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下,短視頻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憑借獨特的傳播優勢與卓越的用戶體驗,迅速成為各大媒體競相入駐的重要傳播陣地,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在抖音平臺發力。在此大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作為基層宣傳的前沿陣地,也要加快在新媒體浪潮中找準定位、實現突破。
自2021年起,武義縣融媒體中心以創作精品短視頻產品的研發部團隊為基礎,成立“武義融媒”抖音號專班進行運營。歷經數年,“武義融媒”抖音號從最初僅有幾千粉絲、1萬點贊量,發展到如今擁有126萬粉絲、曝光量過億。在全省媒體融合指數排名中,始終位居第一陣營,有力提升了武義縣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一、新時代傳媒的創新力量
傳統的縣級媒體受地域、渠道等因素制約,傳播范圍往往局限于本地,受眾覆蓋面較窄,信息傳播的影響力和時效性都相對有限[1]。新媒體平臺的出現,打破了時空限制,為縣級融媒體開拓了廣闊的傳播空間。
以“武義融媒”抖音號為例,它突破了傳統傳播的局限,將原本只能在特定地域、特定時段傳播的內容,借助抖音平臺推向全國用戶。如“武義好心人抬車救女孩”這一新聞在“武義融媒”抖音號發布后,閱讀量搶眼,充分彰顯了新媒體平臺為縣級融媒體帶來的傳播優勢。
精準定位,明確發展方向。運營初期,“武義融媒”抖音號和許多縣級融媒體賬號一樣,存在內容繁雜、定位模糊的問題,難以吸引穩定的用戶群體。意識到問題后,該團隊經過反復研討,最終明確了“立足本地宣傳武義,緊跟全國時事熱點,傳播網絡正能量”的定位。這一定位精準且具有針對性,既突出本地特色,滿足本地用戶對家鄉信息的關注需求,又緊跟全國熱點,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同時,傳播網絡正能量的定位符合主流價值觀,有助于提升賬號的形象與公信力。此后,“武義融媒”抖音號的內容創作與運營推廣均圍繞這一定位展開,內容更具吸引力和連貫性,粉絲數量也逐漸積累。
創新考核,打造專業團隊。武義縣融媒體中心通過創新考核機制,打造了一支專業、高效的運營團隊。武義縣融媒體中心構建《雙向考核辦法》,依據互動量考核熱點新聞,依據閱讀量考核本地新聞,并對爆款作品給予豐厚獎勵。這種考核方式將員工工作成果與獎勵直接掛鉤,有效激發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作熱情。
負責運營“武義融媒”抖音號的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具備較強的網感和視頻創作基礎。團隊內部采用“賽馬機制”,每天通過數據PK促進成員磨合。這種競爭機制促使團隊成員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激發創作潛力。
推進項目,實現流量反哺。為實現賬號的持續發展,武義縣融媒體中心實施“百千億”計劃項目,即追求“百萬粉絲、千萬點贊、億次曝光”。團隊將重點轉向本地新聞創作,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挖掘身邊的人和事,制作出一系列充滿正能量的爆款新聞。如“三人動作神同步,救下落水女子”的新聞,不僅在本地引發廣泛關注,還獲得中央媒體的報道推薦。這種將熱點流量反哺本地新聞的模式,既提升了知名度,又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挖掘視角,探索垂直內容。“武義融媒”抖音號通過挖掘新視角解讀內容,探索精確垂直的內容創作,提升自身競爭力。一方面,打造抖音矩陣,主賬號發布綜合性新聞和資訊,衍生賬號針對美食、旅游等特定領域或主題創作內容,主賬號與衍生賬號相互引流,實現多重曝光,擴大賬號影響力范圍。另一方面,打通線上線下互動壁壘,通過及時回復用戶評論和提問、策劃線上線下活動、建立社群等方式,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提升用戶參與度和主流媒體影響力。
二、發展新媒體面臨的挑戰
各地縣級融媒體在探索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運作機制也日趨順暢。然而,在此過程中,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逐漸顯現。
一是人才短缺問題突出。盡管武義縣融媒體中心打造了一支年輕有活力的團隊,但對于大多數縣級融媒體而言,吸引和留住專業新媒體人才困難重重。與大城市相比,縣級地區在薪資待遇、發展空間等方面缺乏競爭力,難以吸引既懂新聞傳播又精通新媒體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現有人員的新媒體技能培訓也面臨諸多困難,培訓資源匱乏,缺乏專業的培訓機構和師資,員工參加系統、全面新媒體培訓課程的機會有限,導致團隊整體水平提升緩慢,難以適應新媒體快速發展的需求。
二是資金投入相對不足。新媒體平臺運營是一個長期且需要持續投入的過程,設備更新、技術研發、內容創作和推廣等都需要大量資金。但縣級融媒體的資金主要依賴當地財政支持,資金相對有限。資金短缺使得許多縣級融媒體無法及時更新設備,設備陳舊影響內容創作質量;技術研發投入不足,導致技術更新緩慢,難以跟上新媒體發展步伐;內容創作和推廣資金不足,限制了創作規模和質量,也難以進行有效推廣宣傳,使縣級融媒體在激烈的新媒體競爭中處于劣勢。
三是內容同質化嚴重。部分縣級融媒體缺乏對本地特色的深度挖掘,盲目跟風制作熱門內容,導致賬號缺乏個性和辨識度。在內容創新方面,缺乏投入和探索動力,往往沿用傳統創作模式和思路,難以滿足受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三、縣級融媒體新媒體發展的優化策略
在信息化浪潮中,傳播方式、技術手段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面對人才、資金和內容等方面的挑戰,處于“最后一公里”的縣級融媒體仍需不斷探索創新,尋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是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縣級融媒體應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提高薪資待遇,增強對新媒體人才的吸引力;提供住房補貼,解決人才的生活后顧之憂;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為人才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2]。
同時,加強與高校的合作,開展人才定向培養和實習計劃,提前鎖定優秀人才,為融媒體發展儲備新鮮血液。強化內部培訓同樣重要,定期組織內部員工參加新媒體技術、創意策劃、內容運營等方面的培訓課程,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指導。通過專家講解和案例分析,讓員工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提升業務能力。鼓勵員工自主學習和實踐,建立內部學習交流機制,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經驗分享和技能提升。
二是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積極爭取政府扶持,縣級融媒體要向政府部門充分展示新媒體運營在基層宣傳、文化傳播、服務群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發展潛力,爭取更多財政資金支持,設立專項發展基金,用于新媒體建設的關鍵領域。
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利用自身品牌和資源優勢,開展多元化經營。例如,與本地企業合作開展廣告業務,實現互利共贏;舉辦線上線下商業活動,如文藝演出、產品展銷會等,通過活動策劃和組織獲取收益;
結合本地特色產業,開展電商服務,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幫助本地企業推廣產品,實現盈利,為新媒體運營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3]。
三是深耕內容形式創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是實現內容創新的核心,縣級融媒體應立足本地,深入挖掘獨特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資源,并融入到內容創作中。
創新內容呈現形式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手段,積極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為用戶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同時,根據不同內容和受眾需求,采用多樣化的視頻形式,如短視頻適合快速傳播信息,吸引用戶碎片化時間關注;系列劇通過連續劇情吸引用戶持續觀看;紀錄片則滿足用戶對深度內容的需求。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呈現形式,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提升縣級融媒體的傳播效果。
縣級融媒體在新媒體浪潮中肩負著重要使命,既是基層宣傳的關鍵力量,也是連接政府與群眾的重要橋梁。在新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需積極應對挑戰,不斷探索創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新媒體平臺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為基層宣傳工作注入新活力,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發展和群眾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
[2]匡文波.新媒體經營與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3]周勇.新媒體經營與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作者朱文灝系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融媒體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