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在推進“一法一辦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應對就業結構性矛盾,緩解農業群體和農村地區的就業壓力。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太湖縣在就業促進政策宣傳與實施方面的現狀,分析其成效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
太湖縣,安徽省安慶市轄縣,地處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南麓,屬皖西南丘陵低山區。總面積204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太湖縣轄10個鎮、5個鄉,戶籍人口569443人。作為人口眾多的農業大縣,面臨著就業壓力較大的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太湖縣勞動力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就業結構性矛盾逐漸凸顯,農業群體面臨就業難題。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切實提高就業競爭力,太湖縣通過宣傳就業促進政策,激發勞動者創業創新活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一法一辦法”框架的相關概述
“一法一辦法”框架是指為促進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而構建的具有指導性和操作性的就業政策框架。此框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下簡稱《就業促進法》)為核心,以《lt;就業促進法gt;辦法》為具體實施指南。《就業促進法》作為專門針對就業促進工作的法律,為就業工作提供法律上的保障,通過闡明國家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基本方針、原則和制度,從而為就業提供法律保障。相關法律規定國家、地方、企事業單位為促進就業工作承擔的職責和義務,為保障勞動者就業權益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提出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
“一法一辦法”框架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全面性。涵蓋就業促進的多維度:法律法規宣傳、就業政策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管理等,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促進體系。
二是標新立異。在“一法一辦法”框架下,各地針對促進就業“三公里”建設就業圈、實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兜底計劃等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新就業促進措施,促進就業政策體系不斷豐富完善。
三是注重實用性。框架內的各項政策措施,都是針對就業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從實際需求出發,有的放矢,切實可行。
四是具有持續性。各地在“一法一辦法”框架下,通過健全法規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優化服務管理,著力構建促進就業工作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長效機制。
二、“一法一辦法”在太湖縣的推進實施情況
太湖縣在“一法一辦法”框架下,積極推進就業政策的優化和實施,取得顯著成果。本研究將從重點群體就業援助、人才引領與資金保障、創業帶動就業、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就業服務管理維度,詳細闡述太湖縣在“一法一辦法”推進實施中的創新實踐。
(一)就業政策的持續優化
重點群體的就業援助與扶持" 對重點人群就業問題,太湖縣高度重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問題。為此,太湖縣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見習、職業培訓等方式,制定了《太湖縣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辦法》等相應的就業援助政策,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就業。如太湖縣成功創建了15個就業幫扶車間和15個就業援助基地,累計吸納貧困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就業7889人,為返鄉漁民、困難群眾等提供了就業崗位。
人才引領與資金保障的強化" 在人才引進、資金保障等環節,太湖縣通過制定《太湖縣高質量發展經濟若干政策》,吸引涵蓋7名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在內的一、二、三類領軍人才和技能人才共232名。同時,為全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提供有力保障,近三年來,太湖縣積極籌措就業資金,累計投入就業工作經費1億多元。
(二)創業帶動就業效果顯著
創業載體的建設與成效" 太湖縣已成功創建3家省級返鄉創業園、3家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和2個青年創業園,占地面積189.71畝,廠房面積8.1萬平方米,累計帶動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4200余人。其中,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的“財政補一點、稅收補一點”模式被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
創業政策的落實與創新" 太湖縣積極優化創業政策,通過降低創業門檻、簡化審批流程等舉措,全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自2024年以來,政策成效愈發凸顯。截至目前,累計發放扶持創業人員的創業擔保貸款已達3.5億元。僅2024年上半年,就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 億元,極大地激發了當地的創業熱情,眾多創業者在政策的支持下開啟創業征程。
(三)職業教育加速發展
經費投入與政策支持的加大" 太湖縣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并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教育附加不斷向促進全縣職業教育發展的職業教育傾斜。為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行為,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實現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4月18日,太湖縣2025年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設計大賽在縣實驗中學成功舉辦。
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與成效" 太湖縣積極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職業院校攜手園區企業開展緊密合作。一方面,職業院校與園區企業聯合開辦定向培養班,截至2024年,已累計培養學生達882名,為企業精準輸送適配人才。
(四)職業技能培訓廣泛推廣
重點群體的培訓需求與實施" 對太湖縣聚焦農村轉移勞動者、脫貧人口、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致力于增強這些群體的就業競爭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自2024年以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成效顯著,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班320期,培訓學員13800人,為重點群體拓寬就業渠道、實現穩定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業員工培訓的推進與效果" 截至2024年6月底,園區已有5家企業積極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共計舉辦75期培訓班,培訓學員3850人。
(五)就業服務管理的優化提升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完善" 太湖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不斷完善,現有縣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1家,鄉鎮、村居公共就業服務平臺62家,經營性就業服務機構298家,具備人力資源和勞務派遣資質的企業9家,2A級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家。
人力資源市場的規范發展" 太湖縣人力資源市場規范發展,永成人才市場于今年3月成功申報為全省第二個省級專業性(行業性)人力資源市場。太湖縣通過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水平,為就業促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分析
(一)政策宣傳與普及方面的不足
在新型傳播生態下,太湖縣就業政策宣傳呈現出明顯的“中心—邊緣”擴散特征。根據2023年縣人社局抽樣調查顯示,縣域內政策知曉率呈現梯度衰減趨勢:主城區達78.6%,鄉鎮中心區62.3%,自然村僅41.2%。其傳播落差主要源于三方面結構性矛盾:
政務新媒體矩陣雖已覆蓋縣鎮兩級,但農村地區智能手機普及率僅為64.3%(縣經信局2022年數據),且存在顯著的代際數字鴻溝。實地調研發現,45歲以上人群中僅29%的人能熟練使用“太湖就業云”小程序,導致政策信息在關鍵目標群體(大齡就業困難人員)中的觸達率不足。
現有宣傳材料中,直接引用法規條文比例高達72%(內容分析數據),專業術語轉化率不足30%。這種傳播方式造成群眾對“一法一辦法”的認知停留在口號層面。典型表現為:76.5%的受訪者知曉“就業優先”原則,但僅12.3%的受訪者理解具體幫扶措施。
當前采用的廣場宣傳、講座培訓等傳統形式,本質上屬于單向灌輸的“政策展演”。對12場就業政策宣講會的參與式觀察發現,現場互動時長占比不足15%,且80%以上的提問集中于政策咨詢類基礎問題,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
(二)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操作難題
政策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體制性矛盾,本質上反映了傳統治理模式與新型就業形態的結構性沖突。通過對縣鎮兩級人社部門的深度訪談發現:
面對平臺經濟、共享用工等新就業形態,現有政策明顯滯后。以“網約配送員”為例,其工傷保險覆蓋率僅為18.6%,遠低于傳統行業72.4%的平均水平。制度滯后直接導致新業態從業者面臨“政策真空”,衍生出勞動權益保障缺失等次生問題。
(三)政策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差距
盡管太湖縣在就業促進過程中取得成效,但政策效果與預期目標仍存在差距。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行業和地區的就業壓力較大。同時,不同群體的就業難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如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農民工的穩定就業等。同時。鄉鎮就業服務人員專業素質呈現兩極分化,35歲以下工作人員中具有人力資源管理資質者占比達67%,而45歲以上的工作人員該比例驟降至12%。這種人力資本的結構性矛盾,導致政策執行出現“數字形式主義”——鄉鎮為追求“線上辦理率”,變相抬高現場服務門檻。
四、對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一)強化政策宣傳與落實
創新宣傳方式" 積極創新政策宣傳方式,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興媒體平臺,精心策劃并生產一系列生動有趣的短視頻。這些視頻將政策信息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讓群眾輕松理解。與此同時,結合地方特色,創作方言版政策宣傳內容。獨具特色的方言講解親切自然,進一步增強了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有效擴大政策知曉度。
加強基層宣傳" 加強基層宣傳是確保各項方針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的關鍵舉措。為使各項方針政策得到有效貫徹執行,不僅要將宣傳觸角延伸到每一個家庭,還要確保宣傳的深度和廣度。組織專業的政策宣傳團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宣傳團深入農村、社區和企業,開展面對面、直接性的方針政策解釋工作。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案例,為基層群眾和企業員工詳細解讀政策的背景、內容和意義,讓大家真正理解政策并從中受益。
建立反饋機制" 建立反饋機制是提升政策宣傳效果的重要一環。除了設置征詢熱線、征詢意見箱來搜集群眾意見建議之外,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拓展反饋渠道,確保群眾聲音能夠全面、及時地被收集和處理。對于征詢熱線,應安排專業、耐心且熟悉政策的工作人員值守。這些工作人員要經過嚴格培訓,不僅能準確記錄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還要具備一定的政策解讀能力,對于群眾當場提出的疑問給予初步解答。同時,建立熱線接聽與處理臺賬,詳細記錄來電時間、來電人基本信息、反映的問題以及處理進度,以便跟蹤反饋效果。
(二)優化政策體系與實施
定期評估與調整" 為確保政策能夠及時響應市場需求和群眾訴求,建立政策考核機制,對現有政策定期考核,按考核結果調整政策。
引入政策試點" 通過對試點經驗總結與推廣,選擇部分條件成熟的地區或企業開展政策試點以提高政策實施的準確性及有效性。
加強政策解讀" 對組織方針政策進行剖析,對方針進行深入解讀,使貫徹落實的準確性、一致性得到提高。
(三)提升職業培訓與就業
加強校企合作" 為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促進職業院校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制訂培訓計劃和課程設置。
開發特色培訓項目" 開發具有農業技術培訓、農村旅游服務培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訓項目,根據當地產業結構及市場需求,提高培訓吸引力。
建立就業指導服務" 幫助勞動者更好地了解就業市場,提高就業成功率,為勞動者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服務。
五、結語
太湖縣在實施“一法一辦法”過程中,通過強化政策宣傳與落實、優化政策體系與實施、提升職業培訓與就業、加強資源整合與協同等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就業促進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但太湖縣在政策宣傳與普及、政策實施、政策效果與預期目標等方面有待深化提高。
面對相關問題和挑戰,太湖縣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創新宣傳方式,提高政策普及率和知曉度。同時,優化政策體系,建立政策評估機制,及時調整政策,提高政策的適應性和前瞻性;提升職業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加強校企合作,開發特色培訓項目,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未來,太湖縣將繼續深化“一法一辦法”的實施,通過強化政策宣傳與落實、優化政策體系與實施、提升職業培訓與就業、加強資源整合與協同等措施,推動就業促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而且,應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借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就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貢獻力量。同時,繼續關注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及時調整工作策略,確保“一法一辦法”在太湖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