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塔區秉持“多維協同、長效監管\"工作理念,以專項整治行動為主要抓手,全力推動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切實減輕全區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為廣大學生及家長的合法權益提供堅實保障,為全區教育生態持續優化筑牢根基,推動教育環境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精心組織謀劃,筑牢工作基礎
從任務部署、信息摸排等關鍵環節入手,精心組織、科學安排,通過分層分類部署和精準摸底調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工作體系,確保整治工作有的放矢、有序推進。
分層分類壓實責任。針對不同主體和環節精準傳達工作任務,確保責任明確、措施到位。壓實鄉(街道)屬地管理責任,重點負責排查無證無照經營、證照不全、超范圍經營、存在安全隱患及違規培訓等問題,筑牢基層監管防線。2025年寒假期間,全區共排查出無證機構4所,證照不全機構4所,超范圍經營機構2所,均已完成整改;積極發揮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引領作用,聚焦規范辦學行為、強化安全管理等關鍵領域,對全區持證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常態化督查整治;督促培訓機構建立長效自檢自查機制,推動機構自我約束、自我提升;向社會,發布告知書與致家長信,通過多渠道宣傳引導,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工作體系。
聚焦關鍵摸清底數。對假期預開班情況開展細致摸底。圍繞“是否開課、收費標準、培訓項目、開班時間”等關鍵信息,對全區136所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排查,精準掌握各機構寒假開班計劃。排查結果顯示,全區計劃寒假開班的培訓機構共109所,不開班的機構27所,為后續整治工作提供翔實數據支撐,明確了整治重點和方向,確保整治行動能夠精準聚焦問題、有效解決問題,切實提升治理效能。
強化多維協同,提升整治效能
充分發揮多部門協同作用,通過聯合培訓、聯合整治以及屬地管理等多維協同措施,匯聚強大工作合力,確保整治行動高效推進,取得成效。
強化培訓提素能。聯合教體、公安、消防、文旅、科技等多部門共同召開全區校外培訓機構工作會暨消防安全培訓會,對培訓機構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明確機構安全主體責任,重點強調消防安全、收費規范、人員管理等關鍵要求,進一步提升機構負責人的安全意識和規范辦學意識,為后續整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2025年1月3日,全區共組織180余名培訓機構負責人參加培訓,培訓覆蓋率達 100% 。
協同聯動齊發力。教體、公安、消防、市場監管等部門協同行動,聯合對全區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排查整治。2025年寒假,聯合出動229人次,檢查機構166所,簽訂《信用辦學承諾書》85份,下達整改通知書79份,排查出問題192個。有效震懾了違規辦學行為,確保了整治工作的高效推進;進一步強化各鄉(街道)基層監管責任,嚴格落實“三級包保制”,建立“網格化\"排查管理體系,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地毯式排查整治,實現了對培訓機構的全方位監管。自2025年1月至今,9個鄉(街道)共組織115人次開展排查,排查出問題73個,已督促限期整改。
把牢問題導向,狠抓整改落實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排查出的各類問題,通過臺賬管理和重點問題專項治理,精準施策,高效整改,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提升辦學質量。
細化臺賬促整改實效。建立完善問題臺賬,明確整改措施、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實行銷號管理。各鄉(街道)和相關部門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登記,確保整改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下達整改通知,督促機構限期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復查,確保問題整改到位,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截至目前,2025年寒假期間的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已完成 90% 以上的整改。
專項治理解重點難題。聚焦“持證機構安全管理意識不足、培訓預收費資金管理不規范、信息公開度不夠\"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通過加強培訓材料管理,確保培訓內容合法合規;強化從業人員管理,嚴格執行人職審查,防止出現違法違規行為;規范資金監管,督促培訓機構使用“校外培訓家長端”APP進行收費,確保資金安全。同時,督促培訓機構統一制作信息公示欄,公開辦學資質、收費標準、師資信息等內容,提升信息公開度,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加安全、透明的培訓環境。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
積極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政策宣傳和解讀,引導家長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多維宣傳提升認知。通過微信公眾號、學校班級通知群等平臺,廣泛發布致家長信,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讓家長及時了解合法合規的培訓機構信息,增強家長對校外培訓的認知與辨別能力,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為學生選擇安全、優質的培訓環境提供有力保障。2025年寒假期間,發布致家長一封信,家長覆蓋面達 100% 。
及時解讀回應關切。高度重視正面宣傳和政策解讀工作,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僅2024年,在宜學紅塔微信公眾號上共發布校外培訓機構相關資訊20余條,并推送至學校家長群,有效提升家長對政策的認知度和理解力,進一步凝聚了家校共育的合力。定期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成果和典型案例,接受社會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自2024年至今,全區共公布治理成果和典型案例10余例,社會滿意度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