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污垢可以洗掉,曬黑則是均勻且表面光滑的。而黑棘皮癥,是洗不掉、持續存在,伴有皮膚質地改變的色素沉著。究其原因,是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胰島素分泌紊亂所致。”
“醫生您快看看,我家孩子脖子后面總是洗不干凈,黑黢黢、摸起來還糙糙的,像沒洗干凈似的,這是什么?”一位媽媽帶著10歲的兒子小強(化名)匆匆走進診室,話語中帶著焦慮。
經檢查,小強脖子后側發現典型的“天鵝絨”樣增厚、色素沉著,再結合孩子明顯超標的體重,這極可能是黑棘皮癥。隨后的檢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初步診斷:小強的空腹血糖已接近受損邊緣,胰島素水平顯著升高,糖耐量試驗也提示存在胰島素抵抗。
肥胖兒童黑棘皮癥與糖尿病早期風險緊密相關,是身體發出的嚴重代謝危機信號。而像小強這樣的情況,在門診中越來越普遍。
皮膚變臟、擦不干凈——是黑棘皮癥的直觀表現,常見于脖子后側、兩側,尤其是褶皺處,以及腋窩、腹股溝、肘窩、膝蓋后側,甚至指關節、嘴唇周圍。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摩擦較多或易積汗。
而在外觀上,患者皮膚顏色明顯加深,灰褐色、棕黑色或黑色,摸起來粗糙、增厚、干燥,典型描述是“天鵝絨”或“絨毛狀”質感。仔細觀察,可能看到細小的疙瘩,也就是乳頭瘤樣增生,并且邊界通常不清晰,呈彌漫性的一片。
究其原因,是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胰島素分泌紊亂所致。
第一,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孩子體內過多的脂肪,尤其內臟脂肪,會釋放大量游離脂肪酸和炎癥因子。這些物質像“干擾器”一樣,干擾胰島素正常進入細胞,這就是胰島素抵抗。
第二,胰腺的過度補償。胰島素無法正常進入細胞,導致血糖升高,人體為了維持血糖水平,胰腺的β細胞只能“拼命加班”,分泌出遠超正常水平的胰島素——這就是高胰島素血癥。
第三,胰島素對皮膚細胞的傷害。高濃度胰島素在血液中循環,它不僅作用于肝臟、肌肉、脂肪細胞,還會過度刺激皮膚角質形成細胞和成纖維細胞。這些皮膚細胞表面也存在胰島素受體和與之結構相似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受體。
第四,皮膚細胞的異常增生。胰島素和IGF-1過度結合受體后,激活了細胞內一系列復雜的信號通路,就好比給皮膚細胞發出了錯誤的“加速生長”指令:皮膚角質發生異常增殖,導致表皮層增厚,同時黑色素細胞被激活產生過多黑色素,造成顯著的色素沉著;此外,真皮乳頭層組織向上增生凸起,最終在皮膚表面形成特征性的“天鵝絨”樣觸感或可見的細小疙瘩。
研究表明,重度肥胖兒童中黑棘皮癥的患病率高達50%~70%。它是反映孩子體內代謝狀態的極其敏感的“風向標”。
胰島素抵抗的標志:出現黑棘皮癥的孩子,其胰島素抵抗的程度往往比同齡肥胖兒童更嚴重。血液檢測通常顯示胰島素水平顯著升高。
糖尿病前期的強力預警: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或糖化血紅蛋白升高至5.7%~6.4%。特別需要警惕的是,對于肥胖兒童,若同時存在黑棘皮癥,其進展至糖尿病前期甚至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比僅肥胖的兒童高出數倍,這凸顯了黑棘皮癥作為獨立于體重指數(BMI)之外的關鍵代謝風險預測因子的重要性。
代謝綜合征的“前哨兵”:黑棘皮癥常常與肥胖兒童的其他代謝異常結伴而行,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綜合征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因此,如果肥胖孩子出現了脖子、腋窩等部位洗不掉的“臟東西”,則表明孩子的身體正在經歷嚴重的代謝風暴,正處于發生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懸崖邊緣。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干預的黃金窗口期,早期積極干預效果顯著,甚至可能完全逆轉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狀態。
一方面,重塑生活方式。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其一,營養干預,核心在于“科學吃”,而非簡單“節食”。原則是在確保孩子生長發育所需全面營養的基礎上,優化飲食結構并創造每日約500~600千卡的能量缺口。
關鍵行動包括:徹底清除含糖飲料;用燕麥、藜麥等全谷物,以及雜豆類和薯類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保證每餐包含肉、蛋、豆制品等足量優質蛋白;大量增加非淀粉類蔬菜;適量選擇原味堅果、牛油果等作為健康脂肪來源,禁食油炸食品、肥肉及含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學會閱讀食品標簽,重點關注“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含量。
其二,運動處方,核心目標是減少久坐行為并顯著提升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水平。
確保孩子每日至少進行累計60分鐘的中等到高強度活動,通過增加消耗葡萄糖的“主力軍”——肌肉顯著提升基礎代謝率和胰島素敏感性。此外,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如嚴格控制刷屏時間、鼓勵步行/騎車上學、參與家務勞動、增加課間活動。
其三,睡眠與壓力管理,充足的睡眠與有效的壓力管理是兒童青少年代謝健康不可或缺的調節器。6~12歲學齡兒童應保證每天9~12小時的規律睡眠、13~18歲青少年需保證8~10小時的規律睡眠,因為睡眠不足會擾亂饑餓激素和飽腹激素的正常分泌,增加食欲并顯著加重胰島素抵抗。
另一方面,開展醫學評估、監測及治療。
及時且專業的醫學評估與持續監測是管理的關鍵。一旦發現孩子肥胖并伴有黑棘皮癥,務必盡快帶孩子前往兒科醫院內分泌科就診。醫生會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詳細詢問病史、精確測量體格指標、仔細檢查黑棘皮癥的特征與嚴重程度(其變化是重要的干預效果指標),以及安排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實行生活方式干預后,需要每3~6月復診。對于絕大多數孩子而言,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是逆轉風險的核心和基石。
在少數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且代謝問題嚴重的情況下,醫生才會在嚴格把控下考慮輔助性的醫療干預手段。
最終,小強在進行了6個月嚴格的家庭飲食調整和每天堅持1小時游泳和打籃球后,脖子后那片“洗不干凈”的黑色明顯變淡、變光滑了。同時,其空腹胰島素水平顯著下降,糖耐量恢復到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