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慈善藍皮書》)在北京發布。《慈善藍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資助項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系列藍皮書之一,也是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的品牌項自之一。
《慈善藍皮書》致力于中國慈善事業的歷史記錄、經驗總結和發展分析,為中國慈善公益研究提供新視角、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材料。自2009年第一本《慈善藍皮書》出版以來,這一系列叢書已經走過16個年頭,記錄和見證了中國慈善事業16年的發展歷程。
《慈善藍皮書》顯示,社會組織總量連續兩年負增長。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社會組織總量為88.16萬個,較2022年下降 1.09% ;其中,社會團體37.3萬個、基金會9617個、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49.9萬個,分別較2022年增長0.81% 、 3.23% 和 -2.54% 。社會公益資源總量持續保持增長。
一直以來,《慈善藍皮書》將社會捐贈總量、全國志愿服務貢獻價值和彩票公益金三者之和設定為全核算社會公益資源總量。相關測算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社會公益資源總量修正為4478億元。其中,社會捐贈總量為1410億元,志愿服務貢獻價值折現為1915億元,彩票公益金總量為1153億元。2023年,全國社會公益資源總量預測為4585億元,較2022年增長 2.39% 。其中,社會捐贈總量為1280億元,志愿服務貢獻價值折現為1791億元,彩票公益金總量為1514億元,分別較2022年增長 -9.22% 、 -6.48% 和 31.31% 。
慈善信托年度備案數量和資金規模增速明顯放緩。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累計備案慈善信托1655單,較2022年增長 39.78% ,累計備案資金規模達到65.2億元,較2022年增長 26.21% 。新設立慈善信托454單,較2022年增長 15.82% ,資產規模為12.77億元,較2022年增長 12.02% 。
志愿服務邁向法治化發展新階段。2023年,全國志愿者總數為2.67億人,較2022年減少1138萬人,降幅為 4.08% 。受到中央國家機構改革、政策與經費供給不足、頂層設計的真空過渡期影響,志愿服務活躍度及時長記錄下降;科技與人工智能催生志愿服務向數字化邁進,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增加,同時依然出現了服務異化與違規失范現象。
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數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23年,參與鄉村振興的基金會數量從3254個增長到3350個,上升了 2.95% ;社會服務機構從108072個增長到110638個,增長了 2.37% ;社會團體數量也從83405個增長到88540個,增長了 6.16% 。整體來看,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總數從194731個升至202528個,整體增長了 4% 。2023年度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基金會占比 34.83% ,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社會服務機構占比 22.17% ,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社會團體占比23.74% 。
本次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指導,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協辦,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提供支持,50余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慈善事業的變局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