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山區吳淞街道泗東路41號通道完成了一場華雨蛻變,昔日“城市治理盲區\"成為“民主實踐示范點”。這場由區人大代表牽頭、依托“多格合一\"工作機制、聯合多部門與社區力量共同推進的綜合治理行動,充分展現了多元共治的協同效應,彰顯了民主議事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中的獨特價值。
人大代表牽頭問診 精準定位治理痛點
位于泗東路41號的公共通道因涉及跨區域產權歸屬、跨部門管理權責、跨主體利益協調“三跨\"歷史遺留問題,成為治理盲區,長期以來,路面嚴重破損、垃圾違規傾倒、私設地樁占用公共空間、車輛無序停放等問題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日常生活。不久前,有居民前往半島1919人大代表聯絡站,向駐站的吳淞街道第一綜合網格賦能團成員、區人大代表郁金秀反映情況,希望人大代表發揮監督協調作用,推動相關部門對該區域開展綜合治理。
針對這一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訴求,郁金秀與同在第一綜合網格賦能團的馮宗潤代表迅速行動,啟動“馬路會診”,多次深入現場實地調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吳淞街道人大工委也積極牽頭協調區交通建設管理中心、街道社區管理辦及網格下沉力量,聯動居委會、吳淞物業、業委會等多方力量召開現場協調會,精準鎖定問題癥結所在。
聯絡站內搭建平臺構建協同治理機制
此后,聯絡站充分發揮綜合網格治理優勢,搭建協商議事平臺,牽頭多部門多次召開“一事一議\"專題協調會。在協調過程中,代表們推動各部門對照整治需求,逐一明確權責邊界,最終形成了包含任務分工、時間節點、資源調配等要素在內的協同治理方案,構建起“問題聯商、責任聯擔、資源聯用、成果聯享\"的跨部門協作新格局。
為進一步深化民主協商,郁金秀、馮宗潤還在聯絡站組織召開“通道治理民主聽證會”。會議采取“方案說明 + 互動問答 + 意見征集”議事形式,邀請街道相關部門負責人詳細解讀通道整治的背景意義、目標定位和實施方案。與會居民代表圍繞路面修復、停車管理、環境提
升等焦點問題積極獻計獻策。最終,在整治標準、功能優化、長效管理等關鍵議題上達成廣泛共識,為后續整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人大代表全程參與六大工程重塑街區品質
在區人大代表的持續監督推動下,一場被分解為六大專項工程的系統化、精細化治理行動在泗東路41號通道全面展開。“責任明晰工程\"率先破局,在代表見證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與沿線商戶逐一簽訂承諾書,建立起“商戶自律 + 網格巡查\"的雙重管理機制。“空間釋放工程\"同步跟進,一場由多部門聯合開展的“清障行動\"徹底清除了這塊多年的“瘡疤”,500平方米公共空間重獲新生。“環境提升工程\"讓老街煥新顏,破損的路面在區交通建設管理中心的專業修復下恢復平整,嶄新的窨井蓋消除了“腳下隱患”,精心設計的文化墻取代了斑駁的舊墻面。“智慧防控工程\"則為街區裝上“數字大腦”,2套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守護整治成果,讓違規停車、占道經營等亂象無處遁形。最讓居民稱道的是“便民設施工程\"的貼心設計,40組智能充電樁解決了“飛線充電\"的老大難問題,掃碼支付、過載保護等功能讓安全與便利兼得。“安全提升工程\"則用150米防撞隔離樁勾勒出人車分流的生命線,夜間反光標識如同守護居民安全的“螢火蟲”。
經過系統性治理,非機動車違規停放率從 95% 降至3% ,垃圾偷倒現象不復存在,居民投訴量同比明顯下降,通行安全系數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