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次全省民政會議以來,青海省慈善總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及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工作目標,不斷挖掘慈善資源,持續加大救助力度,努力加強自身建設,積極發展慈善網絡,讓慈善真正成為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一、堅持政治引領,正確指導慈善事業發展
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健全完善組織制度、規范內部運行機制,持續夯實慈善根基。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慈善工作。一方面經常性組織黨員開展思想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動,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切實筑牢思想防線,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另一方面建立科學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推動總會議事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切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牢固樹立慈善隊伍“忠誠、干凈、擔當”的良好形象。二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落實“三會一課”、談心談話、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進一步提升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增強黨的組織力和凝聚力。三是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實施。深人開展黨員干部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注重加強日常管理監督,緊町違紀行為初始,確保抓早抓小抓苗頭。
二、聚焦主責主業,慈善救助取得新突破
始終堅守初心使命,積極開展扶弱濟困、賑災救難、助學助醫等慈善幫扶活動。五年來,募集助醫款物價值達8275.84萬元,救助人數6428人次以上。其中包括:愛“心”行動第3-5期項目、“慈善清蟲助困行動”項目、愛爾眼病防治救助項目、“明眸工程”項目、中華慈善總會癌癥藥品援助項目等。募集助學資金達1864.39萬元,惠及家庭困難的學子4111人。其中包括:省福利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四個一萬工程”項目、北京“藍夢行動”項目、華聯發展集團助學項目等。為助力鄉村振興、參與社會治理、推進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貢獻,充分展現了省級慈善組織應有的責任擔當。募集助困資金達18248.66萬元。其中包括:省退役軍人慈善冠名基金、“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項目等。募集災害救助資金累計達15151.86萬元。
三、工作亮點及成效
一是推動“為民慈善”。聚焦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每次重大災害發生后,總會積極向社會發出倡議,及時開展應急救援,為受災地區群眾安置、恢復生產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創新“數字慈善”。健全“數字化”網絡建設,完善“慈善中國”平臺相關數據,主動面向公眾公開等信息,讓每一筆慈善資金都規范運行;結合網絡募捐,發起多個籌款項目,籌集資金30余萬元,網絡募捐取得新突破。三是建設“陽光慈善”。堅持依法治善、依規行善,強化內部管理,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確保各項工作規范運行。加強慈善微信公眾號建設,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以實際行動打造陽光慈善。四是打造“活力慈善”。遵循合法、自愿、誠信、非營利的原則開展慈善活動,規范慈善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堅持與時代同步,拓展慈善路徑、打響慈善品牌,為慈善事業注入“活力”;組織總會300余名志愿者,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慈善志愿活動,持續提升慈善服務能力。
四、未來5年發展規劃
未來5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踐行為民初心,全面提升黨建引領慈善發展
堅持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引導干部職工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和省政府有關會議及文件精神,自覺運用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增強慈善組織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能力。
(二)著力發展主體業務,切實增強慈善品牌影響力度
一是提高慈善募捐能力。進一步提升慈善項目的實施成效,為項目實施提供綜合保障與協調服務,促進項目按規劃推進、高效率運行;二是深入開展社區慈善。推動“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持續開展,對基層慈善項目精細分類,匹配更加精準的社會資源與慈善服務;三是強化慈善救助功能。持續開展“慈善清蟲助困”“愛心行動”“圓夢助學”等項目,不斷擴大慈善救助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實現慈善救助社會效益最大化。
(三)深入挖掘慈善資源,不斷創新慈善募捐方式方法
一是積極鏈接慈善資源。繼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坐下來”三種辦法,加強與對口幫扶省市之間的慈善合作,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二是積極推進基金合作。實現冠名基金數量、質量雙突破,通過提供專業、高效、細致、規范的慈善捐贈服務,進一步鞏固冠名基金資源;三是積極開展網絡募捐。結合“中華慈善日”“99公益日”網絡募捐活動,拓展網絡募捐范圍。
(四)大力宣傳慈善文化,不斷優化慈善事業外部環境
一是持續營造慈善文化環境。鞏固慈善宣傳工作基礎,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對外宣傳,用好總會官網、公眾號等新媒體宣傳平臺,持續提升青海省慈善總會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二是持續營造慈善法治環境。加強慈善普法宣傳教育,多平臺、多渠道解讀慈善法規、推介慈善項目、強化慈善意識、培育慈善理念;三是持續發揮慈善榜樣作用。深入挖掘慈善榜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動員、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五)著力提升能力素質,持續打造慈善人才專業隊伍
一是完善總會人才培養機制,穩定慈善人才隊伍,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專業技術;二是與省內外慈善組織間搭建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網絡籌款等業務的學習溝通平臺;三是通過會員單位、合作單位等加強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和公益慈善活動,充分發揮“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六)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慈善總會運行效能
一是強化內部治理,健全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用章程制度規范行為,強化自律;二是繼續加強資產管理、檔案管理、消防安全等工作,保持總會平穩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聯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