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精彩的書籍,我們常常被作者筆下細致入微的描寫所吸引。比如描寫大自然時,對四季變化的細致展現(xiàn);刻畫小動物時,對它們生活習(xí)性的生動呈現(xiàn)。這些生動的描寫,都源于作者的用心觀察。下面,我們學(xué)習(xí)如何寫好觀察日記,
一、掌握觀察方法
(一)多感官觀察
用眼睛看是最常用的觀察方法,可以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姿態(tài)等。比如觀察一朵花,看看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狀的,是圓形、橢圓形,還是其他形狀;花瓣的顏色是鮮艷的紅色、淡雅的粉色,還是其他顏色;花朵有多大,和我們的手掌相比是大還是小;花朵是直直地挺立,還是微微低垂。
很多事物都會發(fā)出聲音,仔細聆聽能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樂趣。觀察小貓時,聽聽它喵喵叫的聲音,是溫柔的叫聲,還是急切的叫聲?因為不同的叫聲代表不同的心情。觀察大自然時,聽聽鳥兒的歌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雨滴落下的滴答聲,能讓我們的感受更加美妙。
有些事物有獨特的氣味。觀察花朵時,湊近聞一聞,它可能有淡淡的清香,也可能有濃郁的香味。觀察水果時,蘋果有蘋果的香甜味,橙子有橙子的清新味。通過聞氣味,我們能更全面地了解觀察對象。
對于一些事物,我們可以用手觸摸,感受它的質(zhì)地。摸摸小貓的毛,是柔軟順滑的,還是有點兒粗糙的;摸摸樹干,是光滑的,還是粗糙且有紋理的。要注意,對于不認識或者可能有危險的事物,千萬不能隨便用手觸摸哦。
在確保安全和衛(wèi)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品嘗來了解事物。比如品嘗水果,感受它或酸或甜的滋味。不過,路邊的野花、野草,還有不認識的東西,千萬不要隨便嘗,以免發(fā)生危險。
(二)按順序觀察
1.從上到下
觀察植物時,可以先看植物的頂部,如花朵、葉子的頂端,再依次往下看莖、葉子的下部,最后看根部。觀察人物時,可以先看頭部,再看身體、四肢。例如觀察向日葵,可以先看它大大的花盤,再看上面的花瓣,接著看綠色的莖,最后看埋在土里的根部。
2.從左到右
觀察一幅畫或者一個場景時,可以從左邊開始,依次向右觀察。比如觀察校園的操場,從操場左邊的籃球架開始,看看籃球架的樣子,再向右看看跑道,跑道上有沒有同學(xué)在跑步,接著看右邊的足球場,足球場上的草長得怎么樣,有沒有同學(xué)在踢球等。
3.從整體到局部
先觀察事物的整體樣子,再仔細觀察它的各個部分。如觀察小狗,先看小狗的體型,是胖乎乎的,還是瘦瘦長長的,然后分別觀察它的頭、眼睛、耳朵、尾巴等各個部位。小狗的眼睛是什么樣的,是圓溜溜的,還是長長的;耳朵是豎著的,還是牽拉著的。
(三)連續(xù)觀察
很多事物不是一下子就能觀察完的,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這就需要我們連續(xù)觀察。比如觀察豆芽的生長過程,第一天,看到豆子只是泡在水里,沒有變化;第二天,豆子開始膨脹、破皮;第三天,長出了小小的芽;隨著時間的推移,豆芽越來越長。我們要把每天觀察到的變化都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完整地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觀察月亮也是一樣,月亮在一個月內(nèi)會有不同的形狀變化,從彎彎的月牙到半圓的月亮,再到圓圓的滿月。連續(xù)觀察并記錄,就能發(fā)現(xiàn)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二、記錄觀察內(nèi)容
(一)寫清觀察日期、星期和天氣
觀察日記的開頭,要寫清楚觀察的日期,是哪年哪月哪日、星期幾,還有當天的天氣情況,是晴天、陰天,還是雨天。天氣情況有時候會影響我們觀察到的事物狀態(tài),比如晴天花朵開得更嬌艷,雨天蝸牛會從草叢里爬出來。
(二)詳細描寫觀察對象
1.外形
應(yīng)詳細描寫觀察對象的外形。如果觀察的是小動物,比如小兔子,可以這樣寫:“小兔子渾身長滿了雪白的絨毛,就像一個毛茸茸的雪球。它的耳朵長長的,只要有一點兒動靜,耳朵就會立刻豎起來。眼睛紅紅的,像兩顆閃閃發(fā)光的寶石。小小的嘴巴是三瓣的,總是一動一動的。”
2.行為
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xí)性、植物的生長變化等。比如,觀察螞蟻搬家:“一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忙碌地穿梭在洞口和東西所在的地方。有的螞蟻用顎部頂著一顆小小的食物顆粒,費力地向前爬;有的螞蟻則在隊伍旁跑來跑去,好像在指揮交通。它們齊心協(xié)力,不一會兒就把食物搬進了家。”
3.變化
對于會發(fā)生變化的觀察對象,要重點記錄變化過程。比如,觀察水仙花的生長:“水仙花的葉子一開始短短的,嫩綠嫩綠的。過了幾天,葉子漸漸變長,顏色也變得更綠了。今天,葉子中間長出了一個小小的花苞,花苞被一層薄薄的膜包裹著,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
(三)表達感受和想法
在觀察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要寫進觀察日記里。比如,觀察星空:“看著滿天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就像無數(shù)雙眼晴在眨呀眨。我不禁地想,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星星上面會不會也住著像我們一樣的小朋友呢?我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好奇,真希望有一天能坐上宇宙飛船去探索星空。”
三、觀察時要注意的事項
觀察不能走馬觀花,要仔細地看,耐心地等待事物的變化。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可能就是日記里最精彩的部分。比如觀察蠶寶寶結(jié)繭,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但當看到蠶寶寶一點點吐出絲,并用絲把自己包裹起來,這個過程非常神奇,只有耐心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
觀察日記作為記錄生活與自然的窗口,真實是它的靈魂。我們必須如實記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切不可為了讓日記內(nèi)容華麗,就憑空編造不存在的情節(jié)。若在觀察中遇到不知名的植物、奇特的現(xiàn)象時,要查閱資料,或者向他人請教,確保記錄精準無誤,讓每一篇觀察日記都經(jīng)得起推敲。
寫觀察日記需要長期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要保持對觀察的熱情,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堅持寫觀察日記,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世界的認識也更深刻了。
四、案例分析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晴
1.觀察對象
綠豆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價格親民且易于獲取。綠豆的發(fā)芽過程變化顯著,從小小的綠豆粒到長出嫩綠的豆芽,這一轉(zhuǎn)變非常奇妙,具有很高的觀察價值,因此選定綠豆作為觀察對象。
2.觀察時間
鑒于綠豆發(fā)芽速度較快,決定每天早、中、晚各觀察一次,以便及時捕捉其細微變化。
3.觀察過程
第一天早上:將一把綠豆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加入適量清水。此時的綠豆小小的、硬硬的,呈翠綠色,表面光滑,猶如一顆顆圓潤的綠寶石。它們安靜地躺在杯底,仿佛在沉睡。
第一天中午: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浸泡,綠豆明顯膨脹了起來,體積比之前大了近一倍。部分綠豆的表皮開始微微破裂,露出了里面淡黃色的“肚皮”,就像一個個迫不及待想要掙脫束縛的小生命。
第一天晚上:大多數(shù)綠豆已經(jīng)完全撐破了綠色的外皮,一條白色的小芽尖從破皮處鉆了出來,像一個個逗號。此時,杯子里的水也變得有些渾濁,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豆香。
第二天早上:豆芽長了1厘米左右,挨挨擠擠地簇擁在一起,芽尖上還掛著晶瑩的水珠,仿佛在快樂地生長。綠豆的外皮大部分已經(jīng)脫落,漂浮在水面上。
第二天中午:豆芽繼續(xù)茁壯成長,長度達到了 2~3 厘米,芽尖變得更加細長,且開始彎曲,像在探索周圍的世界。豆芽的顏色也由純白逐漸變?yōu)榈G,充滿生機。
第二天晚上:豆芽已經(jīng)長到了4~5厘米,它們相互纏繞,形成了一個綠色的“小樹林”。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豆芽的根部也長出了許多細小的須根,牢牢地抓住杯底。
第三天早上:豆芽的長度突破了6厘米,芽尖上長出了兩片嫩綠的葉子,此時,豆芽已經(jīng)完全成熟,散發(fā)出清新的氣息,讓人看了滿心歡喜。
4.感受
看著綠豆從小小的一粒,在短短幾天內(nèi)就長成了嫩綠的豆芽,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震撼。這小小的綠豆競蘊含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只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就能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奇跡,這讓我對生命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在觀察過程中,每一次看到綠豆的新變化,我就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興奮不已。這種對生命成長的期待,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
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了解如何寫觀察日記了吧,那就觀察身邊的事物,拿起筆記錄美好的瞬間吧。相信通過不斷觀察,大家都能寫出精彩的觀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