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前兩天突然跟我說,現在上幼兒園好像免費了!”家住北京市朝陽區三源里南小街小區的曼曼(化名)笑著說。
說起政策變化,曼曼的婆婆感觸頗深:“你外甥前幾年上幼兒園時,因為沒有北京戶口,光贊助費就交了十幾萬元。現在政策真是越來越好了。”
曼曼家的兒子不到三歲,是雙政策受益的典型,除了能享受學前教育免費,還能每年領取3600元育兒補貼。“這筆錢我們打算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曼曼和丈夫仔細算過賬:雖然每月300元的補貼相比孩子2000元的日常花銷不算多,但“有總比沒有強”。
2025年7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
2025年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
國務院相繼出臺的兩項政策形成“0~6歲全周期”支持體系,標志著我國生育支持政策進入系統化、制度化新階段。這不僅是一系列惠民舉措的落地,更是國家在人口發展戰略上的重要布局。
政策協同釋放疊加效應。兩項政策精準覆蓋不同年齡段需求,育兒補貼聚焦0~3歲嬰幼兒養育關鍵期,每年3600元的真金白銀直接緩解“奶粉錢”壓力;免費學前教育則鎖定3~6歲教育剛需,從大班起步的學費減免讓“入園貴”逐步成為歷史。這種現金補貼+服務保障的組合拳,既緩解當下經濟壓力,又消除長遠教育焦慮,形成政策合力。
政策設計彰顯了中國特色。一方面通過中央財政90%的高比例分擔確保政策可持續,避免地方財政“小馬拉大車”;另一方面采取分步推進策略,學前教育從大班起步、育兒補貼從3歲以下切入,既保證政策及時見效,又為后續調整預留空間。這種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務實作風,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
育兒補貼實現“指尖申領”,憑出生證、戶口本等即可辦理,讓孩子父母少跑腿;學前教育減免強調“民辦同步”,確保教育公平不打折;特別對困難家庭實行補貼不計入收入政策,守住民生底線。這些細節設計,讓政策紅利可感可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當前,我國正處在人口發展關鍵轉型期。兩項政策的出臺,既是回應民生關切的必然之舉,也是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選擇。隨著政策落地見效,將為提振生育意愿、優化人口結構注入強勁動力,為高質量發展夯實人力資本基礎。當然,好政策落實好,需要各級政府細化配套措施、加強政策協同,讓惠民春風真正吹進千家萬戶。
育兒補貼簡明Qamp;A
Q:哪些寶寶可以領取補貼?
A :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的0~3歲嬰幼兒均可領取,發到滿3周歲為止。不論城鄉、幾孩,統統有份!
Q:能領多少錢?
A:2025年新生寶寶,每年3600元×3年=10800元。2024年出生寶寶,按月份折算,最多能領7200元。2023年出生寶寶,最多能領3600元。
Q:什么時候開始領?
A:8月下旬各地陸續開放申請。8月31日前,全國全面開通,建議設個提醒,早申領早受惠。
Q:怎么申領最方便?
A:8月底上支付寶(微信)就能辦!只需準備:寶寶出生證明、戶口本照片,3分鐘搞定,不用跑腿。
Q:線下能辦嗎?
A:當然可以!到寶寶戶籍地街道辦,特殊人群還有上門服務。
Q:為什么只補0~3歲?
A:0~3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家庭養育特別需要支持的重要時期。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生育支持,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結合我國發展階段和財力狀況,育兒補貼制度覆蓋3歲以前的嬰幼兒養育階段。
免費學前教育簡明Qamp;A
Q:伙食費、校車費免嗎?
A:不含。政策僅免除保教費(即學費),伙食、住宿等仍按原標準收取。但部分地區已試點保教費+伙食費雙免,未來可能推廣。
Q:民辦園會趁機亂收費嗎?
A:政策明確三不準:不準降低教師工資、不準減少活動經費、不準虛報學生數。教育部將開通舉報平臺,違規園所會被取消補助資格。
Q:農村幼兒園質量跟得上嗎?
A:中央80%補助重點投向農村,要求同步做到“三個100%”:100%教師持證上崗、100%園所安全達標、100%開設幼小銜接課程。
Q:明年會擴到中班、小班嗎?
A:財政部每三年評估一次,下一步擴面需滿足兩個條件:財政承受力達標(學前教育支出占比超10%)、教師隊伍數量充足。
Q:二孩家庭能多減免嗎?
A:目前無差別減免,多地正制定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