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農業大學只有‘土味’?那你知道我們還有‘辣味’嗎?”
不說了,快上車!帶你解鎖這所“土里土氣又火辣辣”的寶藏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簡稱“湖南農大”)主校區位于長沙市芙蓉區,毗鄰瀏陽河。整座校園充滿了自然美學的優雅與浪漫,帶有歷史感的蘇聯式建筑與現代化樓宇并存,每棟建筑都書寫著歲月的故事。
你的吃辣自由,由這位
“火辣”的院士守護
“無辣不歡”是湘菜的靈魂——剁椒魚頭的鮮辣、辣椒炒肉的濃香,每一道經典湘菜都離不開辣椒的“靈魂加持”。但你知道嗎?這些讓人欲罷不能的辣味背后,藏著湖南農大“辣椒院士”及其團隊數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心血。這位“辣椒院士”就是湖南農大現任校長鄒學校。30余年來,他走遍全國收集辣椒品種,即便出差也總要逛一逛當地的菜市場,搜尋特色辣椒。如今,他的團隊已培育出160多種辣椒品種,全國80%的辣椒都帶著他們的科研基因。
從“嗜辣”到“研辣”,鄒學校的團隊讓辣椒產業更“智慧”——
辣度可控:為適合不同人群的口味,團隊雜交出微辣型“牛角椒”,讓怕辣的人也能享受湘味。
太空育種:樟樹港辣椒種子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上天,經太空誘變,再由科研團隊在地面多代選育,現已“進化”為抗病性強、產量高的“太空椒”。
進軍工業:從辣椒中提取出的辣椒素被應用于藥物、生物農藥乃至戰略物資(如催淚彈)等領域。
當你被湘菜辣得滿頭大汗時,可別忘了這份火辣的背后,還有一群低調務實、懷揣著 “火辣熱忱”的科研工作者。對了,如果沒有他們的研究,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各種辣條了。
把論文寫在辣條上
在湖南農大,除了養豬、種地能手,還有一群“辣條科學家”,他們的目標是:讓辣條變得更健康、更美味!
◆低油膨化技術:吃一包辣條≈喝半杯奶茶?
傳統辣條含油量高,容易讓人長痘、發胖。而湖南農大的科研團隊通過低油膨化技術,逐步降低辣條的油、鹽含量,讓辣條更健康,同時優化膨化工藝,讓辣條的口感更好。
◆快速檢測試劑盒:30分鐘完成檢測
食品安全是辣條行業的最大痛點,為此,湖南農大研發了快速檢測技術,能在30分鐘內檢測辣條中的添加劑含量,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高蛋白辣條:吃一包辣條頂兩瓶牛奶?
為了提升辣條的營養價值,科研團隊嘗試添加藜麥、魔芋等食材,來提升辣條中的蛋白質含量。(目標是“直追雞胸肉”!)
所以,下次吃辣條時,你可以驕傲地說:“這包辣條,蘊含著高校的‘黑科技’!”
“土味”是最扎實的學問
在湖南農大,“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力量。畢竟,好苗子都是從土里長出來的。從插秧比賽到基因編輯,這里的師生用最“土”的方式,書寫著最酷的農業傳奇。
田間課堂:湖南農大的農學生每周至少有兩天泡在試驗田里,學習“看天吃飯”的真功夫。比如,通過觀察水稻葉片的卷曲程度判斷其缺水情況,用手捏土壤判斷墑情(墑情指土壤層的水分含量)……總之,這里的農學生上可進實驗室浸種催芽,下能進水田插秧捉蟲,還會種樹養花,堪稱農學界的“六邊形戰士”。
農事運動會:每年春耕時節,湖南農大都會組織一場充滿“土味與激情”的農事運動會,比賽項目包括摸魚、插秧、拔河、足球賽。等等,足球賽和“土味”有關系嗎?有!這是在水田里舉行的足球賽,沒見過吧!
這些帶著泥土味的農事活動,實實在在造就了湖南農大的硬實力——
學校擁有作物學、園藝學、生態學等12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學科,其中園藝學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成為全國頂尖學科之一;作物學長期保持B+水平。依托學科平臺,學校培育出了“湘油228”油菜(抗病高產)、“湘豐早119”水稻(早熟優質)等國家級審定品種。
更絕的是,湖南農大曾有位超級厲害的老爺爺——沒錯,就是讓全世界吃飽飯的袁隆平院士。作為湖南農大的名譽校長,袁隆平院士與學校情誼深厚,在2019年開學典禮上,他還親自到場并送出“八字箴言”——“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為傳承他的精神,學校不僅豎立了袁隆平雕像,還開設了“隆平創新實驗班”,培養農業拔尖人才。
*在線辟謠*
1.湖南農大有“辣條學院”嗎?
沒有!湖南農大并未設立“辣條學院”,相關技術研發工作由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承擔,并與辣條生產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比如翻天娃、麻辣王子)。不過,位于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的平江職業技術學校,還真開設了“辣條專業班”。有趣的是,湖南農大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原院長夏延斌教授還親自去上了第一堂課。
2.標著“湖南農科院/農大研發”的辣條是真的嗎?
假的!湖南農大從未直接研發辣條產品,所有標有“湖南農科院/農大研發”的辣條均屬于虛假宣傳。
袁隆平院士曾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懷揣讓每一粒種子都迸發希望的熱忱,“湖南農大人”扎根田野、攻關科研,把“土味”種進骨子里,把“火辣”融入血脈中,在田野上書寫屬于自己的“土味”傳奇!
·小鏈接·
岳麓山實驗室——農業科技的“國家隊”
岳麓山實驗室由湖南農大牽頭,聯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建設,集聚了雜交水稻、油菜、蔬菜、淡水魚等8個院士團隊(比如袁隆平院士生前所在的雜交水稻創新團隊),是十分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驗室在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智能育種、智慧農業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是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現代農業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