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高架綠化發展進程
(一)早期探索階段
上海高架綠化始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主要采用簡單的垂直綠化形式,如高架橋立柱上種植爬山虎等攀緣植物,但其綠化效果不佳,影響城市的整體景觀質量。該時期高架綠化以增加城市綠地量和改善高架道路的視覺環境為主要目標,綠化形式單一,植物種類少,養護管理粗放。由于缺乏系統的規劃,城市綠化效果不明顯,與周邊環境不夠協調。如早期高架橋立柱綠化植物生長混亂,不能形成統一、美觀的景觀,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
(二)發展提升階段
除橋柱綠化外,高架沿線綠化也逐漸興起,采用花箱、種植槽等形式,栽種各種花卉及小灌木。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城市綠化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架綠化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此期間,引進矮牽牛和天竺葵等新品種,并將其與其他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一種色彩豐富的景觀。但其養護管理還存在著灌溉困難和病蟲害防治困難等問題。高架道路的環境狀況特殊,導致植物因養護周期、養護方式等受到交通條件的制約而生長不良,景觀效果難以保持。
(三)特色打造階段
自2018年起,以“月季高架”為代表,分階段實施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內環高架和滬閔路高架等高架道路沿路綠化,并在高架道路上引入大量月季花。月季品種多、花色多、花期長,可從4月持續開放到11月,形成花團錦簇的驚艷效果,實現上海高架綠化由“純綠化”到“彩化”的轉變。同時,制定養護技術規范,成立巡查隊伍,加強養護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如改進灌溉設備,采用特殊基質,適當修剪,保證月季的正常生長。同時,積極探索紅葉南天竹、亮金女貞等新優良花卉品種的應用,不斷豐富高架綠化植物種類及景觀效果。
二、上海高架綠化現存痛點
(一)空間利用不充分
部分高架地下空間處于閑置狀態,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受高架橋下光照不足、通風不暢、交通安全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一空間的綠化建設十分困難。目前,高架橋下只有一小部分被改建為停車場和休閑廣場,綠化面積相對較小。另外,高架沿線綠化采用傳統的花箱、種植槽等布局模式,未充分考慮植物生長空間與景觀層次,造成空間利用率低,未能充分發揮高架立體綠化增綠的優勢[2]。
(二)植物養護難度大
首先,高架道路機動車尾氣污染嚴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易造成植株葉片損傷、植株生長發育緩慢、抗病蟲害能力降低。其次,高架道路光照強度大,氣溫高,水分蒸發快,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由于道路交通條件的限制,只能在夜間道路封閉后進行澆水等養護作業,并且在特殊情況下也不能保證每日定時澆水,植物缺水的情況時有發生。最后,高架綠化土壤資源有限,花箱及種植槽內土壤養分易流失,需頻繁施肥,而施肥作業受交通、空間等因素制約,養護難度加大。另外,高架綠化植物生長環境特殊,病蟲害傳播迅速,施藥難度大,防治難度大。
(三)景觀效果持續性差
首先,一些植物品種花期較短,如前期在高架綠化中栽植的部分花卉,在花期結束后,其景觀效果就大大降低。其次,由于養護管理不當,一些植株長勢不佳,葉片發黃,花期提前,影響整體景觀效果。再次,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園林設施逐漸老化,花箱、種植槽等出現破損、褪色等現象,也會影響景觀效果。最后,在植物配置方面,部分高架綠化缺少長期規劃,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季節植物生長特征及景觀變化,造成景觀效果單一、季相變化少等問題[3]。
三、高架立體綠化空間分層利用策略
(一)垂直空間利用
1.橋柱綠化
在繼續推廣傳統攀緣植物如爬山虎和常春藤的基礎上,采用模塊化垂直綠化等新的垂直綠化技術。采用預制式綠化模塊,將植物種植于模塊中,再將其安裝于橋柱上,即可迅速形成綠化景觀。在模塊中,選擇不同的植物組合,如觀葉植物和觀花植物,增加景觀的多樣性。例如,在模組內栽種綠蘿、吊蘭等觀葉植物,再搭配一些時令花卉,如矮牽牛、三色堇等,可確保四季常青或四季有花。同時,還可在橋柱底部設置花壇,種植矮生灌木及八角金盤、麥冬等地被植物,使垂直綠化層次更加豐富。
2.高架沿口綠化
在高架沿口,在原有花箱、種植槽等形式基礎上,增加一種懸掛式綠化設備。采用特制的吊盆或種植籃,種植吊蘭、綠蘿、垂吊天竺葵等懸垂性植物,由高架沿口向下垂掛,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同時,對花箱、種植槽進行優化設計,增大深度與寬度,使植物有更多的生長空間。植物配置上,將矮灌木如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球與矮牽牛、孔雀草等矮花相配,形成立體景觀層次。另外,還在高架邊緣設置動物形、幾何形等立體綠化造型,對植物進行修剪與造型,增強綠化的趣味性與藝術性。
(二)水平空間利用
1.高架橋下空間
對于高架橋下部空間,根據不同的光照、通風條件,對其進行分區規劃。在光照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小規模的城市公園或綠地,種植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植物群落。如:在上層種植香樟、廣玉蘭等高大喬木,起到遮陰的作用;中層種植紫薇、木槿等花灌木,增加色彩,豐富季相;下層種植蔥蘭、紅花酢漿草等地被植物覆蓋地面,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在光照不足的地區,種植龜背竹、一葉蘭花、玉簪等耐陰植物,形成耐陰植物景觀。另外,還可在高架橋下建設停車場和自行車道等公共設施,并在其周圍進行綠化,達到多用途的自的。
2.高架道路隔離帶
高架道路隔離帶除起到分隔交通的作用外,還可結合綠化設計增加橫向綠化空間。在隔離帶內可以種植瓜子黃楊、小龍柏、馬尼拉草等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形成一道綠色的隔離屏障。同時,也可在隔離帶內設置花境,選用萱草、鳶尾、牡丹等多年生花卉,根據季節的變化搭配種植,形成豐富多彩的景觀效果。另外,在隔離帶上還可設置立體綠化設施,如花箱等,進一步提高綠化總量,增加景觀層次。
四、適合高架綠化的植物品種
(一)現有主要品種
1.月季
月季現已成為上海高架綠化的主體植物之一,廣泛應用于上海“申”字形高架等道路上。其中,最常見的品種有仙境、安吉拉、紅帽子、紅灰蓉、黃苡蓉等等。月季品種多,花期長,從4月到11月連續開花,盛開時花團錦簇,景觀效果明顯。月季對高架車輛尾氣污染、強光照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對養護要求較高,對水、肥、修剪要求嚴格。
2.三角梅
三角梅也經常用于高架綠化,其通常在9月中旬以后取代月季。如種植在延安高架上的同安紅三角梅,只要養護得當,從8月到11月都會輪番開放。三角梅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對光照條件有很高的要求,適宜在高架栽培。它的花朵色彩艷麗,花期長,給高架道路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3.其他常見品種
除月季、三角梅外,黃馨、亮金女貞等也被用于高架綠化。黃馨枝條柔軟下垂,花黃,花期在春天,可以給高架帶去生氣和生機。亮金女貞葉色金黃,觀賞價值高,可作為色塊,也可與其他植物搭配,增加景觀層次,增強色彩對比。
(二)新優品種及“四化”要求滿足情況
1.韌月月季
月季新品種韌月由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與上海師范大學等合作培育而成,具有多項優良性狀。其株形緊湊,花色深紅,香味濃郁,直徑8一10厘米,一根莖干上可開多枝花,花苞數量一次性可達15個,漸次開放。
韌月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耐高溫,花期長,喜陽,能滿足高架綠化對耐熱、抗旱的要求,是一種優良的栽培品種。其花色豐富,香氣濃郁,還能滿足“彩化、珍貴化”的要求,為高架綠化增加色彩與觀賞價值。
2.地匍玫瑰
地匍玫瑰是上海自行選育的一種適合高架擺花的月季品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地匍玫瑰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能在不同季節多次開花。地匍玫瑰的上述特點,使得其養護管理較為簡便,可有效降低高架綠化養護費用。其開花特性符合“彩化”要求,同時具有較高的耐修剪性,能在高架這一特殊環境下保持較好的生長狀態,與城市道路綠化的“效益化”發展方向相吻合。
3.紅葉南天竹
紅葉南天竹為新品種,其葉色鮮亮,尤其是秋季和冬季葉片呈紅色,十分惹眼。該產品適應性強,抗污染能力強,適用于高架綠化。在高架綠化中引入紅葉南天竹,不僅能豐富高架綠化的植物種類,滿足高架綠化的“彩化”需求,而且它特有的葉色、形態特征,可以增加綠化景觀的珍貴性。
4.亮金女貞
亮金女貞葉色金黃,與高架綠化形成鮮明對比。它具有生長適應性強、耐修剪等特點,經過修剪和造型,創造出多種景觀效果。亮金女貞葉片金黃,可以滿足“彩化”的要求,其耐修剪的特點有利于保持景觀的整潔度和觀賞性,達到綠化“效益化”。
這些優良新品種的應用,不僅能豐富上海城市道路綠化,使其由“綠化”向“彩化、珍貴化、效益化”方向發展,同時也能豐富植物的多樣性。
科學、更合理的養護方案。分析歷史養護費用數據,優化維護資源配置,減少維護費用,提高維護效益。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對不同海拔環境下植物的適應能力及景觀效應進行評價,為植物品種的選擇與配置提供決策依據。
(三)智能灌溉與施肥系統
設計一套基于傳感器獲取的土壤水分、養分等信息的智能灌溉施肥系統。該系統采用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模式,精確調控供水,在保證植物獲得足夠水分的前提下,避免水資源浪費。該系統能根據植物生長階段及營養需求,實現對肥料濃度及用量的自動分配,達到精確施肥的目的。采用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既可提高養護效率,又可保證植物在適宜的水肥條件下正常生長,提高高架綠化景觀效果。
六、結語
上海高架綠化經歷由早期探索走向特色化的發展歷程,在提升城市綠量和景觀質量上取得一些成績,但仍存在空間利用率低、植物養護困難、景觀效果持續性差等問題。對高架道路進行合理的分層利用,充分挖掘其縱向和橫向空間的潛力;選擇適應高架環境、符合“四化”要求的苗木品種,不斷引進優良新品種;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智慧養護,有效地提高高架綠化的應用效果。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理念的不斷更新,高架綠化必將在城市生態化、景觀化、空間優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市民營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五、高架綠化智慧管養策略
(一)物聯網技術應用
將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管理平臺上,管理者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及時了解植物的需要,并對其進行精確的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養護工作。同時,高架上安裝傳感器,對花箱、種植槽等設施的穩固性及完整性進行監測,若發現設施有松動、破損等現象,應及時通知養護人員處理,以保證高架綠化的安全性。
(二)大數據分析與決策
參考文獻:
[1]趙俐楊.基于SEM的廣州城市道路立體綠化景觀視覺價值評價[D].廣州:廣州大學,2022.
[2]吳小青,單旭旭.月季在立體綠化中的選擇及應用模式探析[J].現代園藝,2021(9):174-175.
[3]王茜.攀援植物在高架橋立體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1(24):159-160,163.
收集高架綠化的長期養護、植物生長、環境等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挖掘其中蘊含的規律。通過對不同季節和氣候條件下植物生長要求的分析,提出更
作者簡介:
楊郭思言,上海城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景觀、市政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