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來全球變暖趨勢加劇、極端天氣頻發,全球環境陷入巨大危機,導致人類對可持續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尤為迫切。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了這一緊迫性,并著力促進可持續能源發展。馬來西亞政府于2023年7月推出了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NETR),旨在實現低碳經濟和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參議員艾哈邁德·易卜拉欣(Datuk Ahmad Ibrahim)在2025年3月25日的國會上議院討論會上表示,《2025年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法案》(以下簡稱“CCUS法案”)完善了NETR中的整體方法。他強調:“這種做法值得稱贊,并且可以作為任何涉及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跨領域權力實施的國家政策的典范。”因此,出臺CCUS法案是幫助馬來西亞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GHG)凈零排放的關鍵舉措。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包含一系列旨在減少主要工業源和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技術。這一過程包括三個關鍵環節:一是捕獲,將二氧化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氣體中分離出來;二是運輸,捕獲二氧化碳后可以就地利用,也可以根據距離和體積的不同,通過管道、船舶、鐵路或卡車進行壓縮和運輸;三是利用和封存,捕獲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封存在地下深處的地質構造中,或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化工生產或合成燃料生產等用途。
“我們需要采取超出自然方法(例如植樹和保護樹木)之外的額外措施,因為僅靠這些自然方法是不夠的。”經濟部部長斯里拉菲茲還進一步解釋道,“這就是為什么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在我國的碳捕集國家政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CCUS 技術已被馬來西亞確認為減少碳排放的有效工具,特別是在去碳化仍具有挑戰性的行業。
CCUS法案包括10個部分,共53個條款,對二氧化碳從捕集、運輸、使用到永久封存的各個環節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活動進行規范。新法案僅適用于馬來半島和納閩聯邦直轄區,因此不包括沙巴州和砂拉越州的CCUS項目。除定義了“碳捕集”“二氧化碳流”“海上封存”和“陸上封存”等關鍵術語以外,法案還規定馬來西亞的CCUS實踐必須符合全球行業標準以及由相關技術機構發布的指南。法案設立了馬來西亞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機構,該機構作為監管機構,其職能包括向馬來西亞政府提供咨詢、監督CCUS活動、管理封存資源、管理“封存后監護基金”以及推動CCUS政策和倡議。該機構由負責CCUS事務的部委秘書長、環境司司長以及不超過6名由負責CCUS事務的部委任命的其他成員組成,這些成員應具備CCUS事務方面的相關經驗、知識和專長。此外,主要條款還包括:對近海和陸上碳捕集設施和碳封存場所實行強制性注冊和許可;實施嚴格的監控協議,防止泄漏和環境破壞;建立碳運輸和進口許可證制度,要求對捕集的二氧化碳進行登記,引入注入稅和封存后監測基金,用于支持長期監測和解決封存風險。據悉,如果在馬來西亞違反該法案,可能面臨最高200萬林吉特的罰款或最高5年的監禁。
拉菲茲在對CCUS法案的總結中強調,必須以平衡和務實的方式來實施該法案,并強調了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確保經濟持續繁榮和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性。“這一倡議不僅僅是為了減少碳排放——而是為了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中,各個行業都能夠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蓬勃發展。”他還表示,“通過將CCUS納入我們的國家戰略,我們正在為構建新的綠色產業、增加對可持續技術的外國投資以及創造就業機會奠定基礎”。
CCUS技術將成為馬來西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以助力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馬來西亞設定了到2030年,相比2005年水平將碳強度降低45%的目標。CCUS可使工業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減少碳足跡,成為重工業低碳化的推動力。通過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排放,馬來西亞可以繼續可持續地發展其能源和工業部門。這種方法既符合全球氣候承諾,又能保持經濟發展勢頭。作為2025年預算(Budge 2025)的一部分,該國政府已提議在2026年之前對鋼鐵和能源行業征收碳稅,旨在激勵各行業采用低碳技術。預計到2050年,馬來西亞的難減排行業將排放8%至19%的二氧化碳。CCUS 將幫助此類行業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從而在未來保持競爭力。此外,預算案還支持在東海岸地區,特別是哥打京那巴魯建立CCUS中心,這將作為綠色工業增長的催化劑。拉菲茲表示,在沿海地區建立 CCUS 設施需要建設碼頭,而碼頭將通過標準收費為州政府帶來收入。這就是為什么CCUS為東海岸的重工業部門帶來了新的生機。
2025年3月25日,馬來西亞國民議會一致通過CCUS法案,該法案由馬來西亞經濟部部長斯里拉菲茲·南利經三讀后通過,為馬來西亞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提供了全面的法律框架。
CCUS法案的出臺,標志著馬來西亞在促進投資和刺激經濟增長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對捕獲的二氧化碳進行創新利用,CCUS有可能刺激新產業的發展。二氧化碳固化混凝土和電子燃料(包括電子煤油和電子甲醇)等應用是二氧化碳利用的重要機遇,發展藍氫和氨生產等行業也是經濟擴張的大好途徑。此外,CCUS還能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碳信用交易方面創造新的商機,捕獲的碳還可以重新用于生物燃料、化學品和建筑材料等創新產品。這將創造新的市場和收入來源,促進循環經濟,刺激新興行業的增長。預計在2050年CCUS活動高峰期,CCUS將使其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000億至2500億美元。對CCUS基礎設施、技術和項目的投資可刺激建筑、工程、研發和技術部署等行業創造就業機會。經濟部副部長漢尼法·哈賈爾·泰布指出:“CCUS行業預計在活動高峰期每年可創造多達2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這將刺激相關技能和人才的發展,助力馬來西亞吸引高技術投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已經表示有興趣將其難以消減的行業的液化碳出口到馬來西亞,并將之封存在即將報廢的海上油氣田中。通過投資 CCUS,馬來西亞可以獲得旨在支持低碳技術的綠色融資和國際投資,這為專注于氣候友好型項目的國際組織和投資者提供了資金來源。
CCUS法案的起草是根據國家整體方法實施的。為了確保即將開展的CCUS相關活動與部長級會議的決定保持一致,經濟部已經建立了國家CCUS倡議的管理架構——馬來西亞經濟部環境與自然資源司CCUS協調組。該管理架構由一個指導委員會、一個技術委員會以及5個焦點小組組成,小組成員包括來自各相關部委、部門和機構、州政府、學術專家和行業參與者的代表。這種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方式將監督 CCUS法案的實施,并確保與馬來西亞更廣泛的綠色轉型戰略保持一致。CCUS法案的出臺,代表了馬來西亞正在加強其對環境責任的承諾,同時為綠色創新釋放新的機遇。通過將碳捕集作為一個關鍵解決方案,馬來西亞正在為一個更具可持續性和競爭力的未來鋪平道路。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