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長白山系的蒼翠群山中,有一座被譽為“吉林小江南”的邊境城市一一。這里不僅以高句麗古跡聞名,更因盛產中國林蛙(俗稱哈士蟆)而成為全國林蛙產業的重要基地。集安林蛙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被譽為“長白山活人參”和“軟黃金”,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
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系老嶺山脈腳下,鴨綠江畔,森林覆蓋率高達近八成。這里氣候濕潤,年平均氣溫適中,無霜期較長,林下腐殖質層深厚,溪流縱橫,昆蟲資源豐富,構成了林蛙棲息、繁衍的理想生態環境。據研究,集安所產的林蛙個體大、產油率高,其林蛙油中的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是30年野山參的3倍,經濟價值更是東北紅參的13倍,堪稱林蛙中的極品。
集安的林蛙養殖歷史悠久,但過去主要依賴野外放養,成活率極低。近年來,通過政策扶持與科技創新,當地探索出了一條從粗放式經營到標準化、工廠化養殖的轉型之路。目前,全市已開發標準化生態經濟溝數百條,養殖戶超600戶,年產林蛙油數噸,直接帶動千余人就業。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的創新實踐。該所通過室內高密度養殖技術,利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成功將林蛙的生長周期從野外的三至四年縮短至一年半,并大幅提升了成活率。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還為林蛙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林蛙全身是寶,尤其是雌蛙輸卵管制成的林蛙油(哈蟆油),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具有補腎益精、潤肺養陰等功效,是傳統滋補佳品。依托資源優勢,培育了樂凱利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開發出“雪蛤王”口服液、林蛙油膠囊等系列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港臺地區,并多次榮獲“吉林省名牌產品”等稱號。
為延伸產業鏈,集安近年還推動林蛙初加工及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例如,占一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水產品加工項目,將助力林蛙產業向標準化、冷鏈化方向發展。
此外,集安還注重科技賦能,聯合高校開展林蛙性別控制試驗,并通過定期培訓提升養殖戶技能。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產業效益,還實現了“以加工促養殖、以養殖保加工”的良性循環。
隨著健康消費需求的增長,林蛙產品市場前景廣闊。集安計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深化產品研發,推動林蛙產業與旅游、文化等業態融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區域品牌。這座“林蛙之鄉”正以生態為基、科技為翼,讓長白山的\"軟黃金”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來源: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