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在紙幣上機印簽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目的有兩個:一是象征鈔票發行銀行的權威性,擔保鈔票的公信力,提高鈔票的信譽;二是因為個性化的簽名很難模仿,所以簽名也是作為鈔票防偽的一種技術手段,是向民眾傳遞的一個防偽符號。當時鈔票上的簽名一般是發行銀行的行長、副行長,或者是政府的財政負責人。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貨幣為根據地的穩定、革命政權的發展壯大、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雖然當時印制工藝受物質條件限制,但為了維護貨幣信譽,加強防偽,紅色貨幣在印制技術方面也很下功夫,紙張和印刷也是極為講究精良,運用了多項措施,在紙幣上簽名就是其中的一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江淮銀行壹圓券簽名版紙幣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品種。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為發展經濟,發行了多種流通貨幣。每枚貨幣背后都有著許多蕩氣回腸的歷史事件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江淮銀行是我黨設立在華中抗日根據地蘇中行署區的地方性銀行,1941年4月1日在江蘇鹽城成立,由新四軍財經部直接領導,旨在打破日偽政權的經濟封鎖,保障根據地經濟獨立自主,發行的鈔票簡稱“江淮幣”,流通于蘇中行署區。江淮幣包括壹圓、伍元、拾元、貳拾圓四種面額的主幣,以及貳角、伍角面額的主幣,另外還發行有伍圓、伍拾圓、壹佰圓的本票。其中壹圓券作為基礎貨幣,廣泛流通于鹽阜、淮海、蘇浙等根據地。江淮幣的印制過程也非常艱辛,為應對日寇的層層封鎖,在上海秘密雕刻銅版,行名、印章則在根據地套印完成。
江淮銀行壹圓券為橫式,票幅尺寸為12.9厘米×6.4厘米,正面主色調為藍色。正中遠景是隱約可見的山村、樹木,近景為農民正在稻田里插秧、鋸木加工,體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忙于勞動生產,積極支援抗戰的生動情景。這種主景圖案設計充分體現了抗日根據地“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壹圓券背面主色調為黃褐色,主體圖案是花符,以及英文行名及面額。在券面下端正中位置印有一英文手寫體簽名“ HwuFao”,并標注“1941”年份。英文簽名顏色為褐色,書寫優雅流暢,風格獨具特色。同時出現在券面顯著位置,也非常醒目。
此外,還有一種江淮銀行壹圓改作伍圓券,背面也印有“HwuFao”手寫體英文簽名。該券票幅尺寸、版式設計與前者一致,只是有兩處不同,一是背面主色調為紅色,英文簽名顏色也為紅色;二是在票券正面左右兩側各加蓋有“作伍圓”字樣。
“HwuFao”是誰的簽名?為什么江淮銀行壹圓券上會出現此種簽名呢?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制定“鞏固華北,發展華中華南”的戰略方針,決定成立南方局和中原局,劉少奇任中原局書記。會議之后,劉少奇來到河南,以此為據點發展抗日武裝和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指揮部。當時國民黨頑固派采取各種惡劣手段, 嚴格封鎖控制延安派往新四軍工作的我黨高層領導人。因不宜公開露面,為了保證安全,劉少奇遂化名在白區工作期間用過的“胡服”。
“皖南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兼政委,張云逸為副軍長。1941年4月,東南局與中原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華中局,劉少奇任書記。劉少奇認真分析敵友我三方的局勢,以星火燎原之勢發展壯大了華中抗日根據地,扭轉了“皖南事變”給新四軍造成的困難局面,使新四軍成為繼八路軍之后又一支重要抗日武裝力量。
在創立和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同時,劉少奇還領導軍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各項建設。為抗擊日偽貨幣的入侵,維持根據地商品市場的平穩,促進根據地經濟發展,194 0年2月至3月間,劉少奇就開始思索一定要成立新四軍自己的銀行,發行新四軍自己的鈔票。他根據新四軍當時面向大江南北、橫跨淮河兩岸的戰略位置,將銀行名稱定名為“江淮銀行”。
江淮銀行發行的江淮幣,有力地支持了根據地農業生產貸款(如購買種子、耕牛)和商貿活動,繁榮了根據地的社會經濟,保障了根據地的軍事供給,在與敵寇進行的貨幣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期壹圓江淮幣約相當于法幣伍圓,至1943年因法幣貶值,比值升至1:20,凸顯了江淮幣幣值的穩定。
壹圓是基本面值單位,是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極高,故印制數量也較多。將劉少奇英文化名“HwuFao”(胡服)印在壹圓券上,一方面是提高江淮幣的信譽,提高新四軍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另一方面也是起到防偽的作用,使得百姓免受假鈔的困擾,保證百姓經濟利益不受到損失。這一點說明新四軍極為重視加強鈔票的防偽性能,做好根據地貨幣的防偽工作。這也充分詮釋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利益而斗爭的宗旨,展現了人民軍隊與老百姓之間不可分割的魚水深情。
劉少奇一生用過很多化名,胡服是他用得最多、時間也最長的一個。他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刻來到了華中,以堅貞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領導才能,為華中抗戰的勝利作出了不朽的歷史貢獻。這張印有劉少奇英文化名的江淮銀行壹圓券,見證了他領導華中抗日軍民與敵寇進行艱苦卓絕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經濟斗爭的烽火歲月。
因戰爭損耗,外加1946年蘇皖邊區政府統一回收政策,江淮幣存世極少。80多年過去了,這張紙幣因歷史的獨特性,更顯珍貴,被譽為紅色貨幣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