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中因漢水而得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脈綿長、底蘊深厚,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稱,有著23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遺存豐富、文化資源富集。張騫、諸葛亮等先賢的高尚風范使這座城市洋溢著“漢風廉韻”,何挺穎、陳錦章等仁人志士為這片土地賦予了紅色靈魂,以“兩漢三國”為重點的歷史文化、“川陜革命”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朱鸚IP”為特征的生態文化、“漢中非遺”為代表的秦巴民俗文化交相輝映,凝聚起漢中獨特的文化氣質。
忠勤廉正樹典范
留壩縣秦嶺紫柏山麓,云霧繚繞處,張良廟的飛檐斗拱若隱若現。張良廟建于東漢,廟中亭臺樓閣間“功成不居”“知止”等匾額碑刻,揭示著歷久彌新的人生哲學。張良,秦末漢初杰出謀士,以卓越的智謀和深遠的政治眼光著稱,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張良立傳《留侯世家》,劉邦評價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后世稱其為千古謀圣。張良身居亂世,胸懷國亡家敗的悲憤,投身于戎馬生涯,為劉邦擊敗項羽及漢朝的建立立下不可磨滅的功旁。劉邦稱帝后,張良拒絕“自擇齊三萬戶”的優厚待遇,主動請封當初與劉邦相遇的“留地” (今江蘇沛縣),并表明“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城固縣的博望街道(原博望鎮),因博望侯張騫故里而聞名。2100多年前,張騫持節西行,將開放包容的漢文化傳播到中亞、西亞以及地中海國家,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這位曠世奇才,不僅用雙腳丈量出橫貫歐亞的絲綢之路,更以“持漢節不失”的氣節鑄就精神豐碑。張騫精神和絲路精神的核心內涵已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里,融入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中,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勇毅前行。同為城固人的李固,是東漢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更是享譽千古的忠直耿介名臣。《后漢書·李固傳》中這樣形容他:“今陛下之有尚書,猶天下之有北斗也。斗為天喉舌,尚書亦為陛下喉舌?!彼簧W多識、清廉剛直、以民為本,擔任荊州刺史期間,正風化、裁冗員、立法度,使州內清平,盜匪蹤跡全無。后轉任泰山郡守,又遣散郡兵、寬政于民,致使亂民歸田,深得百姓愛戴。為規勸好友黃瓊順應時事應征,輔政帝王救濟天下百姓,他在信中寫道,“嘗聞語日:‘曉嬈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段極富哲理的名言,一直為后世所稱道,曾被毛澤東同志引用來告誡干部應謙虛、謹慎。
勉縣定軍山腳下,一座不起眼的“覆斗式”墳冢靜臥于蒼松翠柏之間,蜀漢丞相諸葛亮于此長眠。他臨終前留下遺命:“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沒有金縷玉衣,沒有珍寶陪葬,墳冢大小僅能容納一口棺材,一代廉相名副其實。在諸葛亮以身示范下,蜀國官員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一個廉政時代。
兩漢三國時期漢中涌現出的廉潔典范,或清正廉明、持節守義,或淡泊名利、以身許國,以各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從不同維度詮釋了廉潔文化的豐富內涵,共同構筑了清廉漢中的深厚底蘊,為后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浩然正氣立豐碑
漢中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更是擁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漢中是陜南黨組織的發源地和川陜、鄂豫陜兩大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抗日戰爭的后方重鎮和解放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九軍等在這里英勇戰斗,徐向前、李先念、劉華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何挺穎、陳錦章、劉秉鈞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這里投身革命。洋縣紅二十五軍司令部華陽舊址、城固縣小河口會議會址、南鄭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革命遺址遺跡熠熠生輝。在秀美靈動的秦巴山水之間,崢嶸歲月里激蕩出無數閃亮的星火,承載著眾多革命先烈英勇奮斗的光輝足跡。
黑漆大門、青磚青瓦,門前紀念廣場上的黨徽在藍天映襯下格外鮮艷奪目,在漢中市南鄭區何家灣村,革命烈士何挺穎故居古樸的四合小院里,一切依舊。1924年秋,19歲的何挺穎考入上海大同大學數學系。次年5月,他在參加五卅運動時,目睹當局與帝國主義沆瀣一氣破壞民眾反帝愛國運動。何挺穎意識到,中國此時最需要的是革命戰士,而不是什么數理博士。他在給同學的信中寫道:“去休學者博士夢,愿做革命一新兵?!?925年,何挺穎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并轉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在瞿秋白、鄧中夏等共產黨人指引下,開始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參加社會實踐,于同年冬天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他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實行民主管理”,成為“三灣改編”的直接參與者。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他指揮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參與起草了《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臨時政綱》。1929年1月,何挺穎隨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以擊破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第三次“圍剿”。其間,何挺穎在大庾戰斗中英勇負傷,轉移途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在寧強縣大安鎮秀峰寺,中共大安小組舊址古柏掩映、綠樹成蔭,從這里流傳出的“長征一家人”的故事令人動容。作為陜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大安小組的創建者,陳錦章帶領全家11口人(上至他60多歲的父親,下至出生4個多月的侄女)舉家踏上長征路。1936年底,紅四方面軍長征結束時,全家只有陳錦章的妹妹陳真仁1人到達陜北,其余10人均在長征途中犧牲或者掉隊失蹤。這個紅色家庭的長征故事,是偉大長征的一個小小縮影,彰顯著信仰的力量,閃耀著動人的光芒。
洋縣,臨街香樟樹上的朱鸚巢里,朱鸚寶寶正努力抬頭四處張望,一只親鳥外出覓食后回來與它作伴。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朱鸚因優雅的身姿與獨特的羽色被譽為“吉祥之鳥”,曾在滅絕邊緣徘徊的它們現已實現重生與壯大,成為我國特有的生態名片,傳播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承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感恩奮進啟新篇
2023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漢中市考察,就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漢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漢中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生態城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出臺加強歷史文化傳承、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實施意見》和濕地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文件,漢中市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漢中藤編非遺工坊入選2024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案例,全市優良水體達 100% ,水環境質量居全省前列。

漢中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守政治監督定位,聚焦建設生態城市戰略,緊盯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等重點工作,建立政治監督清單,針對不同地區功能定位,推行政治監督“一縣一重點”工作模式,持續壓實責任、糾正偏差、促進發展。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堅持把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基礎性工程,立足本地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勤廉要素,深化清廉漢中建設,全方位打造“漢風廉韻”品牌,助力清風正氣不斷充盈。
漢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疤ど闲抡鞒蹋覀儗猿忠越ㄔO生態城市為戰略指引,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擔當實干的工作作風、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緊抓快干,以實績書寫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漢中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