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醫院作為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核心載體,不僅承擔著救死扶傷、守護民眾健康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是人員高度聚集、功能高度復合的公共場所,其建筑結構復雜、醫療設備精密、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使醫院在遭遇火災等突發事故時面臨極高的安全風險。一旦發生火情,不僅會威脅患者、醫護人員及訪客的生命安全,還可能導致醫療秩序癱瘓,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強化醫院人員密集區域的消防安全管理,開展系統性的隱患排查治理,是保障醫院安全運營的關鍵舉措[1]。然而,受管理機制、硬件設施、人員意識等多重因素制約,當前醫院消防安全管理仍存在制度體系不完善、消防設施老化失修等突出問題。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醫院規模不斷擴大,就診人數日益增多,進一步加劇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醫院人員密集區域消防安全管理的現狀,科學識別并有效防控潛在風險,對于提升醫院安全治理水平、維護醫療服務穩定運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醫院人員密集區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問題
(一)消防安全意識薄弱醫院作為治病救人的主要場所,相關管理人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多集中開展醫療業務管理,而對醫院消防安全重視程度不夠。部分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因疏忽大意而忽視消防安全規定,如在非指定區域吸煙、隨意堆放易燃物品等。同時,醫護人員雖經過一定的消防安全培訓,但因工作繁忙,對消防安全知識的記憶不夠深刻,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火災隱患。此外,患者及家屬作為醫院人員密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醫院環境不熟悉,消防安全意識普遍較低,極易出現疏散不及時的情況,極大地增加了火災發生風險。
(二)消防設施不完善
當前醫院消防設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設施老化與損壞、設施配備不合理,其中設施老化主要是因部分醫院建成時間久,消防設施設備老化,如消火栓內部部件生銹、水帶破損、水槍頭堵塞等,直接影響滅火效果[2]。設施配備不合理主要是指部分醫院消防設施配備未能根據相關標準設定,如人員密集區域消防設施數量不足、消防通道布局不合理、消防設施選用不恰當等情況,無法滿足火災應急需求。
(三)消防通道不暢
消防通道不暢是醫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通道占用、標識缺失及照明失效三個方面。基于日常運營需求,醫院走廊、樓梯間等關鍵疏散通道常被閑置醫療設備、雜物及臨時堆放物資占據。此類違規占用行為嚴重壓縮了緊急情況下的生命通道寬度,一旦火情發生,極易導致人員疏散受阻,延誤黃金逃生時機。部分醫院存在疏散指示標識設置不規范的現象,包括標識牌位置隱蔽、指向模糊,難以在濃煙環境下有效引導人員撤離。同時,應急照明系統也存在故障頻發問題,如燈具損壞、亮度衰減、備用電源失效等,致使關鍵區域在斷電后陷入黑暗,加劇了疏散過程中的混亂風險,顯著提升踩踏、迷失等次生災害發生概率。
(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當前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顯著漏洞,突出表現為制度設計缺陷與執行監督乏力兩大問題。在制度內容層面,現有規范難以契合醫院特殊運營場景,存在諸多條款空白,未充分考量醫院建筑功能復雜、病患疏散困難等特性。同時,消防安全責任劃分模糊,使部門間職責不清,在隱患排查、應急處置等工作中相互推逶,難以形成管理合力。在制度執行與監督環節,雖已構建基礎管理框架,但落實效果未能達到預期要求。日常防火巡查常流于表面,檢查頻次、內容均未達標,無法及時發現并整改潛在隱患。此外,監督考核機制缺位,對違規操作缺乏明確懲處措施,導致工作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制度權威性與約束力被嚴重削弱。
二、醫院人員密集區消防隱患排查重點
(一)電氣隱患排查
首先,線路老化與破損檢查。醫院電氣線路長期處于運行狀態,隨著時間推移,絕緣層會逐漸老化、開裂。在排查過程中,需重點檢查電線的外觀,查看是否有絕緣層變色、變硬、破損等現象,尤其是部分隱蔽部位。其次,敷設合理性排查。檢查電線敷設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是否存在未穿管保護的情況,并查看電線是否在易燃材料附近敷設,如與易燃的保溫材料、裝飾材料等距離過近,應采取隔離或重新敷設線路等措施,消除火災隱患。最后,設備使用情況排查。需對醫院各科室使用的電氣設備進行全面排查,重點關注是否存在私自增加大功率設備的現象,了解各科室設備的功率及使用情況,計算線路的負荷,若發現線路負荷接近或超過其額定容量,應及時調整設備使用,避免線路過載運行,并檢查設備的使用是否符合操作規程,及時糾正不安全用電行為[3]。
(二)易燃易爆物品隱患排查
首先,藥品儲存隱患排查。需深入藥房、藥庫,檢查藥品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查看儲存環境的溫度、濕度控制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溫濕度記錄是否完整準確;對于易燃易爆藥品,要確保其單獨存放,并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其次,化學試劑管理排查。針對檢驗科、病理科等使用化學試劑的科室,重點檢查試劑的儲存和使用情況,查看試劑是否分類存放、是否存放在專門的試劑柜中、試劑柜是否具備防火、防爆、防盜等功能,并核實試劑的使用記錄,確保使用過程符合操作規程,避免因操作不當引發火災事故。
(三)疏散通道隱患排查
首先,通道占用情況排查。對醫院內所有疏散通道進行逐一排查,查看通道內是否堆放雜物,如廢棄的桌椅、包裝箱、醫療垃圾等,如有發現,應立即清理,確保通道暢通無阻;檢查是否存在將疏散通道改作他用的情況,如作為臨時倉庫等。其次,做好標識與照明檢查。仔細檢查疏散通道標識的設置情況,確保標識牌位置明顯、清晰可見,無遮擋、損壞現象,標識的內容應符合國家標準,能夠準確指示疏散方向;對于損壞的標識牌和應急照明設施,要及時更換或維修,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為人員疏散提供有效指引。最后,疏散門檢查。檢查疏散門是否能夠順暢開啟和關閉,對于設置門禁系統的疏散門,要確保門禁系統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能夠自動解鎖,不妨礙人員疏散。同時,檢查疏散門的閉門器、順序器等配件是否正常工作,保證疏散門關閉后能夠起到防火、防煙作用。
(四)消防設施隱患排查
消防設施隱患排查主要包括維護保養情況排查和配置標準檢查,其中維護保養情況排查主要是對消防泵、消防水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重要消防設施進行全面檢查,查看其維護保養記錄是否完整[4]。配置標準檢查主要是依據相關消防安全標準,檢查醫院內各類消防設施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核實滅火器的選型是否正確、配置數量是否足夠、擺放位置是否合理,如在電氣設備較多的區域,應配置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同時,檢查消防設施的標識是否清晰、是否便于人員識別和使用等。
三、消防安全管理改進建議
(一)完善消防設施設備管理
完善消防設施設備管理,需建立健全定期檢查與維護機制以及科學規劃消防設施布局。醫院應設立專門的消防設施設備管理部門或崗位,負責制定詳細的設施設備檢查與維護計劃。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每月對滅火器進行外觀檢查和壓力檢測,每季度對消火栓系統進行全面檢查,每年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行功能測試,確保消防設施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科學規劃消防設施布局,需要根據醫院不同區域的功能特點和火災風險等級,科學合理地規劃消防設施的布局。例如,在人員密集的門診大廳、病房等區域,應適當增加滅火器和消火栓的數量,并確保其位置易于發現和取用;對于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特殊區域,需配備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毯等有針對性功效的消防設備,以滿足特殊環境下的滅火需求[5]。同時,需積極引入先進的消防技術和設備,如智能火災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提高醫院整體的火災防控能力。在消防安全管理整體規劃布局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消防設施的兼容性和聯動性,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協同工作,發揮最大效能。
(二)優化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內容,明確相關職責。進一步細化各部門、各崗位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的職責,制定詳細的崗位消防安全職責說明書,確保每個工作人員都能明確任務與責任。同時,針對醫院不同功能區域的特點,制定專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如手術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藥房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確保制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強化監督,嚴格考核。設立獨立的消防安全監督部門或崗位,配備專業的監督人員,定期對各部門的消防安全工作進行檢查和考核,對于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違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確保消防安全制度得到有效執行。最后,結合醫院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切實可行的火災應急預案。這涵蓋火災報警、人員疏散、滅火救援、醫療救護等各個環節,明確各部門和人員在應急處置過程中的職責和任務,并定期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根據醫院的發展變化、實際演練情況以及新出現的消防安全問題,及時調整應急預案的內容,確保其始終滿足實際需求。
(三)加強人員消防安全培訓與應急能力建設
首先,增加培訓頻率,豐富培訓內容。制定全面的消防安全培訓計劃,不僅要包括消防安全法律法規、火災預防知識、消防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等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同時,定期組織醫院全體人員參加消防安全培訓,新入職人員必須在上崗前接受系統的消防安全培訓,確保培訓覆蓋率達到 100% ,并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如對醫護人員,重點培訓如何在火災中保障患者安全;對后勤人員,重點培訓消防設施設備的維護與管理等。其次,提高演練的質量,增強醫務工作人員的應急能力。制定詳細的應急演練計劃,明確演練的目的、內容、組織形式和參與人員。進行真實火災場景模擬演練,設置不同的火災情況和突發狀況,以鍛煉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協同配合能力。在演練過程中,醫務工作者需嚴格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進行操作,確保演練的真實性和嚴肅性。在演練結束后,組織參與人員進行總結和評估,對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如人員疏散速度是否過慢、消防設備操作是否熟練、各部門之間溝通協作是否順暢等,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通過不斷地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處置機制,切實提高醫院全體人員的應急能力,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有序地進行疏散和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結語
醫院人員密集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深入分析現階段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問題,明確消防隱患排查重點,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如完善消防設施設備管理、優化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強人員消防安全培訓與應急能力建設等,可以有效提升醫院人員密集區的消防安全水平,降低火災事故發生概率。同時,醫院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為患者、醫護人員及其他人員創造一個安全、可靠的就醫和工作環境。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還應積極探索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醫院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歡,湯玉水,王成亮,等.協同治理視域下大型公立醫院消防安全管理探討[J].現代醫院,2024,24(08) :1269 -1273.
[2]周志湘.大型綜合性醫院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水上安全,2024(02):112-114.
[3]張孝顏,周宇,關艾.大型公立醫院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探究[J].品牌與標準化,2022(05):123-125.
[4]孫城.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隱患排查與整改策略[J].今日消防,2024,9(02):67-71.
[5]陳春,江堯軍,唐臣.公立醫院消防安全管理隊伍建設路徑探討[J].中國衛生人才,2023(12):33-39.
[6]胡波,馬德彪,楊友森.基于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消防安全管理系統研究與實踐[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4(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