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那次回老家的經歷,我的心就會分外沉重。
那是一個周日的上午,天空陰沉沉的,路邊的野花無精打采地牽拉著腦袋。坐在車內,一陣陣低沉的嘈雜聲環繞在我的耳畔那天回老家,不是參加親戚的婚禮,而是參加奶奶的葬禮。
一路上,我盼著早點兒到,又害怕早點幾到,想讓車子開得慢些再慢些,讓那生離死別的一幕推遲一些,再推遲一些到來。
到了,到了我無比熟悉的奶奶家。院門上扯起的白布條,院門正中懸掛著的白布折疊成的大白花,那么刺眼,那么肅穆,那么揪人心肺。平時健步如飛的我,這一次雙腿如灌滿了鉛,一步,一步,緩緩走進院子。我不敢看媽媽,更不敢看爸爸。我知道,他們的心都浸泡在淚海里
屋子中央停放著一口漆黑的棺材,奶奶就永眠在里面。熟悉的房屋,熟悉的院子,唯獨缺少了熟悉的奶奶。前來參加奶奶葬禮的親友很多,院子快擠滿了,可我卻感覺這院子里空落落的。回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回想起與奶奶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的鼻子不由得發酸,無盡的懷念從眼角無聲地滴落下來
換上孝衣,戴上孝帽,我茫然地將目光投向四周:爸爸正兩眼空洞地與兩位叔叔交談著葬禮的流程;媽媽則坐在靈堂一側,唉聲嘆氣地與大大娘、二大娘商量著如何過“七數”;一位身穿孝衣的叔叔不時將一張張冥幣丟入火堆,每過一會兒還用鐵棍撥弄兩下;另一位叔叔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雙目失神地望著前方,像在冥想著什么,又像在目送著什么…整個小院籠罩在一片悲痛之中,令人感到壓抑。嗩吶吹奏出的歡快的流行樂曲,此時聽來卻是如泣如訴
親人離世,悲痛是毋庸置疑的,但我還是有一個心愿一一愿每個失去親人的人都能盡快從悲痛中走出來,帶著對逝者的愛,示范時,手指如撫琴弦般掠過秧苗根部,輕輕一提,整株秧苗便帶著泥土躍出地面。我們學著他的動作拔秧苗,卻總把根系扯得七零八落原來,拔秧苗是極需巧勁的活計。日頭攀上樹梢時,我們終于將扎成了一束束的秧苗整整齊齊地碼在竹篾筐中。
當我用扁擔挑著裝好筐的秧苗顫顫悠悠地走到水田邊時,只見眼前的水田如同鏡面。水田倒映著流云,淤泥在陽光下泛著油潤的光,活出逝者未活出的那份精彩指導老師:李云
【點評】小作者用飽含悲痛的筆觸,記述了自己回老家參加奶奶葬禮的經過,筆調沉郁,動人心弦,而最后筆調一揚,表達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文章描寫細膩,感情真摯,讓讀者的心跟隨文字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