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6.026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Enhancement Path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for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SONG Changyao, YE Linxin, CAO Yijia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
Abstract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requires composite talents with both 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practical abilities.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onstraints of the collaborative improvementoftheoreticaland practicalabilities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thisarticle explores thesystematic path ofcollaborative improvement of theoreticaland practical abilities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from four aspects:efficient interaction betwee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matching of basic knowledge with cutting-edge hotspots,deep integrationof modular thematicand seminar based teaching,andorganic combinationof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local practice.
Keywordstourism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systematic approach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旅游經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旅游產業涵蓋食、住、行、游、購、娛等細分領域,具有多樣化和復雜性特征。這使得旅游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不僅要熟知旅游行業的各個環節,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應變、創新等實踐能力,以適應旅游產業的發展需求。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的基本內涵、制約因素,探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互動促進的有效路徑。
1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的基本內涵
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應對旅游業變革帶來的挑戰,關鍵在于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其中,理論能力是指學生基于學科知識對旅游產業實踐進行抽象思考、邏輯分析、理論構建的能力,它是學生研究問題意識、闡釋現象、設計方案等方面能力的綜合反映。理論能力要求學生對旅游管理學科知識的內在機理、發展脈絡和演變邏輯具有準確清晰的把握,并能夠將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有機遷移、融合。理論知識基礎將支持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旅游研究問題進行精準分析和理論構建,得出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意義的結論。實踐能力是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旅游經濟中的復雜現象、解決旅游產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貫穿調查研究、項目決策、產品策劃、營銷推廣等旅游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不僅能夠反映學生的專業水平,還是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場景有效銜接、服務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協同提升,是指在培養適應旅游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一核心目
|科教導刊
標指引下,從培養理念、教學制度、教育資源、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等方面出發,通過系統化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將專業理論知識與行業實踐能力深度融合,使學生能掌握旅游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框架,并將其靈活運用于旅游策劃、景區運營、客戶服務等實際場景,推動學生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動態過程。這種協同強調“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動態循環,學生在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旅游實踐去應用、驗證和深化理論,反過來又將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反饋到理論學習中,促進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循環往復,動態提升。這一動態過程具有互動性、循環性的特征,其根本目的是培養“懂理論、會操作、能創新”的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實現學生學術探索與旅游產業需求的雙向對接。
2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的制約因素
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協同提升能為日益復雜的旅游經濟活動提供人才支撐。然而,教育供給和行業需求錯配導致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能力失調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學模式與培養理念脫節。在能力本位培養理念下,以能力為導向的培養方案強調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協同的復合能力。然而,一方面,在理論教學中,仍存在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而忽視實踐教學的問題,并未有效實現實踐和理論的融合,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停留在書本層面,難以將其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中,學校提供給學生的實踐機會和職業覆蓋范圍有限,校企合作未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及其長遠發展,部分合作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集中于簡單的事務性工作,缺少核心業務和創意工作崗位實習機會,忽視實踐教學總結與理論應用反思環節,成為影響學生理論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提升的機制性障礙。
第二,學科知識與產業前沿脫節。縱觀全球旅游業發展,以數字技術為主的新一代前沿科技已得到廣泛滲透和深度應用。然而,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內容更新緩慢,教材數據陳舊,教學案例多以傳統旅行社運營、標準化酒店管理等傳統業態為主,缺乏時效性,無法及時反映行業前沿的發展趨勢和實際需求。現行課程內容更新周期與旅游產業技術革命速度極不匹配,形成“靜態知識供給”與“動態產業變革\"結構性失衡的局面,直接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綜合水平。同時,學校師資力量薄弱也會造成學科知識與產業前沿的脫節,兼具學術研究水平與行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較少,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第三,專業強化與復合發展脫節。旅游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交叉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溝通、組織協調、創新創意等復合能力。然而,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強化學生的專業認知,現行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以專業分科授課為主,缺少課程內容串聯和知識體系統籌,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碎片化、缺少綜合應用機會,缺乏跨學科思維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學生在面對復雜的旅游市場環境和多樣化的客戶需求時,往往局限于本專業或局部化視角,難以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融合,進而影響旅游管理項目的綜合效益。
3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的優化路徑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深入研習核心課程,使其精準把握關鍵概念與原理,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同時,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融合,鼓勵學生廣泛涉獵多學科知識,以多維視角審視旅游現象,培養批判性思維,探尋理論的局限與不足,為后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筑牢基石。理論能力的培養不能孤立于實踐之外,而是要與實踐緊密相連、與實踐能力相互促進。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檢驗自身理論學習的效果,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有效解決各類實際問題、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并將實踐中的新發現、新問題反饋到理論知識體系中,進一步推動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實現自身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協同提升。
3.1課堂學習與實踐教學的高效互動
課堂知識學習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能力的重要基礎,實踐教學則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場景,兩者的有機統一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的重要支撐。這要求旅游管理類院校進一步明確并強化能力本位培養理念,將其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及時調整課程體系,合理分配課堂學習與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理論學習與產業實踐的互動。同時,積極搭建多樣化的實踐平臺、拓展實踐渠道、提升校企合作的精準度;整合利用線上教學資源,搭建云課堂以開展虛擬教學,彌補實地實踐的局限性,強化對實踐教學的理論總結,引導學生在產業實踐中開展理論反思,全方位保障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
3.2基礎知識與前沿熱點的銜接匹配
旅游業中新要素、新需求、新制度、新模式層出不窮,為此,旅游管理院校應以基礎知識和核心概念為基礎,建立課程內容動態更新機制與評價體系,及時調整補充行業最新發展趨勢、數據和案例,緊跟產業前沿步伐。同時,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與行業實踐,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邀請行業專家介紹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鼓勵支持學生參與相關科研項目,跟隨導師開展前沿課題研究,引導學生關注行業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為學生提供銜接應用基礎知識和前沿熱點的機會,使其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旅游市場。
3.3模塊化專題與研討式教學的深度融合
模塊化教學方式是指旅游管理院校根據自身師資力量、行業發展動態和學生研究興趣,將同一課程或不同課程的相關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模塊,如鄉村旅游投資與開發、低空旅游前沿理論與實踐等,就具體的模塊化專題系統講授基礎概念、理論模型、分析方法以及實踐方案,這有助于學生對不同課程的知識進行串聯和統籌學習。以模塊化專題為基礎,積極開展研討式教學活動,深度整合開放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可以根據指定主題自由探討,或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術專家和業界精英,打破學科界限,引導學生從多學科視角分析和解決旅游產業實踐中的問題。此外,教學空間可以根據專題屬性和研討特性拓展至酒店、景區景點等旅游場所,在真實的旅游環境中實現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協同發展。
3.4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的有機結合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需要兼顧全球視野和本土實踐。國際先進經驗為中國特色旅游業發展提供啟示,本土實踐為學生學習提供鮮活案例,二者有機結合有助于全面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旅游管理院校應加強與國外知名旅游院校的合作,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學術交流活動等,選拔優秀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旅游發展模式、管理理念與文化特色;還應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結合我國實際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引導學生將國際先進經驗與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相結合,鍛煉學生對中國旅游市場的洞察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明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實踐特色與創新理論。
4結語
現代旅游業體系作為一種系統協同、前沿引領、知識復雜、融合關聯的產業生態4,對旅游管理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兼具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論與實踐能力協同提升既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對時代變化的必然選擇,也是旅游管理院校響應新文科建設要求、對接旅游產業升級需求的改革方向,更是旅游行業培養具有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領軍人才的根本路徑。這需要旅游管理科教共同體深化認識,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學生個人發展與產業實踐轉型的多方共贏。
★基金項目:2024年研究生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前沿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系統提升路徑研究\"(111220264008);2024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情境式教學創新與協同育人平臺建設\"(202410031004);市高等教育學會2024年立項課題“文旅融合背景下知識旅游學理論體系探索和課程創新\"(MS2024419)。
參考文獻
[1]厲新建,宋昌耀,張安妮.旅游業新質生產力:難點與方向[J].旅游導刊,2024,8(3):23-33.
[2]譚冰,易繼松.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共建育人機制及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23(23):133-135.
[3]楊琴,唐佑林.數字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科技風,2024(29):10-12.
[4]宋瑞,張金山,曾博偉,等.推動旅游強國建設等若干重要議題[J].中國生態旅游,2024,14(4):70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