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2021年和2023年天津市寶坻區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為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取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選取天津市寶坻區12所學校,分別于2021年和2023年的9月至11月開展研究,包括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生化指標測定。結果 與2021年同性別、同年齡學生比較,2023年7~13歲男生和7~12歲女生的身高顯著增加,8歲和11歲男女生體質量均顯著增加。與2021年比較,2023年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顯著降低,男女生消瘦率顯著增加。2023年學生的貧血率和血清鐵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率分別為12.25%、3.77%、15.70%和50.31%,與2021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2023年學生的營養知識知曉率和相關行為比例較2021年顯著提高。結論 2023年中小學生的超重、肥胖率較2021年降低,貧血和血清鐵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無改善,亟須開展針對性干預活動。
[關鍵詞] 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營養改善;營養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153.2"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5.18.010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aodi district, Tianjin
TAN Xiaoqiong, LIU Manman, LI Yuanjie
Department of Chronic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aod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aodi District Institute for Health Supervision, Tianjin 30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trition statu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aodi district, Tianjin in 2021 and 2023,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students. Methods A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elect 12 schools in Baodi district, Tianjin. Students’ nutrition status were assessed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every year in 2021 and 2023, includ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ender and age students in 2021, the height of boys aged 7-13 and girls aged 7-12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2023, while the body mass of boys and girls aged 8 and 11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ompared with 2021,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s among males hav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2023, while the emaciation rates among males and female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nemia rate, serum ferritin and vitamin A,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rate among students in 2023 were 12.25%, 3.77%, 15.70%, and 50.31%,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to 2021 (Pgt;0.05). The awareness rate of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lated behaviors among students in 2023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202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2021,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s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decrease in 2023, while anemia, serum ferritin, vitamin A, and vitamin D deficiencies will not improve. Targeted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are urgently needed.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utritional status; Nutritional improvement; Nutrition education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期[1]。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兒童與青少年面臨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的雙重風險[2]。營養健康教育是改善中小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最有效、經濟的干預方法之一。通過從小培養青少年的健康飲食行為,將使其終身受益[3]。本研究通過分析2021年和2023年天津市寶坻區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為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生營養改善政策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按不低于10%比例隨機抽取小學和初中共12所學校(8所小學和4所中學)作為調查學校,從已確定的調查學校中按年級分層,以教學班為單位隨機抽取1個班級(約40人,人數不夠從鄰近班級補充)作為調查對象,測定學生的身高、體質量。在12所調查學校中隨機抽取8所學校(4所小學,4所中學)的學生檢測全血血紅蛋白,其中小學三年級及以上和初中的學生填寫調查問卷。進一步在8所學校中隨機抽取4所學校(2所小學、2所中學),每個年級隨機抽取約20人采集靜脈血測定維生素A、維生素D、血清鐵蛋白水平。納入標準:①年齡6~15歲;②學生配合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無法配合調查的學生。
1.2 "方法
1.2.1" 調查問卷 "利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設計的問卷開展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食物攝入、飲食行為、營養知識和身體活動情況。
1.2.2 "調查方法" 按標準程序測定調查學生晨起空腹身高和體質量,用機械式身高計測量身高,以cm為單位,精確至0.1 cm;用電子體重計測量體質量,以kg為單位,精確至0.1 kg。由培訓合格的專業人員采集血樣,用HemoCue? Hb 201+血紅蛋白分析儀現場測定全血血紅蛋白,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D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串聯質譜法,血清鐵蛋白測定采用電化學發光法。
1.2.3 "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經統一培訓,儀器使用前進行校準,調查問卷經專家評審合格后使用,天津市寶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負責現場督導和質控,回收的調查問卷逐一審核,書寫模糊部分作廢處理。
1.3 "判斷標準
1.3.1 "營養狀況" 根據監測的學生身高和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BMI=體質量/身高2)評價營養狀況。按《學齡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篩查》[4]和《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5]分別進行學生營養不良(包括生長遲緩和消瘦)和超重肥胖的判定。
1.3.2 "營養狀況生化指標 "根據表1的血紅蛋白界值篩查學生貧血。血清維生素A濃度lt;0.3μg/ml(1.05μmol/L)判定為維生素A缺乏,血清25羥維生素D濃度lt;50nmol/L(20ng/ml)判定為維生素D缺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標準[6]判定6歲以上兒童血清鐵蛋白濃度lt;15μg/L為鐵蛋白缺乏。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n(%)]表示,比較采用c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納入研究的中小學生基本情況
2021年和2023年共測定4872名學生的身高、體質量,其中男2474人,女2398人。檢測全血血紅蛋白2979人,采集靜脈血檢測維生素A、維生素D和血清鐵蛋白694人,回收調查問卷2181份,問卷質控合格率100%。
2.2 "納入研究的中小學生生長發育情況
2023年7~13歲男生和7~12歲女生的身高高于2021年同性別、同年齡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2023年8歲和11歲男女生體質量高于2021年同性別、同年齡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2021年和2023年同性別、同年齡學生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2.3 "納入研究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
2023年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較2021年降低,消瘦率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2023年男生消瘦率較2021年升高,超重、肥胖率較2021年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2023年女生消瘦率較2021年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超重和肥胖率與2021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2021年和2023年中小學生生長遲緩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2.4 "納入研究的中小學生生化指標
2023年中小學生貧血及血清鐵蛋白、維生素D和維生素A缺乏率與2021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6。
2.5 "納入研究的中小學生的營養健康知識及相關行為
營養健康相關行為中,2023年調查的中小學生中每天吃早餐、每天至少喝1袋奶及奶制品、每天吃≥3種新鮮蔬菜、每天吃≥1次水果、每周吃油炸食品lt;1次5項健康營養相關行為較2021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方面,2023年調查的中小學生對學齡兒童每天的食物種類應≥10種的知曉率較2021年顯著下降(Plt;0.05);對每天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時間≥30min的知曉率與2021年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對其余5種營養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較2021年顯著升高(Plt;0.05),見表7。
3 "討論
良好的營養狀況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本研究顯示2023年天津市寶坻區中小學生生長遲緩和消瘦檢出率分別為0.28%、4.89%,超重和肥胖率為15.19%、26.41%,存在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雙重挑戰,其中超重、肥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中小學生超重或肥胖可增加成年后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3]。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家長溺愛、營養知識落后造成中小學生的膳食結構不合理是導致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現象共存的重要原因[7]。本研究發現中小學生的營養知識總體比較匱乏,2023年調查學生對學齡兒童每天食物種類應≥10種的知識知曉率僅為20.25%,與國內其他調查結果一致[7-9]。提示學校應通過增強營養教育師資、完善營養課程、豐富營養教育方式等措施,增強學生學習營養知識的主動性。
維生素D是脂溶性類固醇維生素,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鈣、磷代謝平衡。維生素D缺乏不僅影響骨骼發育,更與內分泌、風濕免疫調節、心腦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等息息相關[10-12]。維生素A對維持正常視覺功能、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2023年納入學生的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率分別為15.70%和50.31%,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相似[13-15]。貧血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四大營養缺乏性疾病之一,對體能、學習能力、疾病抵抗力均有嚴重不利影響[16]。本研究2023年調查學生的貧血率為12.25%,血清鐵蛋白缺乏率為3.77%,貧血率略高于云南省、上海市等其他省市的研究報道[17-20]。
本研究中2023年中小學生營養相關知識和行為較2021年明顯提升,這可能與兩年來天津市寶坻區疾控中心與12所學校嘗試加強營養干預措施有關,如提供營養健康知識宣傳材料、開展“學生營養日”宣傳活動、利用微信普及營養知識等。與2021年比較,2023年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下降,但貧血及血清鐵蛋白、維生素A和維生素D缺乏無明顯改善。分析原因:一是天津市寶坻區中小學校普遍未向學生供餐;二是從獲得營養知識到健康行為養成及體質狀況改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內效果不顯著。需要家長和學校通過營養健康教育、營養供餐支持、強化飲食管理等綜合措施進行干預并持之以恒,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營養健康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張瀚月, 馬璐, 孔振興, 等. 2016—2020年我國學生超重、肥胖和營養不良狀況的流行趨勢與防控策略[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3, 46(11): 1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