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肩負的使命日益多元。中年級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轉折階段,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至關重要。它不僅關系到語文素養的提升,更對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意義非凡。本文力求找到有效落實路徑,從而圍繞此展開深人探究,推動語文教學邁向新高度。
一、相關理論概述
在語文教育領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恰似一盞明燈照亮學生成長之路。從內涵來看,情感包含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這是他們與文本互動產生的直接反饋;態度是針對語文學習、文學作品及其所蘊含思想的態度傾向,比如對經典閱讀是熱情還是漠視;價值觀是學生在吸收語文知識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人生、社會和世界的基本觀點,例如從古詩詞中感悟出的家國情懷與高尚品格。課程標準把三維目標緊密相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語文素養大廈的關鍵基石,缺之則語文學習容易淪為機械的知識堆積。語文同時具備工具性與人文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是人文性得以落地的關鍵,它使文字不再冰冷生硬,而是被賦予了溫度與力量。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能幫助學生在品德修養方面不斷進步,在審美情趣上得到熏陶,為塑造健全人格、開啟多彩人生奠定堅實基礎。這體現了教育的本質追求在語文課堂上的生動呈現。
二、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落實現狀分析
為精確了解中年級語文教學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施現狀,深入探究采用了多樣調研方式。調查設計方面,向多所學校的中年級語文教師和學生發放問卷,問卷涉及對目標的認知、教學實踐、學習感受等方面,并且通過教師訪談深入挖掘背后原因。從調查結果而言,在教師方面,多數教師知道該目標的關鍵地位,然而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些教師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表述寬泛模糊與具體教學內容缺乏深度融合,常出現類似“培養愛國情感”這樣寬泛的語句,實際操作性較差。在教學方法方面,傳統講授依舊占主導,很少靈活使用情境創設、小組合作等能夠激發情感共鳴的策略。至于教學評價環節側重于知識技能的考查,對學生情感成長的量化評定較少,無法通過回顧來指導教學優化。在學生的反饋中,課堂上學生的情感投入程度各不相同,很多學生對文本所蘊含情感的領悟比較膚淺,課后拓展閱讀以及感悟升華也受到限制,這表明當前教學在落實該目標時急需突破,對教學鏈進行全方位重構。
三、中年級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路徑探索
(一)優化教學目標設計
在中年級語文教學朝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奮進時,優化教學目標設計無疑至關重要。一方面,教師應當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宛如精準的導航儀,精準把握這一特定學段對學生情感培育的總體走向,將語文素養中情感維度的階段性提升需求銘記于心。另一方面,教師應以部編版教材為寶庫,逐篇探尋其中的情感珍寶。對于描寫自然風光的課文,精心提煉學生對大自然自然而然產生的敬畏與熱愛之情;著眼于人物傳奇時,精準汲取如誠信、友善、勇敢等閃閃發光的品德修養。尤為關鍵的是要把目光投向中年級學生群體,綜合考慮他們正處在從幼稚邁向成熟過渡階段的心理特點、知識儲備所支撐的認知邊界,以及日常積累形成的生活閱歷量身定制出難度適配切實可行的情感目標。如此精細打磨方能為后續精彩紛呈的教學活動奠定堅實基礎,讓語文課堂的每一秒都化作滋潤學生心靈的甘霖滋養他們茁壯成長。
(二)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中年級語文教學范疇內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好似一臺強勁引擎,有效助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語文課堂常困于知識單向傳輸的境地,顯得沉悶乏味。情境創設法猶如一把神奇的鑰匙,依托多媒體的聲光影像以及角色扮演帶來的親身體驗,依據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文本所構建的世界,如古詩教學時對詩意場景的再現,讓學生瞬間感受到古人情感的律動。小組合作學習倡導思想的碰撞,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本展開剖析,在挖掘文本深層意蘊的過程中培養協作精神與同理心。朗讀浸潤策略注重錘煉朗讀技巧,憑借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傳遞文字背后的多樣情感。拓展閱讀好似一扇窗口引導學生沖破課本的局限,在廣袤的文學天地里滋養心靈,讓情感之花絢麗綻放。
以《普羅米修斯》為例,教師開篇運用多媒體呈現古希臘神話中天地混沌、人類蒙昧的畫面,旁白低沉講述人類面臨的困苦,瞬間將學生帶入神話情境鋪墊下對人類命運的同情之感。緊接著教師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進入文本研讀階段:普羅米修斯為何甘冒風險為人類盜取火種?各小組熱烈討論,從文中找依據、談理解,思維火花頻現。有小組發現“自從有了火人類就開始用它來燒熟食物,驅寒取暖驅趕野獸”,深刻體會到火種對人類生存的重大意義,進而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勇敢與無私。朗讀環節針對普羅米修斯受罰場景,教師指導學生以放慢語速、加重語氣的方式朗讀“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學生在朗讀中眼眶濕潤,對英雄的敬佩與對不公的憤慨之情溢于言表。整堂課借助情境、小組合作與朗讀技巧,將普羅米修斯的英雄形象深植學生心間,成功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汲取了勇敢、擔當、奉獻的精神力量。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資源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資源是中年級語文教學落實情感目標的重要途徑。部編版教材蘊含豐富人文素材,教師需具備敏銳眼光,穿透文字表面發現隱匿其中的情感脈絡。對于每篇課文不僅要精準提煉其顯性情感主題,像親情、友情、對自然的熱愛等,還應深入挖掘背后隱性的文化哲理內涵,將其轉化為潤澤學生心靈的養分。引導學生對文本細節進行咀嚼、對作者用詞加以揣摩,使教材成為打開學生情感認知大門的鑰匙,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與多樣情感深度相擁。
以《牛和鵝》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大致內容?!拔摇逼鸪跻蚺蛮Z而被鵝追趕欺負,金奎叔出現后轉變了“我”對牛和鵝的態度。緊接著深入文本挖掘情感資源,讓學生聚焦描寫“我”被鵝追趕的段落,圈出諸如“慌忙”“嚇得腳也軟了”這類詞語,體會“我”當時的驚恐。再對比金奎叔對待鵝的行為,他“一把握住鵝的長脖子”“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通過分析這些動作描寫感受金奎叔的勇敢自信。然后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我”與金奎叔的對話,從語氣變化中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看待事物不能只憑主觀印象而要基于實際出發。課堂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敘述自己類似的經歷進一步加深對課文情感內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緊扣教材文本挖掘出恐懼、勇敢、反思等多重情感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實現情感成長與認知提升。
四、結語
中年級語文教學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之路雖充滿挑戰,卻也曙光在望。語文課堂能夠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策略、深度挖掘教材等途徑,成為滋養學生心靈的沃土。期待后續教學實踐不斷優化提升,讓情感教育在課堂扎根,助力學生成長為有情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葉鋒.基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研究[J].求知導刊,2023(06).
[2]鄭華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策略[J].語文天地,2015(06).
[3]梁旭圣.論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9(03).
[4]郭麗麗.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J].開心,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