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偏法
半偏法測電阻可以分為兩種:電流表半偏法和電壓表半偏法.在實驗操作時,通過調節外部電阻使電表指針恰好半偏.以電流表半偏法為例,先閉合總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流表滿偏,再閉合支路開關,調節電阻箱至電流表半偏,此時電阻箱阻值近似等于電流表內阻.這一過程利用半偏前后電路總電流近似不變,認為通過電阻箱的電流等于半偏電流,從而建立電阻等量關系.
例1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1所示的電路測量電流表A的內阻,可選用的器材有:
① 待測電流表A(量程 0~1mA ,內阻 rg 約為100Ω? ;
② 電阻箱 R1 (最大阻值為 999.9Ω )和電阻箱R2 (最大阻值為 99999.9Ω ;
③ 電源 E1 (電動勢約為 6V 和電源 E2 (電動勢約為 12V) ;
④ 開關、導線若干.
(1)閉合開關 S1 前,應將 R2 調到 ;合上開關 S1 ,調節 R2 使電流表滿偏.
(2)再閉合開關 S2 ,調節 R1 使電流表半偏,此
過程中 R2 應
(3)實驗中 R1 的示數如圖2所示,則所測電流表的內阻
解析(1)為了保護電路元件,應使開關 S1 閉合之后電路中的電流最小,所以閉合開關 S1 前,應該將 R2 調到最大阻值.
(2)閉合開關 S2 后,調節 R1 使電流表半偏,此過程要控制干路電流盡可能不變,所以 R2 應該保持不變.
(3)當電流表半偏時,可以認為通過 R1 和電流表的電流近似相等,故 rg=R1=85.6Ω
2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的關鍵是用已知標準電阻替代待測電阻,使電路狀態在替代前后保持等效.例如在測量未知電阻 Rx 時,先將 Rx 接入電路,調節相關元件使得電表有合適示數,記錄此時的電路參數;再用電阻箱替換 Rx ,調節電阻箱阻值直至電表示數與之前完全相同,此時電阻箱阻值即為 Rx :
例2某實驗小組打算采用等效替代法來測量電流表 A1 (其內阻約為 500Ω ,量程為 0~200μA, 0的內阻.如圖3所示為其電路原理,其中電流表 A2 與 A1 規格相同,滑動變阻器 R1 的可調節范圍為0~20Ω ,電阻箱 R2 的可調節范圍為 0~9999Ω ,保護電阻 R3 的阻值約為 3kΩ ,電源電動勢 E 約 1.5V 內電阻 r 約2Ω.請根據原理圖完善以下實驗步驟.
① 將滑動變阻器 R1 的滑片調至安全位置,再將電阻箱 R2 調到 (選填“最大”或“最小”)阻值;
② 閉合開關 S1 ,S,調節滑動變阻器 R1 ,使電流表 A1,A2 的指針滿偏,記錄電流表 A2 的示數I;
③ 保持S閉合,斷開 S1 ,使滑動變阻器 R1 不變,再閉合 S2 ,調節電阻箱 R2 ,使電流表 A2 的示數為,讀出電阻箱的阻值 R0 ,則電流表 A1 內電阻r=
解析為了保證電表安全,要使得電路中的電流盡可能的小,實驗前電阻箱 R2 應該調到最大阻值;等效替代法是讓 A2 示數不變,則可從 R2 的讀數得到電流表的內電阻.故三個空分別為 ① 最大、③I;R :
3電橋法
如圖4所示為一種典型的“電橋法”測量未知電阻阻值的原理圖.首先調節電阻箱 R3 使靈敏電流計示數 IG=0 ,此時 A,B 兩點電勢相等,所以 R1 和 R3 兩端電壓相等,設為 U1:R2 和 Rx 兩端電壓也相等,設為 U2 .利用 IG=0 ,結合歐姆定律可得 (2
,兩式聯立得
,這就是電橋平衡的條件.若已知 R1,R2,R3 ,則可求出待測電阻 Rx 的阻值.
例3某實驗小組為測量實驗所用壓力傳感器RF 的電阻,設計一電阻測量電路如圖5所示,其中R1,R2,R3 為電阻箱, ΨC,DΨ 間連接內阻無窮大的電壓傳感器.
(1)圖6所示為用歐姆表 66×100Ω′′ 檔測 RF 的阻值的結果,其讀數是 Ω :
(2)調節 R1,R2,R3 ,使電壓傳感器示數為0,則 RF 阻值為
解析 (1)讀數為 10×100Ω=1000Ω (2)電壓傳感器讀數為零時, UCB=UDB ,(2 (204號
得 (204號
4結語
非常規電阻測量法中的半偏法、等效替代法與電橋法各有千秋.半偏法巧用半偏條件、等效替代法秉持等效思想、電橋法依托電橋平衡原理,為復雜電阻測量難題提供解題路徑.掌握這些方法的技巧與關鍵點,不僅能深化對電學知識的理解,更能培養物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