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生育率走低已成為全社會都需高度重視的重大社會問題,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和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明顯下降這一矛盾,國家的生育政策多次作出了重大調整,很多地方都出臺了配套支持性措施,鼓勵育齡夫婦積極生育。在國家生育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很多學校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的生育政策,對女教師的生育提供了更多的支持,然而部分女教師能夠生育二孩,生育三孩的積極性卻不高。
生育三孩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生育態度,在教師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養育成本太高導致的不敢生,沒人幫忙帶孩子導致的不想生,由生一個孩子會在3年左右時間內造成事業上的停滯期而導致的不愿生。另外,還有來自學校層面的問題,以小學為例,小學育齡期女教師人數較多,在教師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在某個時間段內有很多老師休產假,勢必造成學校的課務安排受到影響,所以,部分學校只能采取讓想生育的老師“排隊生育”。多種現實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女教師的生育積極性。
提高女教師生育愿望,讓女教師想生、敢生、愿意生,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學校層面為女教師提供從懷孕、分娩、哺乳到嬰幼兒照護的一系列支持,讓女教師在生育與事業兩不誤中提高幸福感。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可通過“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讓教師享受到來自學校的生育關愛,讓他們在享受生育幸福的同時釋放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學校工會應加強對女教師的生育健康指導。對一個單位而言,工會是職工的娘家,關愛教師的生活是學校工會的重要職責。在\"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過程中,工會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生育是人生的大事,對女教師而言,生育一個孩子在身體、心理及精力上的付出要遠大于男教師。針對這一實際,學校工會應在當地衛健部門的支持下,定期開展對女教師的生育健康指導服務,并對少數恐婚、恐育的教師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對于在婚育中存在困難的家庭,工會應主動了解他們的難處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她們想生育、敢生育、高質量生育。工會還應牽頭組織開展一些活動,例如:組織針對孕期及哺乳期教師的聯誼會,讓她們彼此交流經驗及感受。
對懷孕女教師給予更多人文關懷。二孩、三孩政策放開后,對于一所教師人數在200人以上的小學,平均每學期都會有懷孕教師3人左右。適當減少懷孕女教師工作量,是絕大多數學校的普遍做法。從生理角度,減少懷孕女教師課時及其他方面工作量很有必要。但是,教師是知識分子,從“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角度而言,僅在生理方面對懷孕女教師進行照顧還遠遠不夠,還應加大對女教師的人文關懷。例如:學校工會應定期邀請婦幼保健醫生對懷孕女教師進行孕期保健指導,學校教務部門應制定針對孕產教師的階段性專業發展規劃,讓她們在事業生活兩不誤中孕育子女。
與休產假女教師保持情感溝通。調查顯示,所有學校都能保障教師享有足額的產假,但是,教師在幾個月的產假時間與學校的聯系僅限于上交必要的教學材料等“規定動作”,再無其他情感及業務交流。建設“生育友好型\"學校,應讓休產假的女教師享受到更多來自學校的關愛,例如:定期了解處于產假期的女教師有無實際困難,對于產后存在母子健康問題的教師提供必要的資助,對于產假期滿后因特殊原因無法正常上班的教師,學校應主動幫助其解決困難,最大化地減少教師的后顧之憂。對于在產假期有業務提升需求的教師,根據教師的需要,學校相關部門應給予她們必要的業務發展支持。
對孕期及哺乳期女教師實行彈性坐班制。絕大多數學校都有上下班打卡的考勤制度,但對孕期及哺乳期女教師不應采用這樣的考勤制度。在“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過程中,應采用靈活的方式對哺乳期及孕期女教師進行考勤。例如:實行彈性坐班制,允許哺乳期女教師在完成工作任務后在家備課、批改作業、業務研修等,最大化地為她們照顧幼兒提供支持。對于孕期超過6個月的女教師,也應實行彈性坐班。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專門為哺乳期及懷孕女教師提供一間休息室,多了解他們的需求,為她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及關愛。
重視對男教師的生育友好。小學男教師雖然不多,但他們也有對生育友好的期待。對男教師孕育子女的關愛不能僅局限在陪產假這一層面。在“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過程中,學校應適時了解男教師的生育狀態,例如:生育計劃、是否在備孕期、妻子是否在孕期或哺乳期等。針對男教師妻子的工作性質,了解男教師在孕育子女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主動為男教師送去溫暖,在提高男教師育兒幸福感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生育友好,提高他們的職業幸福感。
以提升教師“幸福感”為載體將學校帶到新的高度。建設“生育友好型\"學校,不僅僅是基于落實國家生育政策角度支持教師生育,更重要的是通過“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讓教師在幸福中追求高質量專業發展,并通過每個教師的努力,將學校帶到新的高度。當學校的生育友好舉措帶給教師幸福感后,學校層面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讓教師為自己確定更高的發展自標,如何助力教師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如何通過每個教師的共同努力辦出讓社會滿意的學校。
生育,不僅僅是家事,也是國事。作為引領社會文明的學校,建設“生育友好型\"學校,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側重點之一,如何通過“生育友好型\"學校建設讓每個教師在高質量生育中收獲職業幸福感,如何在職業幸福的前提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每所學校都應思考的教育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