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著3000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憑借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一代代先民的辛勤耕耘,成就了多元薈萃的農林業。
綠水青山迎賓客,花園城市果飄香。6月的北京果園枝頭垂紅櫻,果香滿京城,為了讓市民品嘗到別具風味的應季鮮果,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整合全市資源,以“京果花園,樹熟味道”為主題,推出2025“京果飄香·全民采摘季”系列活動,助力花園城市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綠色富民。此次系列活動從6月初持續至10月底,將通過豐富的特色果品文化活動,傳承“京果”文化基因,引導市民觀光采摘,助力果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市民游客可走進全市4000余個觀光果園,縱享田園生態之美,品鑒樹熟果品之味,親身感受舌尖上綻放的芬芳與甜蜜。
12個區推出主題觀光采摘品蜜路線
作為有著3000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北京憑借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一代代先民的辛勤耕耘,成就了多元薈萃的農林業。果樹、花卉、蜜蜂產業更是其中獨具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據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統計,目前北京收集和保存的種質資源達3000多份,為果樹新品種選育提供了豐富的種源基礎。過去20余年,全市共選育林果新品種150余個,其中有40多個被大面積種植,如瑞蟠系列的蟠桃、瑞都系列的玫瑰香味葡萄、白雪公主草莓、燕紅系列的板栗等。
為了讓市民能及時品嘗到最新鮮、最美味的樹熟味道,北京結合各區的自然生態風光、休閑勝地和文旅活動,精心組織籌備、推出了12個區觀光采摘品蜜路線,涵蓋多種主題與玩法。其中,海淀區、門頭溝區、平谷區路線串聯了公園景點,融入了自然要素,游客可賞花、騎行、登山;豐臺區、通州區路線結合了經典園林、博物館、森林公園等,兼具人文與自然魅力;大興區路線設置了科普教育、自然探索區域,適合親子家庭游;房山區路線則將四季采摘與生態修復、紅色文化、歷史脈絡相結合;昌平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路線為游客帶來水庫、峽谷等自然景觀,搭配民俗美食、民宿、星空觀測、紅酒文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此外,還有部分路線串聯蜜蜂科普、游學、品蜜等活動,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休閑需求,讓游客在采摘品蜜之余,盡享自然風光與文化樂趣。
6月初,昌平區的櫻桃正值采摘黃金期。5月31日、6月1日,昌平區林長制辦公室、昌平區園林綠化局連續推出了兩場2025“京果飄香·全民采摘季”系列活動,即“昌平區‘林長制 + 產業’進商圈端午·六一特別活動”。此次活動期間,30余組親子家庭走進了位于昌平區的北京超極合生匯,參與端午風俗、園藝知識、林業科普等知識問答,并體驗了投壺、射五毒等傳統游戲。孩子們不僅親手制作了櫻桃花香囊,寫下了端午安康的祝福寄語,還通過制作艾草花束等園藝體驗活動,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和樂趣。昌平區園林綠化局相關領導表示,兩天的特別活動作為全市2025“京果飄香·全民采摘季”系列活動,旨在通過以林長制為核心,形成林長制與產業相結合并引入商圈、社區的嶄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豐富、綠色、優質、新鮮的樹熟果品,進一步提升昌平區林果產業的吸引力和消費活力,把林果產業作為助力花園城市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綠色富民的重要抓手,加強園林綠化新品種、新技術、科技服務、新設備的應用,進一步挖掘昌平區果品優勢和特色,促進林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同時,結合昌平區自身資源稟賦、四季特點,深入挖掘花園城市內涵,持續打造“花園四季”品牌,以特色花果蜜產品豐富市民生活。
以昌平區為開端,北京其他各區的2025“京果飄香·全民采摘季”系列活動將陸續拉開帷幕,為市民游客獻上百余種時令鮮果的盛宴。為了讓市民游客更方便了解全市各個果園的位置、果品種類、采摘時間等信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推出了“京果飄香電子地圖”,市民可通過關注首都園林綠化微博、微信公眾號或登錄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方網站查詢路線圖詳細信息,瀏覽采摘地圖,選擇中意的特色果品,“按圖索驥”前往觀光采摘。
多元體驗盡享京果花園魅力
為了讓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林果文化的魅力,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圍繞時令鮮果,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特色果品文化活動,讓市民游客踏上在林海田園中的尋味之旅,賞美景、品美果,感受花園城市的“花果飄香”。
作為“春果第一枝”的櫻桃,率先奏響采摘季的序曲。5月29日,“京津冀櫻桃擂臺賽”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隆重舉辦。由權威專家組成的專業評審團,采用盲評方式,對京津冀三地農林系統組織推薦的72個優質櫻桃樣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專業評審,最終共評選出特等獎7個,金獎15個,銀獎22個。這場擂臺賽的成功舉辦,不僅有效激發了三地林果產業的創新活力,促進了區域間產業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安全、美味的櫻桃果品,推動了整個櫻桃產業向綠色、安全方向發展。
“京津冀櫻桃擂臺賽”是2025“京果飄香·全民采摘季”系列活動的開場大戲,之后每月北京都將為市民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驚喜。6月,杏子、季子等水果聯袂登場,在密云區、延慶區等多個區的采摘園里,金黃飽滿的杏子和酸甜可口的李子掛滿枝頭;7月和8月,正是桃李芬芳的時節,平谷大桃以其色澤鮮艷、口感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讓市民游客一口吃下北京夏天。同時,油桃、蟠桃等早中晚品種,將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9月,在大興區龐各莊,明朝萬歷皇帝賜名的“金把黃”鴨梨將讓消費者領略到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魅力,為豐收的季節增添更多的喜悅;10月,“第三屆北京蘋果嘉年華暨第二十二屆昌平蘋果文化節”將如約而至,通過“昌平蘋果半程馬拉松”推動“果品采摘 + 戶外運動”的“雙向奔赴”,帶來京郊休閑游憩新體驗。
此外,北京還將策劃舉辦“回望中軸線上的古老果樹”等特色活動,推出老舍的“丹柿小院”、宋慶齡故居的“百年海棠”等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打卡點,讓市民游客在游覽和采摘的同時,可以打卡南北中軸線和東西長安街兩側沿線上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古老果樹,深度探尋甜蜜的傳承。
為了方便市民游客品嘗時令鮮果,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商務局等部門組織了果品生產經營主體對接社區、商超和電商平臺,通過琳瑯滿目的產品讓市民近距離體驗北京優質地產商品、共享鄉村振興成果。
此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積極與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泰王國駐華大使館攜手合作,共同精心打造“泰國榴蓮嘉年華暨中泰水果周”活動,通過組織特色水果展銷、多元文化展示等內容,以水果為媒介,搭建起一座跨越國界的交流合作橋梁,深化中泰兩國在水果國際貿易領域的合作與發展,開啟雙方果業經貿交流新篇章。
“三味”驅動書寫北京林果產業新篇章
為了持續釋放首都森林“四庫”(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潛能,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北京積極培育和發展林果產業新質生產力,保障果品“老口味、新口味、鮮口味”,助力首都花園城市建設。
傳承老口味,守護幾時記憶。北京地區果樹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梨、蘋果、桃、葡萄櫻桃、鮮杏、李子、大棗、柿子、核桃、板栗等都是北京地區主要的栽培果樹,其中有證可考的已有上千年,如在懷柔區遺存下來的明清時期的板栗樹有百余株。北京深山區村落隨處可見百年以上的老棗樹、老柿樹、老核桃樹,甚至還有老杏樹。如今,大興區龐各莊鎮梨花村有400多年歷史的貢梨樹依然碩果累累,門頭溝區的京白梨、海淀區的玉巴達杏、大興區安定鎮的古桑樹等百年以上的古老果樹都被精心養護著。下一步,北京將深入發掘保護利用北京古老果樹資源,注重保護和發展傳統優良品種,推動老北京水果等示范基地提質增效,實現老北京水果的品質不斷提升,口感更加純正,讓市民能夠品嘗到記憶中的味道。
創新新口味,引領產業潮流。北京將注重以科技創新和科技支撐服務為引領,引進適宜北京地區栽培的新品種,同步示范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依托科技支撐和專家團隊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推動果林產業提質增效。例如,5月30日,在海淀區鳳凰嶺櫻桃生態園舉辦的“海淀區第二十五屆櫻桃文化節”期間,現場舉行的“農業機械展覽”,向前來觀展的游客展示了割草、打藥、運輸、碎枝、采摘等各個果品生產環節的先進配套機械,并推出“機械深施有機肥一高效植保一水肥一體化設備一機械割草一機械剪枝一機械套袋一機械輔助果實采收一機械粉碎果園殘枝”的技術生產模式,推動果品智能化生產。
留住鮮口味,品味樹熟味道。2024年12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布了首個食用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京·花果蜜”,擦亮北京果花蜂產品“京”名片。“京·花果蜜”品牌產品依托北京市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追平臺的品牌數字化管理機制,實施嚴格的認定管理制度和數字技術管理,可做到授權產品全程可追溯。消費者可通過對象標識符(OID)數字標識識別、選擇、查詢、消費、追溯產品或進行交互、維權。“京·花果蜜”品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食品領域,還廣泛用于健康養生、禮品市場、教育科普等領域,有效促進“京”字號花果蜜消費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如今,“京·花果蜜”品牌已成為北京市食用林產品的一張金名片,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光榮使命。接下來,北京將針對“京·花果蜜”公共品牌,建立果品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制定完善的京果商品果分級分類篩選標準,引導生產經營主體由初級產品向商品果轉變。同時,與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進行對接,遴選優質特色果品進入電商平臺,推動京果產銷對接。此外,在推動生產經營主體培育適銷對路產品的同時,引導北京消費者走出家門、走進田園,品嘗綠色、優質、新鮮的樹熟果品。
下一步,北京還將結合四季特點,深入挖掘花園城市內涵,持續打造“花園四季”IP,以特色花果蜜產品豐富市民可感可及的綠色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