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氧氣越來越喜歡畫畫了。雖然我始終沒摸清楚,讓他產生興趣的是彩鉛和圖畫本,還是我浮夸的演技?當然,也可能是“小財迷\"想用雙手創造勞動價值的愿望。但無論如何,恭喜這個小孩,又打開了和世界溝通的一扇窗。
我喜歡畫畫,期待氧氣也像我小時候那樣喜歡畫畫。然而,氧氣到4歲多還是個“畫渣”,水平停留在畫“圈圈龍卷風”的階段,對于拿起畫筆這件事,他絲毫不感興趣。
幼兒園老師在家園手冊上留言:“建議加強對畫畫、涂色的訓練。“奇怪,對于不會寫字的孩子來說,畫畫不是他們表達自我的“秘密通道”嗎?
學藝術的好友建議:“讓他隨便畫,千方不要評價好不好,像不像!”但作為一個隨意的媽媽,我偏偏遇上了一個完美主義的孩子。因為畫不好,干脆不要畫\"分明是他的自我要求。
笨重的畫板橫亙在客廳,漸漸淪為雜物架。我也慢慢放棄了引導。
轉機發生在一天晚上,氧氣拿起鉛筆學寫數字—他比較喜歡學習嚴謹而有規律的事情。看他用“胖胖筆\"不太習慣,我便想找支鉛筆給他,翻著翻著,找到了自己的彩色鉛筆。我靈機一動,用彩鉛寫數字,或許他會更有興趣。于是,我拿出筆簾,展示給他看,氧氣瞬間眼前一亮。他喜歡彩鉛按顏色整整齊齊排列的樣子,用了之后還可以把每支筆插到洞洞里“送回家”,他興奮地試了又試。
我又隨手找來一本圖畫本,想讓他寫數字。沒想到,他指著封面上的“圖畫本”三個字讀了一遍,竟然破天荒問我:“可以畫畫嗎?”
“可以!當然可以!\"我看似隨意地坐在一旁,其實暗暗關注著他畫畫。不知是學握筆后更有自信了,還是小小的彩鉛、方寸之間的圖畫本給了他安全感。這次,他沒有絲毫抗拒,很快完成了畫作,藍天、白云、太陽、小花…雖然是常見的元素,還是讓我感到驚喜!
“哇!你不是會寫數字嗎?寫上日期吧!”
這是“舒適區”,他大筆一揮,寫上了數字。我又“慫勇\"他蓋上了姓名印章。
接著,“戲精上身\"的我,聲情并茂地用這幅畫編了個故事,他高興得又蹦又跳。
“太有趣了!和這些一樣有趣!\"我順手指著書架,“這些圖畫書就是這樣一點點畫出來的。就像我們喜歡的吉竹伸介,看他作品的人多了,大家就找機器印刷出來,變成了書一你不是好奇大人怎么上班掙錢嗎?書就可以賣錢。媽媽寫的故事,印出來也會收到錢,這叫稿費...\"
我說得很淺顯,可是氧氣的眼睛越來越亮。他不斷確認:“我的畫以后也能賣錢嗎?”
“如果喜歡的人多了,說不定呢。不過這只有一幅,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繼續剛才的講述,加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表現出迫不及待的樣子一一“哎呀,好想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呀!”
“那我接著畫!”氧氣馬上抓起了筆。這次他選擇畫自己熟悉的汽車,下筆更加自信。畫完后又是寫日期、蓋印章,一番操作行云流水。
于是,我接著講了一遍故事,這次特意加上了作者:氧氣,把他的名字放在后面。
這下,氧氣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游戲繼續!從我假裝店員賣書,到他假裝顧客買書,再到我“變回\"媽媽,無比驚訝地接過圖畫本一“哇!這不是傳說中很好看的那本圖畫書嗎?作者是氧氣呀!”他全程害羞又興奮。
后來的兩三周,我們繼續“演戲”,他也時不時地畫一幅畫,讓故事“未完待續”。畫的內容簡簡單單,還是偏寫實,但他愛上畫畫這件事,就足以讓我們全家人欣喜。
“其實,小孩的畫不一定天馬行空,對不對?每個孩子性格都不一樣。\"我若有所思地問好友。“當然,藝術流派不同,你家娃不像表現主義那樣畫內心,而是認認真真畫物體的,像達芬奇一樣。\"好友這樣回復。
就這樣,氧氣越來越喜歡畫畫了。雖然我始終沒摸清楚,讓他產生興趣的是彩鉛和圖畫本,還是我浮夸的演技?當然,也可能是“小財迷”想用雙手創造勞動價值的愿望。但無論如何,恭喜這個小孩,又打開了和世界溝通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