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與非高風險孕婦在心理應激反應及應對方式方面的差異,為孕期心理健康干預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醫院接受產前篩查的423例孕婦為研究對象,根據篩查結果分為試驗組(68例,高風險孕婦)和對照組(355例,非高風險孕婦),比較兩組負性情緒、心理彈性、壓力水平、應對能力及社會支持度。結果 對照組負性情緒評分低于試驗組
(P<0.05);對照組心理彈性評分高于試驗組,壓力水平低于試驗組(P<0.05);對照組應對能力優于試驗組(P<0.05);對照組社會支持度高于試驗組(P<0.05)。結論 高風險孕婦表現出更多的負性情緒、較低的心理彈性、較強的壓力水平、較弱的社會支持度及應對能力。針對高風險孕婦,臨床應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預和支持,增強其心理韌性,緩解壓力水平,提高應對能力,促進孕期心理健康。
關鍵詞: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心理應激反應;應對方式;心理彈性;社會支持度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圍生醫學的深入研究,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其中,高風險孕婦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因其自身或胎兒存在較高的健康風險,其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1]。高風險孕婦,通常指那些在懷孕期間存在高齡、慢性疾病、不良孕產史、妊娠并發癥等因素的孕婦,這些因素可能增加孕期并發癥、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從而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2]。產前篩查為預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孕婦和胎兒進行一系列檢查、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為后續干預提供依據。然而,產前篩查結果的高風險性往往給孕婦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引發一系列的心理應激反應。近年來,關于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的心理應激反應及應對方式的研究逐漸增多,但相關領域的探討仍需進一步深入。本研究旨在比較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與非高風險孕婦在心理應激反應及應對方式方面的差異,為孕期心理健康干預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醫院接受產前篩查的423例孕婦為研究對象,根據篩查結果分為試驗組(68例,高風險孕婦)和對照組(355例,非高風險孕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見表1。
納入標準:年齡18~45歲;孕周12~22周;接受產前篩查,明確獲得高風險或非高風險篩查結果;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問卷或訪談調查性。排除標準:有嚴重精神病史或當前正在接受精神治療;孕婦及其家庭在近3個月內有重大生活變故或應激事件,可能影響心理應激反應及應對方式評估。
1.2 方法
收集兩組孕婦及其配偶的相關資料信息,包括孕婦年齡、孕周、產次以及配偶年齡和文化程度,通過相關量表收集患者負性情緒、心理彈性、壓力水平、社會支持度及應對能力水平。
1.3 觀察指標
(1)負性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3]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4]評估,前者總分為0~56分,以7分判定為焦慮的分界,后者總分為0~84分,以8分判定為抑郁的分界,評分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2)心理彈性水平:采用心理彈性量表簡版(CD-RISC-10)[5]評估,包括10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0~40分,總分越高表示個體心理彈性水平越高。(3)壓力水平:采用壓力自評量表(PSS)[6]評估,包括14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0~56分,總分越高表示個體感受到的心理壓力越大。(4)應對能力: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7]評估,包括積極應對(12個條目,0~36分)和消極應對(8個條目,0~24分)2個維度,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傾向于對應的積極或消極應對。(5)社會支持度: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8]評估,包括主觀支持(4個條目,8~32分)、客觀支持(3個條目,3~24分)及支持利用度(3個條目,3~12分)3個維度,總分范圍為10~66分,分數越高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對照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試驗組(P<0.05)。見表2。
2.2 兩組心理彈性和壓力水平比較
對照組心理彈性評分高于試驗組,壓力水平低于試驗組(P<0.05)。見表3。
2.3 兩組應對能力評分比較
對照組應對能力優于試驗組(P<0.05)。見表4。
2.4 兩組社會支持度評分比較
對照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總分均高于試驗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產前篩查已成為預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然而,篩查結果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高風險結果,往往給孕婦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試驗組(P<0.05)。說明產前篩查結果對孕婦情緒狀態的深刻影響。高風險篩查結果往往伴隨著對胎兒健康不確定性的擔憂,這種不確定性是誘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重要因素。高風險孕婦可能因對未來面臨的醫療干預、胎兒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以及家庭和社會壓力而感到極度不安[9]。相比之下,非高風險孕婦由于獲得相對安心的篩查結果,其負性情緒水平自然較低,這反映了心理應激反應與具體情境威脅的直接關聯。心理彈性為個體面對逆境時恢復和調整的能力,本研究中顯示出對照組心理彈性評分顯著高于試驗組
(P<0.05)。心理彈性強的孕婦更能夠積極面對篩查結果帶來的挑戰,她們傾向于采用問題解決策略,而不是沉溺于消極情緒中。高風險孕婦若缺乏足夠的心理彈性,可能更容易陷入無助和絕望的情緒中,影響其對后續醫療建議的接受度和遵從性[10]。因此,增強心理彈性對于高風險孕婦而言,是緩解心理壓力、促進積極應對的關鍵。
此外,對照組壓力水平低于試驗組(P<0.05)。進一步證實高風險篩查結果對孕婦心理負擔的加重作用。高風險孕婦不僅要承受個人情緒上的壓力,還可能面臨家庭關系的緊張、經濟負擔的增加以及對未來生活規劃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共同構成復雜的壓力源。長期的高壓力狀態不僅影響孕婦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對胎兒的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強調了早期識別并干預高風險孕婦心理壓力的重要性[11]。本研究中,對照組應對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體現了有效應對策略對心理健康維護的重要性。高風險孕婦可能因缺乏應對經驗或資源,而在面對篩查結果時感到手足無措。相反,那些能夠采取積極應對策略,如尋求信息、與專業人士溝通、參與支持小組等的孕婦,更有可能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這表明,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孕婦的應對技能,對增強其心理韌性、促進健康妊娠結局至關重要。社會支持度方面,對照組顯著高于試驗組
(P<0.05)。這凸顯了社會支持系統在緩解孕婦心理壓力中的關鍵作用。對于高風險孕婦而言,來自家人、朋友和專業人士的理解、鼓勵及實際幫助是緩解其孤獨感、增強應對信心的寶貴資源。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可能加劇她們的孤立無援感,使應對挑戰的能力受限[12]。因此,構建和完善針對高風險孕婦的社會支持網絡,是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與非高風險孕婦在心理應激反應及應對方式上的差異是多因素交織的結果。負性情緒、心理彈性、壓力水平、社會支持度及應對能力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孕婦的心理健康狀態。針對高風險孕婦,臨床應給予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增強其心理彈性,構建社會支持網絡,保障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孫想妹,應羽燚,陳彩平,等.無創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產前診斷結果及妊娠結局分析[J].浙江醫學,
2025,47(1):40-46.
[2]雍自英.產科門診應用一站式產前篩查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J].名醫,2024(15):159-161.
[3]王純,楚艷民,張亞林,等.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的因素結構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1,21(5):299-301.
[4]麗扎·滿蘇爾,羅曉,巴哈古麗·阿爾斯朗,等.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維吾爾語版本的一致性檢驗[J].中國現代醫生,
2017,55(13):79-81,84.
[5]高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PCI術后CD-RISC-10評分與其睡眠質量的相關性[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2,54(4):416-418,422.
[6]周潔,晏全紅,曾曉云,等.壓力知覺量表在復發性阿弗他潰瘍中的信度與效度[J].口腔醫學研究,
2023,39(10):923-927.
[7]劉繼文,李富業,連玉龍.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1):1-3.
[8]王端衛,張敬懸.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的因子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2(3):96-100.
[9]王鑫,李新蕊,單慧慧,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
2023,32(18):3418-3421.
[10]李長娥,王君芝,李辛,等.孕婦產前篩查與診斷決策沖突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
2022,37(16):1453-1458,1464.
[11]雍自英.護理干預在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中的應用價值[J].人人健康,2022(10):108-110.
[12]鄒洪恩.護理干預應用于產前篩查高風險孕婦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4):24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