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綏抗日根據地是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敵后四大抗日根據地之一,主要包括晉西北、晉西南和綏遠大青山3個地區。晉綏抗日根據地西臨黃河,與陜甘寧邊區隔河相望;東至同蒲鐵路,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相接,北越平綏鐵路,迄包頭、百靈廟、陶林、武川一線,南至山西省的風陵渡??箲饡r期,晉綏抗日根據地文教事業發展落后,農民文化程度較低,迷信思想嚴重,缺乏衛生常識。同時,侵華日軍通過報紙、漫畫、傳單等各種途徑向根據地軍民散播反動言論,對普綏抗日根據地展開文化侵略。對此,晉綏抗日根據地政府成立識字班,開展農民教育活動。識字班教育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養和政治覺悟,成功抵抗了侵華日軍的文化侵略,激發了農民抗日救國的民族意識,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
中國共產黨在普綏抗日根據地創辦識字班,開展農民教育,其間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措施,可為當今鄉村農民教育工作提供歷史經驗借鑒。
創辦識字班開展農民教育
晉綏抗日根據地文盲眾多,識字的人很少。穆欣的《晉綏解放區鳥瞰》一書記述:“舊政權時代,這個地區的文化教育極不發達,文盲占人口的 90% 以上。如五寨縣田家坡全村二百零三人中,只有兩個半人識字?!睙o文化、無知識讓根據地農民無法掌握珠算、記賬等基本工作技能,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1945年1月3日,《抗戰日報》刊載《婦英座談文教工作紀要》,記述了在晉綏抗日根據地婦女英模座談會上,婦女英模張秋林談到自己的文化生活時的感慨:“不要說鬧紅火了,自己編不來,寫不來,我今年辦合作社,實在感到記賬的困難,故我決心明年要學會打算盤,能讀《大眾報》。”婦女英模王林旦也說了她們那里的情形:婦女們已經有學習文化的迫切要求及覺悟,在記錄春變出工時間時都感到記賬的需要。比如,她每晚給變工組做記工條子時,還得請個識字的男子坐在旁邊協助,不方便又費時。此外,根據地的農民迷信思想嚴重,普遍相信神婆可以治病。神婆的看病方法是念咒驅邪和給病人吃香灰,根本起不到治療效果,且容易遭到有心計的神婆欺騙,病人的血汗錢隨之付諸東流。老神婆常借看運氣、降神鬼來欺騙百姓,知道誰家有錢了,就說誰家會有災難,需要“立神”驅邪消災。《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晉西北鄉村勞動力資源開發與利用》一書記錄了相關事件:樊四羊的老婆病了,請了一個神婆來看病治療,花了8000多元病都沒有看好,把一家人弄得沒吃沒穿,不能生活。
抗戰全面爆發后,晉綏抗日根據地成為地處黨中央所在地陜甘寧邊區的屏障和門戶,一直以來都是日軍侵略的重要地區。侵華日軍不僅在軍事上對普綏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還展開大規模的文化侵略?!稌x綏革命根據地教育史資料選編》記載:侵華日軍不僅開辦偽新民中小學,向中小學生灌輸奴化教育思想,并在占領區各村派發“新民”課本,焚燒抗戰課本,還使用各種誘脅手段,脅迫墮落分子當漢奸教員,成立漢奸文化團體,出版大量的奴化書報和宣傳品散播反動言論。
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落后不僅造成農民工作生活的不便,而且也難以團結農民積極支援抗戰,不利于對抗侵華日軍的文化侵略。因此,晉綏抗日根據地政府成立識字班,開展農民教育。根據地政府為幫助農民破除迷信思想,不僅召開改造巫神動員大會,成立醫院與衛生小組,大力開展衛生運動,利用開辦的識字班開展衛生教育運動,將衛生知識普及給農民,提高農民的文化思想覺悟,逐漸破除迷信思想,讓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巫神是治不好病的,要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識字班教員的幫助下,張秋林積極帶動全村婦女識字,他們村的青年婦女最多的可認三四百個字,最低的也認一二百字。針對侵華日軍文化侵略對群眾造成的毒害,晉綏抗日根據地政府作出對策:“在爭奪教員上,縮小和打擊敵偽影響,爭取委派小學教員的主動權,不經我指定,亦須得我方的允許、默認;團結吸收較好的教員和知識分子。建立灰色學校,進行我方教育;利用和爭取新民學校;并訓練教員,組織不定型的識字班,實行小先生制,揭露敵偽宣傳。”以此來對抗日軍的文化侵略,增強農民的對敵斗爭意識。
識字班農民教育既能有效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改善農民的工作生活,又能有力抵抗侵華日軍的文化侵略。
識字班農民教育的內容
識字班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時事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農業生產教育。識字班之所以在晉綏抗日根據地廣受群眾歡迎,其根本原因是識字班教學內容反映了農民的利益與訴求。識字班始終堅持以農民利益為中心開展農民教育,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和擁護。
時事政治教育時事政治教育是識字班農民教育的主要內容。抗戰時期,侵華日軍不僅在占領區成立偽新民小學和各種漢奸文化團體,還通過報紙、傳單等各種途徑向根據地軍民散播反動言論。為抵抗侵華日軍的文化侵略,識字班通過宣傳敵我斗爭的內容來培養農民的對敵斗爭意識。1944年5月20日,《抗戰日報》發表報道《組織讀報組與變工隊結合》,向廣大民眾報道識字班敵我斗爭成效:當教員讀了離石縣敵人放毒慘殺我同胞的消息,大家悲憤并提高警惕,立即整頓婦女自衛隊,嚴密盤查放哨,嚴格路條制度,同時注意井口,防備壞人放毒;讀了張初元領導的民兵打垮三路敵人合擊的消息,民兵中隊長立即檢查民兵武器,準備戰斗。識字班教員還會給農民講解擁軍公約、農村綱領、《論聯合政府》等時事政治內容,號召農民團結起來,積極支援抗戰。1945年9月28日,《抗戰日報》報道關于讀報小組開展群眾時事教育的成效:“楊家坡、胡家溝等村在村領導干部和小學教員的時事教育下,民兵踴躍要求上前線參戰,群眾熱烈援助前線的群眾運動?!弊R字班的時事政治教育,提高了農民的政治覺悟,增強了農民的對敵斗爭意識。

根據地舉辦識字班,組織婦女兒童識字學文,進行愛國教育。圖為小學生放學回家教母親識字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識字班為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和改善農民健康狀況所設置的教育內容。一方面是識字教育。1944年11月15日,《抗戰日報》報道了神府婦女自發成立紡線識字討論會,在勞作之余集體識字學知識,“王家莊的十七個婦女組織了紡線識字討論會,成立了一個婦女分隊,選出王貴芳及王英娥為正副隊長。大家進行集體紡線,保證全家棉衣自給,不向外買一寸布。同時,要提高文化,每人每天要識四個生字,并準備入冬學讀《大眾報》”。1945年1月24日,《抗戰日報》專題報道婦女變工組組長范三女發動全村婦女識字的事跡:“劉滿莊村婦女變工組長范三女組織了一個婦女識字班,開始發動時,大家都說營生忙,顧不上。之后范三女就團結兩個年輕婦女到學校識字,接著她們三人又分別說服其他婦女,結果全村十一個婦女都參加識字。教員給她們寫成字塊,在紡花時,做軍鞋都邊紡邊認。到現在三十多天當中,一般婦女都認會五十多個字,最好的劉美玉、劉玉娥已認會一百二十多個字。”另一方面是衛生常識教育。為改善農民的健康狀況,識字班會給農民普及一些衛生常識。1945年7月9日,《抗戰日報》報道興縣羅峪口村識字班教員向民眾科普衛生常識:“該村小孩最近拉肚子的很多,且死了兩個,小學教員就把報紙上治療拉肚子的方法告訴給大家,治好了一個病人?!睘殚_展衛生宣傳,興縣政府的黑板報設置清潔衛生專欄,識字班教員會給大家讀報上有關蒼蠅的害處,提倡大家捕蠅,并宣傳衛生運動中的先進事例。識字班的文化衛生教育,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
農業生產教育抗戰時期,晉綏抗日根據地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生產比較困難。識字班教員向農民介紹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幫助農民改善生產條件。例如,馮樂村教員讀了報紙上種棉花的辦法,讓百姓照著下種都捉苗(發芽)了。羅峪口村群眾聽了報上刊登治棗樹生蟲的辦法,照做后把棗樹蟲害治好了。勞動模范溫象栓在領導全村生產工作時,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經驗的學習,認為從報紙上可以學到其他分區的生產經驗,幫助生產。溫象栓說:“生產領導得好,只靠自己是不成的,必須學習大家的經驗?!弊R字班的農業生產教育改善了農業生產狀況,推動了晉綏抗日根據地經濟發展。不僅如此,教員還會教民眾一些必要的生產、生活技能,方便農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寧二區石塘村冬學結束后,農民擔心會忘記冬學的學習內容,遂提出要開設識字班繼續學習。識字班的學習內容包括讀報、生產問題、記賬、打算盤等。石塘村識字班的學習內容與農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增強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技能,受到農民的歡迎和支持。
識字班農民教育獨特的教授法
識字班在開展農民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表現在:第一,識字班教員數量不足;第二,識字班缺少識字教材;第三,兒童對參加識字班興致不高。針對辦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一方面,識字班教員鼓勵小學生擔任小教員,用黑板報替代識字教材;另一方面,識字班教員采用游戲識字法來培養兒童的識字興趣,吸引兒童參加識字班。
小先生制教授法識字班教員一般由小學教員和知識分子擔任,但是為解決教員數量不足的困難,識字班推廣小先生制,請小學生擔任小教員,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例如,離石縣劉家山村自從推行小先生制,至1945年3月底,四個月間參加識字的男女群眾有200余人,最多的已能識字1000多個,少的也能識字二三十個,青年男女學員則每天識3至5個字,老婦老漢們一天識1至3個字,學員們不但識字,還能背寫下來,并能講解其含義,成效顯著。八柳村參加冬學識字的男女共87人,占全村人口半數以上,實行小先生制后,能參加學習的人達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而且因每晚檢查,能完成小先生布置的學習任務約占 80% 。張智昇的村莊推行小先生制后,他9歲的兒子利用識字與識物結合法教授家人快速識字,如小教員寫了個車字的字帖,他拿回去貼到母親的紡車上讓她識記,用這樣的方法教會了母親認識25個字。學校表揚他后,其他12個兒童也自動當起小先生,教二十幾名婦女識字。小先生制的推廣,解決了晉綏抗日根據地識字班教員數量不足的困難,促進了根據地農民教育事業的發展。
黑板報識字法識字班將黑板報作為識字工具,解決了識字班缺少識字教材的問題。黑板報由群眾承辦,遵循“大家看、大家辦”的方針。黑板報最初的內容以戰爭消息為主,農民興趣不大。后來黑板報登載的內容與生產、識字、放哨、表揚與批評等相關,如惠家莊黑板報的內容重生產、村中好壞典型的宣傳以及把生字編成春耕標語等。黑板報一般掛在放哨的地方,教放哨的婦女識字,而后由她們在檢查行人路條時,再教行人認黑板報上的字,變工隊隊員在上下地時,要認會黑板報的字才能走。黑板報識字的方法便捷、高效,農民隨時都可以學習。黑板報不僅登載的內容與識字有關,還具有推動識字的作用。對此,1945年6月28日的《抗戰日報》將離石縣開展識字運動的三種辦法做了報道:“穆家坡用黑板報推動識字。起初黑板報表揚工人郭羊才到學校識字、學算盤,煤窯工人穆嘉花等人看見了,馬上組織識字小組,每天下午到學校念書,黑板報又把這事登出,小先生就去告訴婦女們,婦女柳春林等人也組織起七個人學寫字,現在全村有男女六十八人經常參加識字組?!庇捎诤诎鍒罂梢蕴娲R字教材,所以被識字班廣泛采用,每當新一期的黑板報出來,周圍都圍滿人,由識字班教員念讀黑板報上的內容,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游戲識字法游戲識字法是指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兒童的識字興趣,吸引兒童參加識字班。興縣一所學校的小先生們在課外時間組織了一些失學兒童,利用他們平常游戲的形式,教他們識字,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由小先生們組織起來的游戲識字法,得到抗聯的幫助,“發展到十余人編為兩組,隔一天就認字、唱歌一次”。離石縣三區王家灣學校的一位小學教員為了幫助兒童記憶生字,獨創了一種游戲識字法,首先將6個文化程度相同的兒童分為兩組,每組3人并圍成一個圓,將120個適合他們文化程度的生字卡片反著放在圓中間;其次讓兩組兒童依次拿生字卡片提問對方小組的成員,誰不會就把這張生字卡放在他的面前,本組其他成員就要幫他記住;最后是認得生字多的小組即獲勝。游戲識字法培養了兒童的識字興趣,帶動更多的兒童參加識字班,擴大了識字班農民教育的規模。
識字班農民教育的成效
隨著邊區識字班農民教育的廣泛開展,識字班數量不斷增加,收效甚好。據不完全統計,1945年有識字組1380個,黑板報有154塊。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與工作能力晉綏抗日根據地文盲眾多,識字的人稀少,文化落后造成農民難以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農村綱領。于是識字班率先開展識字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起初農民大多對參加識字班不感興趣,總以營生忙、做家務、照顧孩子等借口不來參加。為推廣識字班,許多村干部和勞動模范起到表率作用,紛紛主動帶頭識字。村干部的學習態度鼓舞了很多民眾。例如,離石縣的賈家山村干部馮大銀,他開辦民辦小學后,群眾不去念書,他就每天到學校讀報寫日記,不懂的就問教員,40天中,識字480個,寫日記10多篇,學會珠算加減法。年輕群眾見狀,不服氣地說:“馮大銀四十四歲,還能很快學習,咱們年輕人學起來,比他更快??!”在馮大銀的帶動下,賈家山村有“三十三個男女群眾參加識字”。河曲縣勞動模范鄔二在本村成立學習委員會,自己擔任主任委員,干部和小學教員為委員,編組按時讀報、定時討論,不認字的人每人每日學二三個生字,僅1個月就學會100多個字。村干部和勞動模范主動帶頭參加識字班,反映了根據地政府對農民教育問題的重視,以及通過識字班教育摒棄農民的小農意識,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決心。識字班還結合農民的實際情況,拓展學習內容。識字班教員會教農民一些工作技能知識,如算術、記賬、打算盤、讀報,解決生產問題等。這些學習內容與農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獲得農民的好感和支持。
山西省五臺縣的冬學運動

破除農民迷信巫神的社會風氣在過去,晉綏抗日根據地的農村村民逢年過節都要請神婆念咒,生病也請神婆來治,被神婆騙取錢財是常有的事。經過識字班的文化衛生教育,農民認識到神婆能治病是騙人的把戲,吃香灰是治不好病的。在保德縣范家溝改造神婆動員大會上,婦女們在會場上熱烈地喊著口號:“打倒大賢,多紡線;神婆欺騙人,婦女們不要聽;有病趕快請醫生,不要吃神婆的香面子?!蔽咨褊星敖涍^識字班教員的文化衛生教育后醒悟:“過去是怕動彈,憑上它吃大煙,今后要參加生產走正路。”范家溝迷信巫神的社會風氣得到了改善。離石縣一名婦女得了瘋癲病,家里請來的神婆巧立名目想騙取2萬余元,該村的小先生知道此事后,給病人家屬講迷信的害處,又找神婆談,神婆被嚇跑了。之后他們請來醫生,病人服藥3天就好了。小先生便借此機會,在村里開展一次破除迷信的運動。經過識字班反迷信和衛生教育,農民逐漸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激發農民抗戰救國的民族意識抗戰初期,晉綏地區的農民大多小農意識濃重,保家衛國的觀念不強。通過識字班教育,農民開始突破狹隘的小農觀念,將小家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農民不僅懂得了當前敵我斗爭形勢和我黨的革命任務,還主動負責放哨、巡邏、查路條等工作,為保衛晉綏抗日根據地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識字班為揭露敵人破壞根據地的陰謀,教員會向農民宣傳反“掃蕩”、反滲透、反奴化教育等抗戰知識,有力抵抗了侵華日軍在文化戰線上的進攻,激發了農民抗日救國的民族意識。正因如此,在晉綏抗日根據地艱苦的條件下,農民仍然愿意參加擁軍優屬活動。例如,白孝忠60歲的父親在街上一大鍋一大鍋的燒米湯給軍隊喝,自己不肯多吃白面,卻給路過的傷病員吃;保德縣孫家山村民張三萬、劉富孩在群眾大會上主動報名參軍,群眾當場募集到2500元本幣(根據地發行的貨幣)慰勞他們。抗戰勝利前夕的1945年3月8日,《抗戰日報》專題報道邱三娃一家努力學習的事跡,邱三娃每日早出晚歸,天天趕回來上冬學,讀《抗戰日報》,聽到我們勝利的消息后,他就高興地說:“日本鬼子快完蛋了,咱可要努力學習、生產,準備反攻?!蓖ㄟ^識字班農民教育,農民逐漸改變了小農意識,對抗戰的認識發生很大的變化。
結語
全面抗戰時期,晉綏抗日根據地識字班農民教育社會成效顯著,為今天開展鄉村農民教育工作提供了啟示。首先,要堅持黨對農民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晉綏抗日根據地在農民教育過程中,讓各村村干部、勞動模范帶頭學習,領導大家識字,說明根據地黨和政府對農民教育工作的重視。如今開展鄉村農民教育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們不僅掌握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而且因長期生活在農村,與農民保持著天然的聯系。由基層黨員帶領農民參加各種形式的集體教育活動,有助于增強農民的集體主義意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要設置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滿足農民日益增加的現實需求,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疤岣咿r民,就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弊詈螅Y合實際情況,創新農民教育方法。借鑒識字班教員在進行農民教育過程中創造游戲識字法等適用、高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如今要善于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并轉化農村傳統文化娛樂活動,幫助農民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將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