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2096-8108(2025)04-0121-03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ruit production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Liaocheng City has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developmentofthefruit industryinrecentyears throughtheoptimizationofvarietystructure,theextensionoftheindustrial chain,andbrandbuilding.Basedonthe statistical data ofrecent year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fruit industry were analyzed inLiaocheng City in terms of planting scale,post-harvest treatment,procesing capacity,sales mode,etc.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ofeach link in the industrialchain,targetedsuggestions areputforward,suchasoptimizing the varietystructure,promotingthelabor-savingcultivation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improving the levelofsafe productionoffrit tres,enhancing thelevelof post-harvest commercial treatment,andconstructingalocal standard system forthe wholefruit industrychain.Theaimis topromotetheupgradingof thefruit industryinLiaocheng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branding,and modernization.
Key words:Liaocheng;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suggestions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地處魯豫冀三省交界,交通便利,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具有發展果業生產的優越自然條件。近年來,聊城市果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近年來聊城市果業發展現狀,探討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建議,為促進聊城市果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聊城市果業發展現狀
1. 1 生產概況
1. 1. 1 生產規模
2023年,聊城市果樹總面積1.55萬 hm2(23.25萬畝),比2022年減少 2.6% ;總產量48.40萬t,比2022年減少 1.4%[1] 。
1.1. 2 特色與布局
目前,聊城市果品中獲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的有5個:冠縣鴨梨、在平圓鈴大棗、冠縣大櫻桃、在平賈寨葡萄、臨清椹果[2]。冠縣被授予“中國優質大櫻桃生產基地縣”稱號,冠洲梨園牌“冠縣鴨梨”被授予山東省首批知名農產品品牌。聊城市現已逐步形成了產業布局集中、區域特點明顯的六大果品產區。包括以冠縣、陽谷、莘縣為中心的蘋果產區,以冠縣、高唐為中心的優質梨產區,以冠縣、在平為中心的優質桃產區,以冠縣、陽谷、臨清為中心的大櫻桃產區,以東昌府區、東阿、在平為中心的葡萄漿果產區,以在平為中心的圓鈴大棗產區。
1. 1. 3 主栽品種
聊城市基本沒有自主產權的果樹品種,主栽品種均由國內外引種,如紅富士蘋果、秋月梨、雪桃、藤稔葡萄等,種植面積均占果樹總面積的80% 以上,且都是中晚熟品種,集中旺季上市,市場銷售壓力大。另外,聊城市果樹主栽品種均是鮮食品種,沒有設施專用和加工型品種,銷售渠道過于單一,存在滯銷風險。
1. 1. 4 栽培模式
聊城市果樹栽培以喬化稀植傳統模式為主,該模式占果樹總栽培面積的 80% 以上。尤其是蘋果,30年以上的老齡低產果園占比高達 90% ,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經濟效益較低,出現畧荒甚至砍樹現象?,F代果園均為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實現集約精細、機械作業管理。近年來,聊城市設施果樹栽培發展迅速,主要以桃和大櫻桃為主,集中在冠縣,設施栽培的桃面積 1 333.33hm2 (2萬余畝),大櫻桃面積 666.67hm2 (1萬余畝)[3]。設施栽培的經濟效益比露地栽培翻一番,且能規避不良天氣和鳥害的風險,是部分果樹的發展趨勢[4]。
1.2 采后處理情況
聊城市現有果品恒溫庫40余座,貯藏能力4.5萬t。果品進行產地貯藏,之后由冷藏車轉運到企業的超大型恒溫庫貯藏,進行周期供應上市。
聊城市果品采后處理及貯運保鮮是薄弱環節,沒有系統的技術標準和市場引導,大部分不經過清洗、分級、預冷環節,混級處理和粗放貯運難以保證果品商品質量,導致市場競爭力差,只能走中低端市場,價格低。
1.3 加工狀況
聊城市果品產業鏈中加工環節最為薄弱,果品加工企業極少。且沒有加工專用品種,原材料以主栽品種的低檔果或殘次果為主,初級加工果汁,加工類型少,市場效益低。
1.4 市場銷售
聊城市果品銷售中批發零售占 90% ,商超對接占 7% ,“淘寶鎮”“淘寶村”等電商平臺銷售占2% ,采摘等其他方式占 1% 。
另外,聊城市現有10余家出口果品企業,每年向東南亞及歐洲出口果品2萬余t。
1.5產業組織
目前聊城市果品多是個體一家一戶生產為主,規模小,通常生產實際中將管理果樹當作副業、投人不足,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市場競爭力差,果農持續增收難度大。加上各地經濟條件限制,措施跟不上,專業化水平不高,很難生產出標準統一的高質量商品果實。聊城市果品產業龍頭企業典型代表:以生態旅游為特色的中華第一梨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陽谷蘋安耶果”“數字果園”冠優農業、在平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
2聊城市果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2.1產業鏈短,附加值低
目前,聊城市果品仍以鮮果銷售為主,深加工占比不足。雖已形成冠縣鴨梨、在平圓鈴大棗等優質基地,但產品形態多為采摘園鮮果和初級加工品(如果干),缺乏功能性食品、高端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另外,聊城冷鏈與物流配套不足,在水果預處理、分揀、冷鏈運輸等環節尚未形成閉環。據2023年統計,全市冷鏈倉儲設施覆蓋率僅為 43% ,導致高價值漿果類產品損耗率達 18% (高于行業均值 5% )。
2.2技術推廣與抗風險能力不足
聊城果品發展存在技術應用斷層現象,從業者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54歲),生物防治、水肥一體化等新型種植技術普及率不足 35% ,如冠縣梨園的標準化生產面積僅占 28% ,小農經營模式制約技術推廣。另外,自然災害抵御體系缺失,防災減災技術推廣和普及率較低,對聊城市果品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5]。作為黃河沖積平原,冰雹、倒春寒等災害頻繁。但全市設施農業覆蓋率僅 21% 智能氣象預警系統僅覆蓋核心產區 36% 的種植戶,2024年晚霜導致櫻桃減產 23% ,即暴露此短板。
2.3品牌營銷與市場競爭力較弱
聊城雖推出“聊·勝一籌!”“聊城新三寶”等品牌,但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協同不足。例如,“冠縣鴨梨”“臨清桑黃”等單品雖獲得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但未形成合力,導致市場認知度分散,缺乏類似“煙臺蘋果”的統一區域公用品牌。聊城果品銷售主要依賴傳統批發市場渠道(占比65% )等線下渠道,直播電商、社群營銷等新渠道占比不足 12% ,缺乏頭部主播、網紅帶貨等新興模式。另外,聊城果品分級合格率低于 80% ,抽樣顯示當地梨果商品化處理率僅 45% ,包裝標識合格率僅 32% ,導致優質果難以獲得溢價。
3聊城市果業發展的模式探討和建議
3.1 優化品種結構
由于聊城市屬于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冷暖干濕變化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春季氣溫回升快。建議聊城市發展果樹品種時,推廣良種配良砧,適當側重早熟品種,優化早中晚熟期品種配比為 2:3:5 ,同時擴大發展果樹設施化栽培,從根本上解決熟期過于集中和某些鮮食水果種植產能相對過剩的局面,實現果樹產業的轉型高質量發展。
梨品種結構的調整應以我國優良品種、砂梨系統為主,適當增加早熟品種所占比例,如早熟品種‘綠寶石’‘新梨7號’,中熟品種‘豐水’‘鴨梨’,晚熟品種‘秋月’‘山農酥’等。蘋果生產中,充分利用聊城市春天氣溫回升快的優點,優先種植蘋果早熟品種‘魯麗’‘美八’,然后錯季發展中熟品種‘紅將軍’‘新紅星’,晚熟品種‘維納斯黃金'響富’等。大櫻桃生產,更換部分主栽表現不佳品種,如‘紅燈’經濟性狀缺陷明顯,果肉較軟、畸形果率高、易帶病毒病,建議在聊城市種植表現優良的傳統品種‘美早’‘布魯克斯’等基礎上,適當擴大設施栽培面積,同時引種果個大、硬度高、顏色深、抗性強、樹體健壯、豐產穩產的優新品種,尤其注意發展自交親和品種,如‘俄羅斯8號’‘黑珍珠’等。桃產業,具有見效快,第2年可見產量、易管理、果品營養價值高的優點,建議聊城市擴大設施油桃栽培面積,重點發展油桃早熟品種‘曙光’‘中油4號’等。露地適當發展毛桃早熟品種‘春麗’‘黃金蜜1號’等,中熟品種‘金冠 8-18? ,晚熟品種‘映霜紅’‘永蓮8號’等。葡萄生產,應以設施促早栽培為主,更換主栽表現不佳的晚熟‘藤稔’葡萄品種,果個較大但口味偏淡。建議發展適宜設施栽培的早熟品種‘夏黑’,中熟品種‘巨峰’,晚熟品種‘陽光玫瑰’。
3.2推廣省力化栽培管理技術
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力緊、勞動力價格提高的問題日益凸顯,今后水果產業發展的總趨勢是簡單、省工、高效,即簡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增加純收入。改革傳統的栽培制度,采取生草栽培、少耕與免耕、果園覆蓋技術,建議推廣寬行密植、行間自然生草、高光效樹形和輕簡化修剪技術。聊城市推廣現代省力化栽培模式,可減少樹體管理和修剪用工,節省人工費用,增加收益,該模式是今后聊城市果樹栽培制度的發展方向。
3.3提高果樹安全生產水平
果品安全標準化生產已成為全國果樹產業發展的趨勢,消費者除關注果品外觀和內在品質外,還特別重視果品的食用安全性。果樹生產中應積極推廣無公害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措施相結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積極推廣使用安全性高、殘留低、無公害、生物活性高、使用費用低、選擇性高的新農藥。加強生物防治的應用,提倡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禁正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生產與使用。
3.4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水平
果品采后處理、包裝、貯運標準化是提高水果商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采后處理的核心是分級、預冷、冷鏈物流及貯藏保鮮。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果品從采后的分級、包裝、運輸、貯藏、貨架銷售的標準化,果品從采后直至消費者手中的全部過程,均處于適宜的低溫條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品的新鮮度及風味品質。建議聊城市在一手抓種植生產的同時,重點建設好聊城市水果采后貯藏加工鏈條,注重采后環節一清洗、預冷、分級、保鮮及冷鏈運輸的建立,提高果品加工技術和裝備水平,開發出更多類型、更多風味的加工產品,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3.5構建果品全產業鏈地方標準體系
圍繞制約果品產業中的難點問題,支持聊城市科研院所,在苗木質量管理、標準化果園分級評定、老齡園改造模式和技術、品質控制、地標產品包裝標識、貯藏技術、運輸控制、加工和采后處理等方面,制定建立聊城市果品全產業鏈地方標準體系。發揮技術推廣機構和行業協會、規?;髽I等主體作用,推廣應用果品全產業鏈地方標準規程,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助推產業和產品實現綠色安全發展,促進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標識等全流程標準化。
參考文獻
[1]聊城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聊城調查隊.聊城統計年鑒2024[EB/OL].(2024—12—16)[2025—04—10].http://tji.li-aocheng. gov.cn/resources/public/20250212/67abf706806258504b28c712.pdf.
[2」李閃,康建軍,劉璐瀟.地理標志產品與旅游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以山東省聊城市為例J」.西部旅游,2024(2O):71-73.
[3]周海霞.山東冠縣布魯克斯大櫻桃引種表現及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1):79-80.
[4]劉鳳之,王海波,李莉,等我國設施果樹產業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J].中國果樹,2021(11):1-4.
[5]李玉紅.聊城市水果產業發展優勢、問題及建議[J].南方農業,2023,17(11):225-22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