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當馬丁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這位42歲的創新科技企業高管只休息了三天便回到了工作崗位。他感嘆道:“休假時間實在太短了,孩子的各種‘第一次’我都錯過了。”
2022年初,馬丁的妻子再次懷孕,他向工作團隊高調宣布了這個消息。他已經開始期待了,因為法國出臺了新的陪產假政策。自2021年7月1日起,育有一孩的奶爸陪產假由11天延長至25天,多孩奶爸的陪產假則由18天延長至32天。
然而,馬丁再次失望了。老板對他下達了指令:“你別休假,抽幾個下午去陪一陪就行了。”馬丁不愿妥協,他對老板說:“休陪產假是我的權利。”從那以后,雙方關系迅速惡化。馬丁不斷地遭受老板質疑,每天都得忍受他的冷嘲熱諷:“你的回答我不滿意”“你根本不會管人”“你一點遠見也沒有”……“在這之前,我還被評為了年度最佳管理者呢!”馬丁說道。11月,休完陪產假回到公司的馬丁因“專業能力不足”而被解雇。
這個可悲的結局絕非個例。“對于部分男性而言,企業文化是他們休陪產假的絆腳石。”育有兩個年幼孩子的帕特里斯·彭飛說。他是網站“奶爸之家”的創始人,長期致力于為延長男性陪產假發聲。
新政策出臺兩年后,在法國部分行業推進得依舊十分緩慢,甚至舉步維艱。法國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相較于2019年,2021年休陪產假的人數上漲了11.6%。平均休假時長也有所增加,從11天提升至20天。然而,法國職業研究中心的相關人員觀察發現,爸爸們休陪產假的時長會因職業不同而有很大區別。他們收入越高,則越重視自己在工作上的投入,就越可能有“公司離不開我”的想法。一位銀行業的工會負責人說:“高管在企業內擔任重要職位,休長假會引起他人議論。而且,高管還有一種‘雜貨店老板心態’,覺得自己有義務維持‘店鋪’運轉。”
在法國40大上市企業之一擔任項目總監的奧利維耶點頭表示同意:“畢竟我是團隊的核心。”2022年9月,45歲的他在公司宣布了妻子懷孕的消息。“我的老板心里都清楚,如果我休假了,同事就得幫我把活干了。”他說。不過,奧利維耶還是提出了休假申請,這也引發了一場災難。“我的年終考核非常不理想。他們甚至拿著放大鏡去審核我的報銷單,試圖抹黑我。”他說。
“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幾乎不可能讓員工休上一整個月的假。”某會計事務所的人力主管德爾菲娜·布爾邦說,“員工一般會分幾次休,妻子生產時休一周,剩下的再和老板商量著休。”布爾邦認為,休陪產假最困難的行業當屬“銷售額就是一切”的零售業,“員工休假的那個月,公司找一個合適的人頂班非常不容易。”有的時候,即使老板批了一整月的陪產假,也只是做做表面樣子而已。“我有一個同事休了一個月,但老板讓他隨時待命。”奧利維耶惱火地說。
企業高管休陪產假比例低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們不了解自己的法定權利,也不知道需要提前一個月申請休假。“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我能有一個月的陪產假,聽同事說了以后才知道!”奧利維耶說。
“女性員工通常更清楚何時提出休假申請并辦理相關手續。”社會學家布魯諾·圖弗南分析道,“另外,部分男性員工會擔心,如果休了陪產假,他們的職業生涯會像休產假的女性員工那樣受到嚴重影響。”彭飛補充道:“男性員工會自我審查。不用老板說,他們自己就會想:‘休這么久的陪產假不合適吧?別人會怎么看我呢?’”對此,被解雇的馬丁深有同感。他說:“我有個朋友和我情況相似,他也想休陪產假。但他覺得如果真的提出休假申請,那工作就完了。”
“2021年,法國政府出臺新的男性陪產假政策后,后續并未及時跟進。直到2023年5月,法國社會保障部都未公布2022年全年的休假數據。”育兒與女權協會的維奧萊納·迪特普氣憤地說。她創建了一個社交媒體賬號,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男性陪產假議題。
馬丁被解雇后,雖然找到了新工作,但仍對這段經歷耿耿于懷。他說:“我的前公司有著兩幅面孔,表面上說要為員工謀福利,要做全世界最酷的公司,結果背地里毫無人性,說裁員就裁員。”他思忖片刻后又說道:“要是我再有一個孩子,我肯定不會提出休假申請了。”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