高果品知名度,促進林果產品的銷售,從而將林果產業真正拉入高效的經營軌道,保障林果產業做大做強。
6質量監管與標準化生產要同步開展
質量是生產經營者的生命線,是生產經營者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命脈,果品安全更是一個關乎千家萬戶“果盤子\"的重大問題。加強質量監管,能提高果品質量安全生產能力,切實增強消費者對果品的信心,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為此,在發展林果產業的同時,在農藥和化肥使用上,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折不扣的執行好。建立并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制定相關政策以及責任追究措施。另外要鼓勵、扶持開展標準化生產,從施肥、施藥等各個關鍵環節制定細化的操作標準和細則,指導經營者規范、科學開展相關活動,達到科學用藥、科學施肥,減少農藥殘留和提高施肥效能。同時,要不斷提升林果產品檢測水平,加強基層技術人員檢測能力,從源頭上解決果品安全生產問題。
7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要先行到位
要取得林果產業的長足、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和引導,通過政府政策資金支持,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到林果產業發展中來,是確保林果產業走上科學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機制保障。為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林果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和設計,科學安排任務指標,并下達相關專項資金,支持林果產業蓬勃發展。當下,農業領域支持林果產業的資金相對較少,各地要結合實際,加大對林果產業的支持力度,改變以往造林資金多,后續管護資金少的局面。近些年隨著造林工程中大量的安排核桃、板栗、連翹、酸棗等經濟林樹種,已經形成了規模,但造林后如何讓經濟林發揮作用,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后續的嫁接、修剪等果樹提質增效工作急需同步跟進發展。同時,政府可在稅收優惠、貸款貼息、補貼獎勵等方面,研究制定辦法措施,提振林果企業的經營信心,減輕企業的融資壓力,為林果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8專業人才隊伍要及時培養、鞏固
創新是一切活動的源泉,是林果產業提檔升級的關鍵舉措。當前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做好創新工作,是關系到林果產業后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創新要靠人才,林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更離不開專業的技術力量支撐,這就要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林業站(所)技術人員的組織培養,讓其充分發揮一線指導、推動的作用。同時要加強對果農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其種植管理水平能力,打造一批懂技術、用技術、愛技術的果樹經營、管理專家能手。另外,要特別注意引進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林果產業專業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通過以上對策和建議的實施,相信能夠有效推動林果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