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ial Exploration of theDevelopment Models ofLocal Standards of Nanjing Based on Case Analysis
ZHU Chen-chen LU Zi-gang CAO Yong-sheng XU Tian-wen (Nanj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typicalcasesoflocal standardswork inNanjing since itwas initiated.I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modeof“policyguidanceandpreciseimplementation”representedbytheelderlycareindustryinthefieldofcivil afairs,thedevelopmentmodeof“policy-localstandards-policy”representedbythetechnologyofhazardous wasteprevention andcontrolinlaboratoriesinthefeld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developmentmodeof“reform-localstandards-reform” representedbytheGEPaccountinginthefieldofecologyandthedevelopmentmodelof“industry-localstandards-industry” representedbyintellgentconstructioninthefeldofarchitecture.Thepaperi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fortedevelopment of local standards inNanjing in the future.
Keywords:local standard,developmentmodel,policy,reform,instry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作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補充,地方標準更能貼合地方實際,發揮地域優勢,在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地方服務業規范發展、地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201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賦予設區市地方標準制定權。同年5月,南京正式獲批,開展地方標準制定工作2。自開展南京市地方標準(以下簡稱“市地方標準”)工作以來,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共發布市地方標準202項,數量位居江蘇省前列,尤其是在重點領域,初步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具有南京特色的發展模式。
1 政策引領精準發力
南京市地方標準在組織申報和立項制定的過程中,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要求,立足于南京市地方特色,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不斷變化的發展要求及時調整重點征集領域,圍繞國家和省、市重點工作中對標準化提出專門要求的相關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以重點民生領域的養老行業為例,國家和省、市先后出臺的文件與涉及標準的主要內容如圖1所示。
基于圖1中的要求,在《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全面推進新時代民政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和修訂實施的《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等文件指引下,南京市于2023年制定發布了市地方標準《老年人助浴服務規范》。該標準規范了老年人助浴的作業流程,讓提供助浴服務的服務機構有標可依、按標實施,更加安全、專業、規范地提供老年人助浴服務,推動老年人助浴服務向高質量、高標準方向發展。同時,該標準突出助浴服務的難點和薄弱環節,為改善居家老年人助浴服務的困境和提升助浴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提供經驗和基礎。同年發布的南京市地方標準《養老機構社會工作督導規范》則規定了養老機構社會工作督導的督導者配置,督導方式、內容、流程、要求和評價,推動養老機構社會工作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養老機構社會工作者提供更加規范、更高質量的督導工作。
2019年,《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中明確“加快安寧療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3]。基于此,2022年,南京市針對安寧療護的服務模式、服務內容、質量評價等制定發布了符合本市安寧療護特點的市地方標準《安寧療護服務規范》。此外,在上述但不限于上述的政策指引下,自南京市地方標準工作開展以來,在重點民生領域的養老行業,南京市還先后制定發布了《養老機構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規范》《養老機構規范化建設導則》《養老服務熱線服務規范》《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規范》《養老機構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建設規范》等一系列市地方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緊緊圍繞圖1中的內容和要求,分別針對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養老服務熱線服務、養老機構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養老機構規范化建設等進行了規范和要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養老領域市地方標準體系框架,配套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大力保障了南京市養老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市地方標準在政策引領下,精準發力,成果顯著。
2 政策一地標一政策
近年來,隨著實驗室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其潛在的環境風險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生態治理議題。江蘇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科教創新基地,集聚了眾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因此實驗室危險廢物的管理規范化迫在眉睫。2019年以來,國家和省、市接連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等(見圖2),尤其是2020年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三條更是明確將實驗室危險廢物納入全生命周期系統管理,使得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得到了初步完善,危險廢物的收集處置得到了初步規范。但對于實驗室危險廢物的分類、分區和收集點等未做出明確規定,在管理、處理以及處置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基于以上的政策背景,2022年獲批立項、2023年發布實施的市地方標準《實驗室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填補了行業空白,對實驗室危險廢物的源頭分類、包裝、貯存、轉運、運輸和處置等全過程的污染防治管理提出明確要求。該項市地方標準自發布實施以來,在高校、科技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實驗室聚集的地方進行了多場次宣貫,并在南京大學召開了現場會,組織實驗室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小微收集單位進行現場教學。1年的實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標準各條款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能有效指導實驗室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管理,提高了實驗室危險廢物的收集率,減少了實驗室危險廢物因不規范分類和收集而增加的環境風險和安全隱患。該標準主要內容也已在2024年5月組織的長三角生態環境標準一體化工作會議上匯報討論,為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標準化貢獻了南京力量。在此項標準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在標準發布前夕,南京市印發了《南京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在標準發布實施后的2024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多部門共同印發《江蘇省實驗室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指南》,在省級層面明確管理要求,切實提升實驗室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政策一市地標一政策”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3 改革一試點一地標一改革
南京高淳—一江蘇省首個國家生態縣,同時承擔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等多項改革任務。依托承擔的改革任務,高淳獲批立項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全省首個GEP核算標準化試點。2020年9月,高淳率先發布了GEP核算體系,該體系也成為全國首個縣域GEP核算體系。在此基礎上,該區積極申報市地方標準,并于2021年正式發布實施了由該區主導起草的市地方標準《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成為江蘇省GEP核算領域的首個地方標準。標準規范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的核算指標體系、核算步驟和核算方法。市地方標準的發布實施進一步推動高淳出臺了江蘇省首個GEP考核辦法,并構建形成了“五個一”體系。2022年,南京“立足‘一區一特色、一部門一課題’,開展改革創新攻堅爭先”成為推動改革探索的“關鍵一招”,而高淳區的改革任務就是“持續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機制GEP改革,深化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市地方標準的持續實施必將進一步推動高淳區乃至南京市的改革和發展。“改革一試點一地標一改革”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4 產業一地標一產業
在智能建造產業方面,南京市依托承接的“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統進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查審批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試點工作[2],積極開展配套的市地方標準申報和制定工作。2018年11月,南京市承接此項試點工作;2019年8月,工作方案正式發布;2021年3月,南京市建設工程BIM智能審查管理系統上線試運行,率先在5個片區9個新城等重點片區內進行推廣實施。同年,該系統配套的4項市地方標準《建筑工程施工圖信息模型智能審查系統數據規范》《建筑工程施工圖信息模型設計交付規范》《建筑工程施工圖信息模型智能審查規范》《建筑工程竣工信息模型交付規范》獲批立項[2]。2022年4月,南京市建設工程BIM智能審查管理系統順利驗收;同年11月,4項市地方標準也順利通過專家審查,并于2023年2月正式發布實施。4項市地方標準全面覆蓋建筑工程設計到竣工全過程,填補了地方標準的空白,標準的發布實施進一步推動BIM技術與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管理的相結合。這4項市地方標準的歸口單位在標準發布后積極推進標準的實施和應用,在2023年10月發布的《關于開展2023年度南京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集聚區和試點企業申報的通知》申報條件中就明確規定“項目組織管理過程中,新開工項目 100% 采用BIM報規、報審,并推行全過程一體化應用”[4]。市地方標準的發布實施對于南京市建筑工程BIM智能審查工作有更強的指導意義,促進了該市建筑行業智能建造向著標準化、規范化蓬勃發展。“產業一地標一產業”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5 思考與討論
南京市地方標準的發展在國家和省、市政策的引領下,重點領域重點發展,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產業升級循環發展。初步形成了政策引領標準,標準助推政策形成并落地;改革引領示范區、試點建設,示范區、試點的創建推動市地方標準的制定和發布,標準的實施進一步深化改革;產業發展催生市地方標準的制定,標準的落地進而帶動產業的發展等主要發展模式。部分領域相對健全的標準體系和發展模式也為正在發展的新興領域,如元宇宙、低空經濟等創新型產業市地方標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樣板。
6結語
南京市地方標準正處于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積極探索南京市地方標準的發展模式,總結優勢經驗,才能更好地推動南京市地方標準行穩致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錦瑾,曾偉.基于TQM的地方標準立項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20):22-25.
[2]朱晨晨,曹永生.南京市地方標準立項情況淺析:近三年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3(13):129-135.
[3]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中共中央 國務院)[Z].2019.
[4]關于開展2023年度南京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集聚區和試點企業申報的通知(南京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Z].2023.
作者簡介
朱晨晨,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地方標準審評工作和標準化研究。
陸子剛,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服務工作。
曹永生,通信作者,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研究及標準信息系統建設工作。
徐天雯,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服務工作。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