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P76;X3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6755(2025)07—0070—03
Marine ecological efficiency and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coastal cities in Hebe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ine power*
LIChengxi,TIAN Xiaotong,LIUDingfei,SHANBai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cean College,Qinhuangdao O66oo3,China)
Abstract: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from five categories of marine一related employe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in Qinhuangdao,Tangshan and Cangzhou cities (Hebei Province),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encompassing seven dimensions,including input一output efficiency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to conduct a dynamic analysis of marine ecological efficiency from 2O2O to 2024 and explore it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Key findings reveal: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putoutput indicators among the three cities;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remain overly reliant on awareness campaigns,with underdeveloped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while ecological efficiency demonstrates overall improvement, regional disparities initially narrowed but later expanded, trending towards high-eficiency balanced development; higher-efficiency zones clustered northward without formed a collaborative network,exhibiting macro-level multidimensional mechanisms for marine ecological monitoring,assessment,early warning,and governance,alongside micro-level targeted measures to address identified inefficiencies.
Key words:marine ecological eficiency;expected output; Hebei Province;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海洋資源開發的形勢下,海洋生態效率成為關鍵研究領域,主要圍繞漁業經濟效率評估,狄乾斌等[1評測中國海洋效率時空差異及與產業結構的響應關系,探究產業結構與生態效率的空間關聯;孫康等[2研究沿海11省市漁業經濟效率并分析影響因素;梁盼盼等3對經濟效率進行測算評價。在研究方法上常運用數據包絡分析[4]及其拓展模型[5-6],借DEA模型[7-8]衡量海洋生態系統效率;邵春雪等[9揭示環渤海地級市效率空間演變規律;徐勝等[10]基于非期望產出SBM模型測度2011—2021年效率時空演變特征。本文以河北省沿海地級市為研究對象,理論層面構建動態評價體系,實踐層面考察效率時空分異制定差異化政策,推進海洋可持續發展。
1調查實施及效率評價
1.1 問卷設計
本研究采用問卷評估體系,從資源消耗、非期望產出碳排放、期望產出、海洋感知4個維度考察河北省沿海城市的時空差異。調查覆蓋3市35個縣級行政區的五類涉海行業人員及公眾。通過預調查驗證抽樣方案與問卷可行性,經信效度分析優化問卷。
1.2 問卷收發與數據處理
采用分層和多階段抽樣結合的抽樣方法。調查遵循自愿原則,篩除無效問卷、標注異常答卷并提醒補填。網調嚴格保密信息,事前告知用途,設專用郵箱處理反饋。經嚴密質控,有效回收率 93.9% (涉海314份,涉海率 1.78% )。樣本數據經游程檢驗( Z=0,201 P=0.741) ,觀測值序列隨機性未被證偽( a=0.05 ,符合調研要求,結論具有較強說服力與推廣價值。
1.3 評價結果
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涉海設備更新差異化,均存在資源粗放利用現象。環保方面,三市的環保設備雖普及率不足,但三市的碳排放均有所下降。目前,三市海洋經濟向好,生產總值上升,碳匯能力穩中有擴,治理投入增加,超半數常見海鮮價格略有上漲。
2海洋生態效率時空分異解析
2.1海洋生態效率值分析
從資源投入、環境消耗和經濟效益三個維度出發,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將樣本結果折合為七要素層指標,得2020—2024年海洋生態效率值,見表1。

由表1可知,2020年,除秦皇島市以外,滄州市、唐山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整體偏低,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海洋經濟活動對生態系統的損耗高于其修復能力。
2021年,唐山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較2020年有較大提升,但秦皇島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有所下降,三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均未達1,仍然處于較低效率水平。
2022年,滄州市海洋生態效率值雖然呈現出升高趨勢,但仍處于較低效率水平,未出現顯著提升,這說明區域發展對海洋生態的壓力尚未緩解。秦皇島市和唐山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相較于2021年有所下降,這可能與其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工業排放和資源消耗有所增加有關。
2023年,滄州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較2020年、2021年顯著提升,達到了0.85,這與政府加大了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整治力度有直接關系。秦皇島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呈現回升趨勢,但尚未達到2020年水平。唐山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較2022年有所回升,但依然處于較低效率水平。
2024年,除滄州市海洋生態效率為0.92之外,秦皇島市和唐山市的海洋生態效率都超過了1。政策與技術協同效應的釋放,清潔技術和環保技術的廣泛應用,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三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在2024年顯著提升。這顯示出政策驅動質變與陸海統籌的關鍵性。
2.2海洋生態效率值時空演化趨勢
圖1展示了2020—2024年河北省海洋生態效率時間演化過程。圖1(a)顯示2020—2022 年效率平均值先升后降,2023年上升,2024年達0.9以上較高效率水平,效率離散程度逐年遞減,2024年稍有回升。
圖1(b)采用核密度函數進一步揭示效率時序動態分布特征,并利用MATLAB軟件繪制曲線。從空間分布看,曲線中心顯著右移,效率水平持續提升且提速較快。從峰值特征看,分布峰值在樣本期間呈現穩步上升態勢,波峰形態從寬峰向尖峰轉變,各地區效率分布差距正逐步縮小。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2020-2024 年,三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出現先降后升、降中有升的波動。政府對環保政策的持續推進和執行,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有效整治,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環保組織和社區活動的增多等多種因素,使三市的海洋生態效率值在2024年有了顯著提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壓力的增大對海洋生態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三市的海洋生態發展中依然存在問題:三市投入產出指標差異顯著,區域協同有序化格局尚未形成,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各市在政策、產業和技術應用方面的差異對效率產生影響;公眾參與淺層化,企業未建立碳匯激勵機制,需針對性施策實現效率經濟雙贏的可持續發展。
3.2建議
一是構建監測評估預警與管控處理一體化機制。對唐山等工業城市實施階梯式排放限值,三市差異化定位減少同質競爭。二是推進設備升級與能源結構優化,淘汰高耗能引入物聯網監測;提高電動漁船設備應用比例降低化石燃料消耗,推動綠色轉型。三是助力企業低碳發展與產業調整,提高海洋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占比。鼓勵秦皇島港口申請低碳補貼,支持其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實驗室攻克碳捕集等技術。四是促進區域協同,建設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漁業資源調配等數據互聯互通,共享碳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狄乾斌,梁倩穎.中國海洋生態效率時空分異及其與海洋產業結構響應關系識別[J」地理科學,2018,38(10):1606—1615.
[2」孫康,季建文,李麗丹,等.基于非期望產出的中國海洋漁業經濟效率評價與時空分異[J].資源科學,2017,39(11):2040—2051.
[3]梁盼盼,俞立平.中國漁業經濟投入產出績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數據的實證[J].科技與管理,2014,16(2):21—26,43.
[4]許亮,徐忠.中國海洋生態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DEA與Tobit模型的分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9,36(9):89-95.
[5]薛誠,王小華,付秀梅.中國海洋生態效率時空格局演變及影響要素分析[J].海洋通報,2022,41(4):451—460.
[6]蓋美,展亞榮.中國沿海省區海洋生態效率空間格局演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地理科學,2019,39(4):616—625.
[7]劉嘉玥,王洋.碳中和目標下海洋生態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生態經濟,2024,40(3):155—159,178.
[8」劉繼為.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國海洋生態效率影響因素及優化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2):8—16.
[9]邵春雪,陳小龍,張潔,等.碳匯視角下海洋生態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以環渤海地級市為例[J].海洋與湖沼,2024,55(2):409—418.
[10]徐勝,季倩蕓.沿海地區海洋漁業生態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SBM—Tobit模型[J].中國漁業經濟,2023,41(5):78-88.(收稿日期.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