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謝覺哉一生與子女聚少離多,時常通過書信的形式對子女進行教育,引導子女投身革命和國家建設。本文重點探究謝覺哉家書中蘊藏的子女教育思想。
被譽為“延安五老”之一的謝覺哉,數十載如一日勤勉服務人民,是人民的忠實公仆。他在給子女的家書中事無巨細地關心和指引兒女成長,這些信件不僅是家庭情感的重要紐帶,更是家風傳承的一面明鏡。
一、關心子女學習
(一)培養讀書興趣
作為晚清秀才,謝覺哉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達數百萬字。在給子女的家書中,他始終強調讀書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子女廣泛閱讀、勤于思考,以提升知識水平和綜合素養。他尤其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認為語言是思維與工作的根基,曾明確要求子女:“必須把語文學好,要頂好,至少是相當好,絕不允許不好。”謝覺哉言傳身教,深刻影響了子女的成長。
(二)傳授讀書方法
謝覺哉認為,學習要講究方法,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能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他在教育子女時注重引導,善于抓住子女的興趣點開展教育,教導他們打下牢固的學習基礎,找準正確的學習方向。
1953年,謝覺哉在給孫子謝金圃寫的一封關于學習方法的信中提到:“自學是最好方法,學習不要性急,要一點一滴地累積。在農村,廣大勞動人民是你的先生,報紙書籍也是你的先生,關鍵在于自己要肯學肯想。”他教育子女在學習上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充分利用自身所處環境積極探索,從書籍、報紙中汲取讀書方法。謝覺哉認為,知識是改變命運的關鍵工具,只有堅持學習,才能不斷進步,進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因此,他要求子女珍惜學習機會,勤奮刻苦,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在對子女的教育中,謝覺哉強調要將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書中知識,提升學習能力。他指出,讀書學習不僅要胸懷遠大抱負,更要注重道德實踐。他在家書中傳遞的學習教育理念,是希望孩子們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在讀書時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他要求子女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嶄新世界觀。
二、注重人格教育
(一)培養謙虛品質,防止驕嬌之氣
20世紀50年代,孩子們上小學時,謝覺哉常利用周末時間為孩子們集體上課,多是談學習與品德教育。當子女去外地上學后,他便抓住一切可以寫信的機會,教育孩子要謙虛謹慎。他在教育子女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注重品德和性格的培養。當兒子在學校違反紀律并與老師頂撞時,謝覺哉沒有溺愛或縱容,而是果斷指出兒子的錯誤,并讓他認識到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危害。待孩子意識到錯誤并反思改正后,他又向孩子解釋了謙虛謹慎的重要性。在謝覺哉循循善誘的教育下,子女們繼承了父親謙虛謹慎的作風,摒棄了傲慢與浮躁,始終堅守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注重廉潔自律,不搞特殊化
廉潔自律是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謝覺哉的家書中,我們不僅能看出他率先垂范、公正廉潔的優良品質,還能感受到他對子女的嚴格要求。他教育孩子們要依靠自己的勞動,努力學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家教嚴格,家風清廉,從不許孩子們以干部子弟自居,更不允許他們搞特殊化。
新中國成立后,謝覺哉在老家的子女想去北京看望他,并希望他能給予“特殊照顧”。謝覺哉在回信中表示,子女探望父親乃人之常情,但考慮到當下局面,最好等到農忙結束、生活光景好些再來。在書信里,他把自己比作周老官,強調自己當官是為新社會人民服務的,絕非謀取個人私利的封建舊官僚。謝覺哉一生為官清廉,不許家人攀附、沾光,面對子女的要求從不徇私。他以身作則,對子女言傳身教,希望子女們明白“居新社會要學習新本事”才能長遠立足。這充分體現了謝覺哉堅決抵制特權、不搞特殊化,對子女嚴格要求。
(三)艱苦奮斗,永葆本色
艱苦樸素、與群眾同甘共苦,是黨的優良傳統。謝覺哉時常提醒子女要牢記自己是共產黨員的后代,面對艱難困苦,要積極奮斗。他要求子女要有上進心,不輕易向困難低頭,要從艱苦中品味出雋永的滋味。
1960年,謝覺哉在給兒子謝飄的書信中談及正確認識“苦與甜”的辯證關系。他指出,苦與甜是相對而言的,既對立又統一。他要求子女不怕困難,勇于吃苦。當收到女兒的來信,得知其靠自身勞動養家時,謝覺哉感到十分高興。為了讓子女貼近勞動、貼近群眾,謝覺哉多次要求他們積極爭取基層鍛煉的機會,時刻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三、謝覺哉子女教育思想的價值內涵
(一)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與國自古以來便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謝覺哉出生在湖南寧鄉縣的一個小山村,彼時中國正遭受西方列強入侵,他目睹人民生活極端困苦,思想由此發生轉變,毅然投身社會變革的洪流,探索救國救民之路。
由于投身革命,謝覺哉遠離家鄉,與子女們常常聚少離多。但只要有機會,他就會教育子女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積極投身國家建設。這一點,在他給子女的家書中多有體現。
(二)把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謝覺哉深知汲取書本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十分重視社會實踐。在家書中,他要求子女為人正直、心地善良,要有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社會建設的浪潮。
(三)把謙虛謹慎做人與腳踏實地做事相結合
“慎在其始,慎之于終”,謝覺哉對子女的教育始終貫徹著謙虛謹慎的思想。他在給謝飄的信中寫道:“無論干什么事,驕傲的帽子一定戴不得。”不許子女特殊化,是他一貫秉持的理念。他嚴格要求孩子謙虛為人,去除優越感和傲氣。
謝覺哉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培育了獨具特色的優良家風。其家書中的教育思想兼具革命理想主義與現實指導性,每一封家書都充滿著對子女的關愛和期望,體現出對家庭責任、社會擔當和國家使命的深刻思考。
參考文獻
[1] 謝覺哉.謝覺哉家書[M].北京: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老一代革命家家書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
[3] 《謝覺哉傳》編寫組.謝覺哉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謝覺哉.謝覺哉雜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5] 學習雜志社組.謝覺哉書信選[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