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海爾集團與長安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共建車家互聯新生態。雙方將開展車家生態合作,打造人車家場景系統互聯、開發車載電器產品、共建冷鏈全場景生態等,并在汽車產業鏈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開發新汽車產品及銷售、個性化改裝業務,深化垂媒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共同健全海爾集團和長安汽車海外服務體系,助力中國品牌出海。
青島嶗山區力爭3年內新增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不少于100家。嶗山區舉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解讀《嶗山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行動計劃》提出,嶗山區通過企業培育、精準招商、集群建設三大路徑,推動產業規模能級躍升,力爭三年內新增產業鏈企業不少于100家,形成完整自主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萬緯青島榴蓮超級工廠落地青島自貿片區。萬緯青島榴蓮超級工廠將打造集“榴蓮進口—原料倉儲—原料加工—果肉質檢—產品研發—電商直播—快遞打包”等全流程的一站式榴蓮供應鏈基地,賦能區域冷鮮食品經濟高質量發展。
招商
索電、科大訊飛、億新追覓、百安居等區域總部項目在青島簽約落地。四大項目聚焦智能家電、家居場景、數字體驗、產品供給等領域,旨在完善區域“新能源汽車+家電家居+3C數碼”的商業生態布局,為區域商貿零售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青島城投集成電路精密制造園正式開工。作為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結合集成電路產業核心配套企業就近布局、快速響應的產業特性和生產制造、檢驗測試、技術研發等功能需求,重點為集成電路上游關鍵設備、核心部件、精密耗材以及下游器件模組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提供專業載體。建成后,將有效提高本土產業導入、落地的承載力,助力區域產業招商和落地。
國棉六廠片區迎來煥新項目。該項目將充分挖掘并依托國棉六廠深厚歷史底蘊,遵循“招商策劃+規劃設計+文保利用”三位一體的綜合開發模式,以“修舊如舊、功能再造”為核心理念,在環膠州灣區域打造一個新舊共融的城市活力新空間。
區域
青島膠州市、平度市入選2025全國百強縣。2025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賽迪顧問發布《2025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并揭曉“2025賽迪百強縣”榜單,青島有2地入選,為膠州市(17)、平度市(67)。
1363家企業入選2025年度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青島城陽區入選數量最多。分區市看,城陽區共有317家企業入選,數量最多,其次為西海岸新區271家、膠州市203家、即墨區183家、嶗山區128家、平度市99家、萊西市64家、市南區36家、李滄區35家、市北區27家。
66家膠州市企業獲評首臺(套)技術裝備,數量占青島市總量的23.66%。在高端裝備領域,首臺、首套產品的成功研發標志著技術突破與產業創新。膠州市推動一批先進制造業企業入選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名單,青達環保、宏達鍛壓、軟控機電等企業培育出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產業
山東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公布,青島市人工智能集群入選。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已形成產業深度融合、創新要素集聚、成果轉化顯著、服務內容完善的完整產業鏈條,擁有中科曙光、創新奇智、歌爾微電子等多家頭雁和領軍企業,培育壯大東軟系統集成、海納云數字科技等一批配套企業,形成頭雁、領軍、骨干企業與配套企業相互聯結的產業共生體。
青島舉辦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人工智能產業鏈專場對接會。現場發布《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行動倡議》,并啟動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行動計劃,青島將圍繞生物醫藥、光伏、電力等三條產業鏈,邀請國內垂類大模型企業來青對接交流。
青島實現氫能源車用氫總產銷量超千噸。目前,青島已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港口機械等應用場景,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已規劃氫能產業園,建成后將帶動本地化工、交通、儲能等關聯行業升級。
公司
青島6家企業入選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3家為新面孔。其中,海爾智家位列榜單第92位,首次進入百強,排名較上年上升12個位次;海信集團位列第135位,上升7個位次;青島啤酒位列第424位,下滑9個位次。賽輪股份、雙星集團和青島銀行為新上榜,分別位列第426位、463位、495位。
海信海外最大生產基地,泰國HHA智能制造工業園開工。作為海信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HHA智能制造工業園項目分三期規劃,計劃于2030年完成建設,年產能將達到1200萬臺,年產值1000億泰銖。其中一期項目投資47億泰銖,規劃建設建筑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冰箱、冷柜、洗衣機工廠,全面投產后年產能預計達260萬臺,年產值80億泰銖,為當地創造約1200個就業崗位。
泰凱英北交所IPO成功闖關,成青島今年首家過會企業。泰凱英是一家以技術創新為驅動,聚焦礦山及建筑輪胎市場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細分領域占據較高份額,是典型的“隱形冠軍”,全球排名前10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中有4家為該公司客戶。此次IPO,泰凱英擬募集資金3.9億元,用于全系列場景專用輪胎產品升級項目、專用輪胎創新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專用輪胎智能化管理系統提升項目。
(本刊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