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書記不僅帶俺種菊花,還幫助村里修路?!薄八盐覀儺敵勺约胰?,從多方面給予幫助?!痹谔悼h三冢集村,說起葛清波,村民連連稱贊。
葛清波是太康縣自然資源局派駐三家集村第一書記,自2023年10月駐村以來,他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把“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的理念融入鄉村治理實踐,讓三冢集村的紅薯粉條變成了村民的“致富密碼”,帶領村民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建強堡壘增活力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村子發展的關鍵”葛清波說。
駐村伊始,針對三冢集村黨支部號召力弱、領導班子凝聚力不強等實際情況,葛清波緊盯村“兩委”班子建設,帶領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把3名致富能手列為后備培養干部。
39歲的何秀麗是第一個被選中的后備干部,她能開農機、懂農技,干農活更是一把好手,是大家公認的“女強人”。被葛清波“町”上時,何秀麗正忙著收割玉米?!鞍骋粋€女人家,能為村里干啥?”了解葛清波想法后,何秀麗猶豫起來。
“你懂技術、會經營,帶鄉親致富最合適?!睘榻鉀Q何秀麗的畏難情緒,葛清波搬著馬扎在她家院子里作思想工作,兩人一直聊到深夜,徹底打消了她的疑慮。
如今的何秀麗不僅是村“兩委”班子成員,還牽頭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帶動12戶村民年均增收8000元。
為讓黨支部“硬起來”,葛清波制定“三會一課”制度,把會議室從漏雨的舊校舍搬到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并帶著村干部跑縣城、進黨校。通過學習,3名干部順利拿到大專學歷,履職能力明顯提升。
“現在開村民代表會,村民都爭著來,比以前熱鬧多了。”說起村民思想的變化,三冢集村黨支部書記杜海軍說。
盤活產業促增收
“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边@句順口溜曾是三冢集村的真實寫照。村里世代種紅薯,產出的紅薯除了填飽肚子,大多被做成粉條,但因為沒有銷路,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純手工做的粉條,下鍋不糊不碎!”第一次直播時,葛清波舉著手機站在煮粉鍋前,蒸汽熏得他滿臉通紅。
為打開市場、拓寬銷路,葛清波帶著直播設施進入村民家中,開展直播帶貨。同時,他還發動縣城親友團在朋友圈帶貨,騎著電動車跑遍周邊超市。如今,三家集村的粉條不僅走進鄭州市的商超,還通過電商賣到安徽省。
在解決粉條銷售難題的同時,葛清波還幫助村里發展“訂單農業”,多次跑到鄭州市、亳州市等地考察,帶回菊花、辣椒種植訂單,徹底消除村民種了賣不掉的擔憂。
“以前,種啥全憑感覺,現在,跟著‘訂單’走,心里踏實?!贝迕穸排吭诰栈ɑ乩锲ò晁懔艘还P賬,“每畝地收800斤菊花,公司按3塊5一斤收,比種玉米多掙兩千塊呢!”
如今,三冢集村的300畝辣椒地在盛夏曬得紅透半邊天。40多戶村民跟著訂單搞種植,戶均年增收4000元。
情系民生辦實事
葛清波的褲兜里總揣著一本磨破邊的筆記本,扉頁寫著:“群眾的事無小事?!?/p>
三家集村72歲的退伍軍人董老漢至今記得,葛清波第一次來,就蹲在門檻上聽他念叨兒子車禍后的難處,并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飛快地記著。
“大爺,這是剛辦下來的低保本,孩子的‘兩免一補’也批了?!碑敻鹎宀ò训捅1舅偷蕉蠞h手里時,老人摸著上面的紅章掉了淚?,F在的董老漢成了村里的義務巡邏員。
2024年夏天,天氣干旱,村民準備澆地時發現,因機井漏電,抽水設備無法啟動,村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圍著機井團團轉。了解情況后,葛清波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趴在滾燙的田埂上查線路,手指被漏電處燙出水泡也沒放棄,當水泵噴出水時,他褲腿上的泥漬已被汗水浸透。
在隨后的一個月里,葛清波帶著工作隊排查了全村30眼機井,協調資金打了11眼新井。同時,修通300米斷頭路,安裝40個監控攝像頭,為農家書屋捐200冊圖書,幫殘疾村民找到工作……
駐村以來,葛清波用一件件實事彰顯了第一書記的責任擔當?!半m然駐村工作即將結束,但與村里父老鄉親的感情和聯系不會結束,今后,將一如既往地關注三冢集村的發展,義不容辭地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备鹎宀ㄕf。
(作者單位:太康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