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男性不育癥是男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易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傷害。本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析津液虛損、陰精虧耗之男性不育的證治,當以補甘還津法治之;通過分析甘味藥的作用,提出“甘寒清熱,滋陰疏肝”“甘溫補脾,行氣布津”“甘酸化陰,補液生津”的原則,并舉典型醫案加以佐證,以期對男性不育癥的臨床辨治提供新視角和新方法。
[關鍵詞] 男性不育癥;補甘還津;病因病機
[中圖分類號] R697"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5.18.020
男性不育癥是指育齡夫婦有規律的性生活1年以上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由于男方因素導致女方不能受孕的一種疾病[1]。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環境的變遷,男性不育癥的發病率逐年遞增[2]。男性不育癥在中醫學中歸屬“無子”范疇,古今醫家針對本病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藥,屬于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3-4]。崔云醫師常運用補甘還津法治療陰津虧耗型男性不育癥。現報道如下。
1" 甘味藥的作用
藥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甘味藥能補、能緩、能和,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平補陰陽及緩急止痛等功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5]記載“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指出人體陰陽氣血失衡,當運用甘味藥以調之。《溫熱論》記載“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氣傷也,滋潤藥中加甘草,令甘守津還之意”。表明當肺氣已傷,胃陰不足以上承,肺胃為燥氣所傷之時,治療時于滋陰類藥物中加用甘草,取其甘味以補益肺胃之氣陰;使津液四布,陰液得生。后世醫家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沙參、扁豆、茯苓等甘味藥于臨證中,以甘味藥固護、培補中焦,暢達下焦,使津液得布,正氣乃還[6]。故而基于補甘還津法以甘味藥治療陰津虧耗型男性不育癥患者符合“調以甘藥”的原則。現代研究表明甘味藥的化學成分含量多以糖類、皂苷、脂肪、維生素、蛋白質、甾醇及氨基酸等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滋補、和中、改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等作用[7-8]。
2 "病因病機
男性不育癥的成因繁多復雜,既與自然環境更迭、經濟社會變遷等外在因素相關,又與個人生理、心理狀況密不可分,是多種因素最終導致的結果,具體包括精液參數異常、免疫紊亂、心理因素、藥物毒害、內分泌失調及性功能障礙等[9]。中醫認為男性不育癥的病因病機實乃本虛標實,精室失司,核心在于腎,同時又與肝、脾等臟腑密不可分。先天不足或后天飲食勞倦、外傷邪毒、情志內傷等所致痰濁、水飲及瘀毒等阻塞精室,與生殖之精混雜皆可致病。隨著社會的發展,津液虛損、陰精虧耗型不育癥越來越常見。在臨床中,一方面男性不育癥常與焦慮相伴,加之作息紊亂,情志不佳,肝郁而氣滯,氣不行則郁而化火煎灼津液,火邪循經而下,肝腎同源,致兩臟陰虛津虧;另一方面,木盛則克脾土,脾胃本虛又多飲多食,則中焦虛,氣不行則津微不布,精室失養。男性之腎精有賴于腎陰滋養,然既有先天之腎陰不足,脾胃運化之精微又無以至,腎失濡養,久病則陰陽兩虛終致不育。
2.1 "肝郁化火,火邪灼液擾精室
《格致余論》記載“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10]。肝主疏泄,具有調節精室開合、使生殖之精施泄有度之功。現代人多工作生活壓力大,情志問題凸顯,而無子又加劇心理焦慮狀態,則肝失疏泄而致肝郁氣滯,全身氣機疏泄不暢,則精室生殖之精亦受影響,無以正常排泄;久郁則化火,肝腎同源火邪循經而下灼擾精室,致氣化不行,陰津虧虛,精室無以濡養。津血同源,久病甚而瘀血新生,阻塞精囊,精絡不暢,皆為引起不育之因。研究表明焦慮、抑郁等精神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免疫及炎癥息息相關,通過腦–腸軸影響各類神經系統并分泌腦腸肽,廣泛影響全身代謝活動,從而誘發男性不育、勃起功能障礙等,與生殖障礙關系密切[11]。
2.2 "脾胃虛衰,精微無以養精室
《素問·經脈別論篇》記載“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可見脾胃功能與精微物質之生化疏布有著密切的關聯;精室作為生殖之精容儲之所,亦離不開精微之養。現代人飲食結構改變,過食肥甘厚膩而致脾胃失養,氣化不利,則精微無以上傳而下透,中虛而精變,此為本虛[12];同時脾胃虛衰則水液運化不及而生濕濁,陰血不行則成瘀,痰濁瘀血及濕毒合而下注精室,邪毒害精,既阻塞精室內部氣血津液運行又使外來精微物質無以濡養,舊邪未清而新邪又生,循環往復終而致不育,此為標實。
2.3 "久病及腎,陰虧無以滋精室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記載“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指出男性生殖之根本在于天癸,而天癸有賴于腎氣的充盈溫煦、腎陰的滋養及腎精的補充,天癸竭則精少,腎臟衰則形體皆極,唯有腎精充足,天癸至方可陰陽相合而受孕。王琦重視天癸與精室之間的聯系,認為陰津的充盈有助于精室功能正常運行,男性不育患者以腎陰、腎精虧虛為多,陽虛為少[13]。男性生殖功能核心在于腎,不論是脾胃虛衰或是肝郁化火等,由于各臟腑之間的運行聯系,初期多表現為腎陰之不足,久病則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腎為后天之本,久病則最終以虛實夾雜各種形式表現于腎臟陰陽二氣的虛衰,無以滋涵腎精,腎精虧損終而致精室功能失調引發不育。研究表明有腰膝酸軟、舌紅少津、五心煩熱等腎陰虛、腎精虧損表現者,常伴隨精液稀少、精子活動能力低下、精子計數偏少、DNA碎片率異常等[14-15]。
3 "治療經驗
3.1 "甘寒清熱,滋陰疏肝,精室暢達
男性久不得子,情志不舒,則肝郁而化火;肝腎同源,火邪煎灼肝腎之陰,下竄以擾精室。故而男性不育癥診治當以腎為核心,但又不可古板拘泥于腎,男性不育癥患者多焦慮而致肝郁化火,因此清熱滋陰之余亦需配以疏肝之法。臨床上崔云醫師以滋陰疏肝方為基礎,滋陰清熱,疏肝理氣,藥選北沙參、麥冬、百合及天花粉等甘寒之品,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既固護陰液又可清郁熱,同時輔之以當歸、香附及郁金活血疏肝,肝臟疏泄暢達則郁火得消。針對情志郁積、焦慮嚴重者,酌加生龍骨、生牡蠣收澀、鎮驚兼疏肝;熱盛明顯者,可加用梔子、黃芩瀉火解郁;腎虛嚴重者,加續斷、菟絲子、女貞子滋補肝腎又固精。診治過程中可以“甘言”貫穿始終,與患者深入溝通,疏導患者焦慮抑郁之情緒,囑其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以解壓。
3.2 "甘溫補脾,行氣布津,中健精強
《內外傷辨惑論》記載“脾胃有傷,則中氣不足……六腑陽氣皆絕于外”。中焦虛衰,精微不布,精室無以養,則生殖之精為之變[16]。脾胃不行則水谷不化,郁積中焦,水液無以運行則痰濁、水飲由生,由此病程初期患者多形寬體胖、舌質淡、脈滑,整日昏昏欲睡、無精打采,日久進而發展為心脾、脾腎兩虛。臨床上崔云醫師常以歸脾湯為基礎方,加減化裁,方中以甘溫之炙黃芪、甘平之龍眼肉為君藥,心脾雙補,以甘溫養血之當歸、五味子為臣藥,輔之以黨參、生白術、茯苓補脾益氣,養心安神,借甘味之品調補中焦之氣血。男性不育癥終乃虛實夾雜混積精室而為之病,不可一味純補,當靈活辨治。針對頭暈昏沉、形體肥胖嚴重者,可酌加澤瀉、生山楂、虎杖以化濁降脂,亦可酌加行氣化痰之陳皮、姜半夏,活血疏肝之制香附、川芎,借辛散之流理氣化濁以清實邪,正所謂“氣化則濁清”,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清陽得生,濁陰以降,精微行周身而得暢,中焦獲健運則精室以強。研究表明健脾益氣之中藥可通過調節小鼠精子線粒體功能改善精子的發生和成熟,提高精子的質量[17]。
3.3 "甘酸化陰,補液生津,陰平陽秘
對久病及腎的男性不育癥患者,因先天稟賦不足或房事不節等致陰液、精血虛損,先天之精無以滋后天,后天之精無以養先天,終致腎精不足,多表現為舌紅,脈虛數,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記憶減退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記載“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崔云醫師在臨證中以補養先天為要,常以六味地黃湯為主方加減,以山茱萸之甘酸合熟地、山藥之甘平,養肝腎而澀精止遺,調氣血而和陰陽。同時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靈活辨治加減,虛火嚴重者,常將“熟地”易為“生地”,既滋補腎陰,又顧滋膩太過之患;津血不足、虛熱內擾者,酌加五味子、生白芍及甘草,甘酸合用,一斂一滋,酸得甘助化陰而生津助血;眩暈耳鳴、目暗不明者,加甘酸之墨旱蓮、甘平之女貞子以成“二至六味”;氣短乏力,舌淡脈虛者,加黨參、生黃芪及紅景天等,益氣健脾活血以成“參芪六味”;體倦乏力、汗多神疲者,加生脈飲而成“生脈六味”等。
4 "病案舉隅
患者,男,28歲,證券公司從業者,2024年10月25日初診。主訴:求子1年半未育。自訴既往性生活正常且規律,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相關婦科生殖檢查完善,未見明顯異常。于外院多方診治后未果,遂至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寧波市中醫院就診。現癥見:情緒低落焦慮,善太息,咽不適,胸脘脅痛,偶有煩躁,晨起口干口苦,納食不佳,睡眠一般,二便尚調,舌紅少津,苔薄白,脈弦。精液相關檢查:精液量5ml,完全液化,pH值7.5,前向精子運動33.1%,非前向精子運動9.4%,不活動精子57.5%,正常精子形態1.8%,DNA碎片率指數15.91%。中醫診斷:男性不育癥(肝郁陰虛證);西醫診斷:男性不育癥。予自擬滋陰疏肝方加減:生地黃15g、北沙參15g、枸杞子10g、麥冬15g、當歸15g、菟絲子15g、五味子10g、川芎10g、制香附10g、黃芩15g、大棗15枚。共7劑,1劑/d,水煎分3次溫服,囑生活作息規律,控制體質量,緩解壓力,每日快走30min。
2024年11月1日二診。患者訴服藥后夜寐好轉,焦慮狀態改善,仍有乏力;咽部癥狀減輕,大便略黏膩;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初診方去北沙參、枸杞子、黃芩、大棗、五味子,加赤芍15g、茯苓15g、生甘草6g、姜半夏6g、陳皮6g、柴胡9g、枳實10g、黨參10g。共7劑,1劑/d,水煎分3次溫服,囑繼續運動。
2024年11月15日三診。患者訴服用藥物配合運動后精神狀態大有改善,乏力減輕,咽部不適感消失,納眠可,舌淡紅,苔薄白。精液檢查:精液量4.5ml,完全液化,pH值7.5,前向精子運動43.7%,非前向精子運動6.1%,不活動精子50.2%,正常精子形態1%,DNA碎片率指數13.82%。二診方去姜半夏,加用女貞子15g、蒼術10g。共7劑,1劑/d,水煎分3次溫服,囑放松心態,嘗試懷孕。
按:崔云醫師認為本病例乃陰津耗損、肝郁氣滯所致男性不育癥,因此其治緊扣“滋陰疏肝”之旨,以甘味藥斡旋氣機、濡養精室。患者為青年男性,工作壓力較大,案牘勞形,加之久未得子,肝氣郁結而化火,灼傷陰津,乙癸同源而受累,精室失于濡潤,故見精液量少、精子活力不足而DNA碎片率偏高;加之久坐不動,精微不布,精室失司終而不育。首診方以自擬之滋陰疏肝方為基礎,取生地黃、北沙參、麥冬、枸杞子等甘寒柔潤之品,既養肝陰以制相火,又滋腎水以充精室,暗合酸甘化陰之法;配大棗、甘草甘緩和中,調暢樞機,以應葉天士“胃為陽土,宜涼宜潤,肝為剛臟,宜柔宜和”之訓。甘味藥在此非獨補益,更寓甘能緩急之意,使肝木條達而氣火自平,精室得潤而生機乃復。同時言語疏導緩解壓力亦為疏肝之舉,囑患者多運動,規律作息,使形與神俱,方可陰陽和合。二診患者郁熱已清大半而焦慮仍存,舌苔膩,脈弦滑,乃肝郁乘脾、濕濁內生之候,故去滋膩之品而予甘草、黨參甘平培土,輔以茯苓、陳皮甘淡滲濕,柴胡、枳實辛開苦降既防疏利太過傷陰,又助脾運以資化源。此階段甘味藥運用由潤燥轉為和中,體現“甘味通補”之妙用。三診患者精子DNA碎片率雖降,但精子形態仍較差,實乃肝郁雖解而先天精微未充,故加女貞子甘涼滋腎,蒼術辛苦溫燥中佐以甘味護陰,既崇土氣以生金水,又遵“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古訓。至2025年2月患者雖未得子,但其身心狀態已顯著改善,已為受孕創造良好條件。
5 "結語
男性不育癥作為男科的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日益上升,其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中醫藥治療男性不育癥有其優勢之處。本文以肝郁化火、灼陰煉液,脾胃虛衰、津微不布,久病及腎,陰陽兩虛為核心,總結崔云醫師以補甘還津之法治療男性津液虛損、陰精虧耗之不育癥的經驗。藥以甘寒之百合、麥冬等滋陰以制火;甘溫之大棗、黨參等和中以運脾;以甘酸之五味子、菟絲子等化陰以生津,既能清實火、滋陰液,又可養精微、和陰陽。診療中亦可輔之以現代醫學檢查手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同時崔云醫師又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調方用藥,注重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情志疏導,以期為臨床辨治男性不育癥提供思路和參考。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張繼偉, 晏斌, 郭博達. 男性不育癥中西醫結合多學科診療指南(2023版)[J]. 中國男科學雜志, 2023, 37(2): 13–19.
[2]"" YANG W, HUA R, CAO Y X, et al. A metabolomic perspective o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lifestyle lead to male infertility[J]. Andrology, 2024, 12(4): 719–739.
[3]"" 馮雋龍, 厲將斌, 孫松, 等. 中醫藥治療男性不育癥臨床研究與展望[J]. 世界中醫藥, 2024, 19(16): 2521–2526.
[4]"" 祝雨田, 王彬, 李衛, 等. 中醫藥治療男性不育癥臨床優勢病種的探討[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23, 29(5): 223–228.
[5]"" 佚名. 靈樞經[M]. 田代華, 劉更生, 整理.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6]"" 李江偉, 姚小磊, 鄧杰, 等. 彭清華運用甘守津還法治療干眼經驗[J]. 中醫雜志, 2024, 65(1): 31–34.
[7]"" 張靜雅, 曹煌, 龔蘇曉, 等. 中藥甘味的藥性表達及在臨證配伍中的應用[J]. 中草藥, 2016, 47(4): 533–539.
[8]"" 蔡明, 蔡靜雯, 楊青山, 等. 霍山石斛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及質量標志物的預測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2024, 49(18): 4860–4873.
[9]"" 谷翊群. 男性生育力評價與中國不育癥現況[J]. 生殖醫學雜志, 2019, 28(8): 851–852.
[10] 朱丹溪. 朱丹溪醫學全書·格致余論[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7.
[11] 鄒和德, 趙家有, 陳文康, 等. “腦-腸-睪丸”軸的內涵及其在男性生殖疾病中的運用展望[J]. 中國男科學雜志, 2024, 38(4): 112–119.
[12] 徐新宇, 殷一紅, 葉有駿, 等. “中虛精變”理論構建與應用[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 47(9): 1082–1086, 1114.
[13] 倪誠, 王琦. 男科新學說及臨床應用[J]. 現代中醫臨床, 2017, 24(3): 1–4, 12.
[14] 常征輝. 益腎興陽膠囊對少弱精子癥模型的治療作用與機制研究[D]. 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21.
[15] 仲崇副, 劉豐瑞, 王永, 等. 淺述男性不育癥的氣血津液辨治[J]. 中國性科學, 2021, 30(4): 112–114.
[16] 徐新宇, 應志康, 管鵬飛, 等. 基于“中虛精變”的男性精液疾病與脾胃關系探討[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44(10): 883–888.
[17] 朱勇, 馬亮亮, 曾慶琪. 基于精室理論研制的生精方治療特發性弱精子癥的臨床療效評價[J]. 中醫臨床研究, 2024, 16(7): 77–80.
(收稿日期:2025–02–20)
(修回日期: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