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從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到鐘靈毓秀的云臺山麓;從底蘊深厚的歷史名城,到日新月異的現代都市,江蘇以其獨有的韻味和風情,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
暑假是探索世界、增長見識的絕佳時機。本期,我們從全省13個市中各精選了一個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的打卡點。希望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游玩中感受江蘇的魅力,去觸摸歷史的溫度,了解江蘇的多元文化,在陪伴中收獲滿滿的回憶。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啟這場意義非凡的江蘇文化之旅吧!
在錢鍾書故居讀懂江南文化
文學巨匠錢鍾書先生的故居,坐落在無錫市中心新街巷一片黛瓦白墻間,這座素雅恬靜的江南民居,是先生度過青少年時光的地方。故居由“錢繩武堂”和“孫庵”兩部分組成。其中,“錢繩武堂”由錢鍾書的祖父題寫,其名取自《詩經·大雅·下武》中的“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意為沿著祖先的足跡前行,體現了錢氏家族對家風傳承的重視。堂前左右分別種植著白玉蘭和桂花樹,每至花期,花香四溢。在這里,人們可以感受到江南書香門第的文化氣息,汲取文化大家的精神力量,體會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江海交匯的文化地理
濱江臨海是南通的地理特征,從狼山看,這里是萬里長江的終結地,又是由江入海(黃海、東海)的始發地。廣袤的蘇北大平原并沒有高山,也沒有丘陵,而在南通城南五山拱立,平均海拔在100米上下。“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站在狼山之巔極目遠眺,只見浩蕩長江與蒼茫黃海在此相擁,水天一色的壯闊畫卷盡收眼底。山腳下的駱賓王墓,安葬著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詩人,其《詠鵝》《在獄詠蟬》等詩篇至今傳誦。
感受“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的才氣滿滿
“一條青果巷,半部常州史。”青果巷,既是見證城市文脈傳承的博物館,亦是記錄常州城市發展的活化石,被稱為“江南名人第一巷”。青果巷始建于明萬歷九年(1581年)之前,舊稱“千果巷”,因沿岸曾是南北果品集散地而得名,后因常州方言中“千”與“青”發音相近,逐漸演變為“青果巷”。這里先后孕育出了百余名進士,以及唐荊川、盛宣懷、瞿秋白、趙元任、周有光等一大批名士大家。青果巷里包含青果巷文化記憶館、史良故居、周有光圖書館、趙元任藝術中心、唐荊川紀念館等主要展館和分布于街頭巷尾的14處博物館、30多處文化遺跡標識在內的各類型展館或展點,是常州對外展示的一張重量級“文化名片”。
聆聽千年西津渡的歷史回響
鎮江西津渡原為古渡口,依山臨江,從三國到清朝中后期,這里岸線穩定,一直是“舟楫如蟻,帆檣如云”的天然港灣,是我國南北水上交通樞紐。清朝中葉起,長江鎮江段不斷南淤北坍,岸線逐漸向北延伸,渡口功能持續弱化。2003年底,鎮江連接渡口的滬寧線市區鐵路停止運行,這里便不再為“渡”。歷經滄桑風雨的西津渡古街全長約1000米,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
誠品書香的溫柔角落
蘇州,這座充滿人文古韻的城市,自然少不了有趣且格調獨特的書店,其中誠品書店尤為引人注目。蘇州誠品書店以“一座人文閱讀、創意探索的美學生活博物館”為定位,不銷售教輔類圖書,專注于人文藝術與創意生活領域;書店內設有臺版圖書專區,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蘇州傳統工藝品與衍生出來的文創品,集合了蘇扇、核雕、蘇繡、緙絲、桃花塢年畫等五大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誠品書店從2015年開業到現在一直很火熱,來蘇州旅游的人大都會安排誠品書店的行程,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店,更代表了一種生活和文化,是文藝而溫暖的自留地。
品味早茶文化慢生活
泰州早茶,是泰州這座蘇中小城城市品牌最直接的文化表現。超百年的歷史傳承,顯現出“中國早茶地標之都”的雛形和生機。泰州的早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宋代,當時的茶館只是單一經營清茶,后來為了招攬生意,除清茶外又售賣起干絲、面點等小吃。泰州地處江淮平原魚米之鄉,是大運河的必經之地,清代泰州城的稻河兩岸,匯聚了近三千家糧行、油坊、棧房,加之又是鹽商聚集地,商賈云集,游人如織,小茶館便成了商人們洽談生意、交換信息,游客歇腳、解乏、果腹的好去處。這種習俗漸漸彌漫開來,由此形成泰州獨特的早茶文化。
記錄著淮左名都的古今交融
文昌路,承載著揚州博大厚重的歷史文化,一直有著“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佳話。文昌路分為文昌西路、文昌中路和文昌東路,東牽江都,西連儀征,全長約60公里。在文昌路上,現在仍可以看到唐代石塔、宋代古井、明代文昌閣、清代運司衙門等歷史遺存。老建筑翻新,新建筑林起,從文昌路出發,我們看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揚州城。
看一看運河漕運的繁華盛景
歷史上的淮安,“扼江北之要沖,為南北交通之孔道”,是歷代南漕北運的重要樞紐。
淮安老船閘位于淮安區南郊4公里,京杭大運河蘇北段石塘鎮建淮村境。淮安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國家級著名的水利風景區之一,淮安老船閘作為淮安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建筑物之一,也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現有的淮安船閘為三線船閘,上游有大運河、淮河、里下河三個方向來船,船舶在此匯集,是京杭運河上通過量非常大的船閘。
西楚霸王的豪情天地
項王故里,又稱為梧桐巷,位于宿遷市宿城區,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知縣胡三俊在此立碑、建坊,從此定名為項王故里。景區內有項王故居、將署、項府、霸王古今館等景點,是中國最大的西楚建筑群。項王故里以楚地漢風為主,建筑風格古樸,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既莊嚴肅穆,又雄偉壯觀;內有一株項王手植槐,樹齡2200年以上,是江蘇省最長壽的一株槐樹。走進項羽的生平展廳,一幅幅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從項羽出生到起兵反秦,從巨鹿之戰的破釜沉舟到楚漢相爭的跌宕起伏,孩子們在這里可以聆聽歷史故事,感受英雄氣概,體驗西楚風情。
探尋彭城的千年風韻
徐州古稱彭城,為華夏九州之一,有著6000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作為漢高祖故里和漢文化發祥地,徐州不但擁有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所組成的“漢代三絕”,還因彭祖故國、項羽故都、劉邦故里而被稱為“三故勝境”。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鑿山為藏的巨型漢墓、拙樸寫意的漢兵馬俑、惟妙惟肖的漢畫像石、精心雕琢的漢玉,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徐州深厚的漢文化歷史,震撼不已。
領略東海第一勝境的壯美
云臺山位于連云港市,由南云臺、中云臺、北云臺三個山脈組成。云臺山自古有著“東海第一勝境”的美譽,在《尚書·禹貢》《山海經》《太平寰宇記》《水經注》《夢溪筆談》等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唐代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首句為“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瀛洲”即指今云臺山。清雍正、乾隆時期,畫家黃申瑾創作并鐫刻了《東海云臺山圖》石刻。該組石刻描繪了海州(連云港)地區的風景名勝,其中的“云臺二十四景”深入人心,成為連云港極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
見證自然生態奇跡與智慧
江蘇鹽城有著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統計,2024年底,大豐麋鹿保護區種群數量達8200余頭,占全世界近70%,其中野外種群3500余頭。2025年3月18日,58頭來自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麋鹿,一路向北,奔赴全新家園——天津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事實上,多年來,大豐麋鹿保護區已陸續向內蒙古、青海、湖南、福建等多個省份和城市輸送麋鹿,已輸送超30批次,數量達440多頭。這一舉措不僅書寫了世界瀕危物種保護的奇跡,更折射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
探尋“曠世城垣”的金陵記憶
南京擁有著完整保存的城墻25.1公里,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長度最長、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墻。南京城墻博物館,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墻專題博物館,館內有3000多件展品,館內設置了一個磚窯透明展示柜,實景還原六百多年前的燒磚現場,讓人真切感受城墻的建造過程。讀懂一座城,從博物館開始。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南京這座“博物館之城”,不妨走進南京城墻博物館,一起去追尋“曠世城垣”的金陵記憶。
(綜合自新華網、人民政協網及各地文旅局官網)
編輯 喬可可 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