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每次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我總會想,在我成長的路上,誰是我的導師。是父母,還是姐姐?直到最近我才漸漸明白。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已經來到了初三的下學期,這學期對我來說特別重要,因為不久之后我將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驗一一中考。說到考試,有的人奮力拼搏,自信滿滿,有的人卻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我就屬于后者。準確來說,我從小就對學習不太上心,總是在渾渾噩噩中被趕著往前走,父母對我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從最初的滿懷希望到如今的隨緣,在我的眼中“成功之母”仿佛就從來沒有正眼看過我。
直到今年寒假的一天,爸爸把我喊過去,他坐在我面前,認真對我說:“兒子,離中考還有5個月時間,我和你媽決定再幫你一把,準備利用這個寒假找個老師幫你提高一下成績,你覺得行不行?”我看著爸爸點了點頭。“去了之后,要認真學,你自己再不努力,我們也無能為力了。”聽到爸爸的話,我的心里很感動,感謝父母對我的關心,沒有放棄我。第二天,我特別激動,早早就到了老師那邊。因為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這樣的課,所以很拘謹,各方面都小心翼翼。老師仿佛看出了我的緊張,便主動跟我聊起了家常,他問了我一些問題,我如實回答。在跟老師的交談中,我得知他姓唐,是一位在校大學生,今天是他第一次教學。看著眼前的唐老師,我心里暗暗佩服他,不但人長得帥,課也講得特別好。就這樣兩個星期很快過去了,今天是上課的最后一天。跟往常一樣,上完課,我準備吃午飯時,唐老師走過來對我說:“你先別吃,等會兒我帶你出去吃好吃的。”我疑惑地望著他,對他說道:“不用了,我在這里吃就行。”但唐老師卻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那不行,我已經跟你爸說好了,走吧。”在去吃飯的路上,唐老師又問起了我原來的成績,一提到這件事,我的心情瞬間就不好了,閉口不講話了。唐老師仿佛也看出了我的心情不佳,便不再提問。吃完飯,我的心情好了一些,唐老師這時又開口了:“我知道你的成績不是很好,但這又能怎樣?不要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只要肯努力,也許你能成為一匹黑馬。”
回到家,我的腦子里一直回蕩著唐老師的話。對!我要努力一把,說不定真的能成為一匹震驚眾人的黑馬。直到現在,我的內心一直感謝唐老師。
問題分析
作為一篇記敘文,文章除了敘事尚可外,還有以下方面需進一步提升。第一,審題不夠準確。審題作為寫作的第一步,是寫作成功的關鍵。本文在審題上不夠準確,題目中的“你”在文中交代不清。文章的前半篇回顧了父親為了讓我能在中考時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決定利用寒假請老師補課。“我心里很感動,感謝父母對我的關心,沒有放棄我。”可見,“我”對父親的這一舉動充滿感激之情,按道理來說,接下來就應該繼續回憶父母在“我”成長路上的幫助,但作者筆鋒一轉,后半篇直到結尾又寫了感激的第二人一一唐老師。這樣一來,文中的中心人物就有兩個,與題目要求不符,題目要求寫的是“你”,而非“你們”,所以,在人稱問題上,單數變成復數,是審題的失誤。另外,審題失誤還表現在作者沒有真正厘清“成長”與“有你真好”之間的關系。“有你真好”是內心獨白,因為有了“你”對“我”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我”內心受到觸動。原文將大量筆墨放在跟父親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上,忽略了這些對話教會“我”哪些做人的道理及“我”思想上有哪些變化。作者將重點放在“回憶”上,而不是“真好”上,這是審題上的另一個不足。由于審題失誤,文章接下來在立意、選材等方面都出現了一系列缺陷,導致整體質量不佳。第二,材料過于單薄。全文只回憶了小時候的一件事—一補課,材料過于簡單。題目中“成長路上”應該是指一段歷程,而不是簡單的某件事,僅補課這一件事,不太容易表現成長過程的影響。因此,文章在選材時最好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例,事件安排要合理有序,相互支撐。第三,開頭、結尾需要推敲。原文開頭主要寫“我”心中的疑惑,誰才是“我”的人生導師。作者沒交代,好像是在設置懸念,但這里設置懸念反而是敗筆,不如直接交代誰才是“我”心中要感激的人,這樣開頭會更好。再看結尾,結束得非常草率,沒有揭示中心,主旨也沒有進一步升華,“真好”的內涵也沒有體現。
升格策略
一、認真審題,鮮明立意
審題除了弄清最基本的寫作要求,比如字數、文體等之外,更要理解題目中關鍵詞的含義。像“成長路上,有你真好”這一文題,“成長路上”“你”“真好”是關鍵詞。“成長路上”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條件,如果沒有這一條件,題目就變成了“有你真好”,那文章的選材就很廣泛了,但加了“成長路上”,就只能寫對成長有影響的事。再看“你”這個關鍵詞。“你”是第二人稱,單數,不能寫成“你們”,否則就是偏題,原文就犯了這個錯誤。當然,在敘事過程中可以運用第三人稱,但在結尾議論抒情時必須轉換成“你”,特別是抒發對人物的感激之情時,一定要用第二人稱。“真好”是感受,因為“你”的幫助和影響,讓“我”感到特別溫暖。最后,要在準確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立意。此題可通過回憶“我”成長路上的一兩件事,表達感激之情。
二、合理選材,精心布局
選材與構思是記敘文寫作成敗的關鍵。圍繞中心選取合理恰當的材料是選材的基本原則。這篇文章可選取生活中的事件。比如媽媽對“我”的關心,老師對“我”的教誨,同學對“我”的幫助等,這些材料雖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都能表現人性的光輝,體現的是人間真情,并且最好寫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件,這樣才能照應題目中的“成長路上”。不過選取多個事件要注意處理好詳略和主次。文章的結構重點關注開頭和結尾。開頭無需累贅的文字,力求簡潔,讓人讀起來一目了然;結尾部分要點題,原文在修改時可在前面敘事的基礎上,用議論抒情的文字寫出“我”心中的感悟,注意跟開頭照應,這樣結構就很嚴謹,情感也很飽滿。
升格文
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眨眼間,人生十幾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回首成長之路,有許多讓我無法忘卻的人。我的媽媽就是其中一位,她的溫柔和愛如春風一般,伴隨著我成長的每一步。我想對她說,媽媽,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在我很小的時候,一次學騎車,由于車頭沒穩住,我一下子從車上摔了下來。媽媽立刻向我跑來,看到我腳上的擦傷,媽媽沒有驚慌,而是問我疼不疼。我沒有回答,只是一個勁兒地哭。媽媽給我清洗了一下傷口,用創可貼幫我貼好,然后扶我坐到椅子上,看著我的眼睛說道:“男子漢,堅強點!”媽媽的話,讓我學會了堅強。
我最難以忘懷的是進入初中后的一件事。那天陰暗壓抑,天空灰蒙蒙的,北風裹挾著寒氣吹得人不禁寒戰連連。期中考試成績出來,看到分數的那一刻,我覺得生無可戀。媽媽有事不能來接我,讓我獨自回家,真是糟糕透頂。唉!我今天怎么這么倒霉啊!出了校門,與朋友道了別,我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北風將我的臉刮得生疼,但我毫無知覺。經過半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精疲力竭的我終于到家了。媽媽還沒回來,我開了門,打開了書房的燈,做起了作業。過了很久,我聽到了大門打開的聲音,我知道是媽媽回來了,喜悅浮上心頭,但一想到那可憐的考試分數,我的心又瞬間跌入了萬丈深淵。我放下筆,索性坐在書桌邊發呆。這時耳邊傳來一陣腳步聲,我知道是媽媽來了。房門打開的那一刻,一股奶茶的香氣迎面飄來,再定晴一看,原來是媽媽手里端著杯奶茶走了進來。“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不愛講話了?”媽媽看著我笑著問。聽到媽媽的話,我心中莫名難過,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媽媽在我身邊坐下,輕輕拉著我的手說道:“是不是考試失利了?”我點了點頭,媽媽接著說:“偶爾一次考試失利就打敗你了嗎?這奶茶聞起來是不是特別香,想知道原因嗎?”我機械地點點頭。“這奶茶之所以能散發芳香,就是因為它接受了近百攝氏度熱水的洗禮,又經過了數十次的攪拌。奶茶尚且如此,考試不也是這樣嗎?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斷跌倒,在爬起的過程中收獲的,失敗了,不氣餒,站起來繼續走,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媽媽相信你,這次小小的挫折不可能打敗你,重新站起來,加油吧!”
媽媽的話似一陣春風,吹散了我眼前的迷霧;似一盞明燈,照亮了我通往成功的道路。媽媽的話,讓我懂得了堅持才能收獲成功的道理。
媽媽,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點評
升格文審題準確,立意鮮明。全文圍繞“成長路上”“真好”等關鍵詞立意。通過回憶“我”在成長路上經歷的兩件事,深刻表現了成長路上母親對“我”的影響,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文章選材恰當,圍繞主題選取兩件事,精準解讀了“成長路上”這一關鍵詞。結構布局也巧妙,開篇點題,情感真摯;中間部分詳略結合,從兩個角度表現了媽媽對“我”的引導和關心。人物細節描寫十分細致,形象生動。環境描寫也運用得非常恰當,為烘托人物壓抑的心情做足了鋪墊。文章結尾點題,不僅使文章要表達的情感進一步升華,還做到了首尾照應,使得文章首尾圓合,情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