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覺得寫作難。難在哪里呢?難在不知道如何安排結構,導致寫出的作文結構混亂;難在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導致寫出的作文詞不達意;難在不會運用修辭,導致寫出的作文像一杯淡而無味的白開水。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同學們可先從模仿入手,等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再嘗試創新。
一、模仿:積累經驗,寫作入門
很多同學在開始寫作時,會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如何下筆。其實這并不能證明“你不擅長寫作”,只能說明“你寫作經驗不足”。這時可以從模仿開始,逐漸積累寫作經驗。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優秀文章就是同學們學習寫作的最好范文,可以從模仿課文開始,逐步掌握各種寫作方法。
(一)仿結構
結構指的是作文的開頭、結尾、段落之間的層次和過渡等。好的作文結構能讓讀者一目了然,知道作文寫了什么。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樹,那么結構就是這棵樹的枝干,有序的結構能讓這棵樹看起來更賞心悅目。而很多同學在結構安排方面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結構不完整,整篇作文看起來像拼湊出來的,過渡非常突兀;第二,結構混亂,強行加入一些無關的內容,讓讀者抓不住文章主線。想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模仿入手。
以“介紹一種事物”為例,有位同學想介紹自己家可愛的小貓,應該怎樣合理安排結構呢?課文《松鼠》或許能給我們一些靈感。課文開頭非常簡單地寫出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討人喜歡”是貫穿全文的主線;然后從外形、性格、行為、生活習性等方面具體寫了松鼠為什么討人喜愛。在寫小貓時,就可以模仿這種結構,即先用一句話寫出自己家的小貓是怎樣的,比如“小貓是一種非??蓯鄣男游铩薄D敲催@種可愛表現在哪些方面?可以從外形(圓滾滾的身體,又大又圓的眼睛等)、性格(活潑好動或溫順黏人等)、行為(用小爪子洗臉,喜歡曬太陽等)、生活習性(喜歡在夜間活動)等方面介紹。這樣寫出的作文結構一目了然,能讓讀者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線是“可愛的小貓”。
(二)仿語言
前面我們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樹,結構是樹的枝干,那么語言就是這棵樹的葉片。很多同學在寫作中會遇到這種情況:我有很多想法,寫作時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表達。這就暴露出了在遣詞造句方面的不足。同學們可以積累一些經典文章中的優美語言并進行仿寫,積累多了,使用熟練了,自然就生巧。
例如,在寫《我的心愛之物》時,一位同學寫了外公送給自己的小鴨子:“那嫩黃的絨毛,那小巧玲瓏的橢圓身形,那橙黃的扁嘴,那橘紅的腳,增之一分則嫌肥,減之一分則嫌瘦,淺之一分則嫌淡,深之一分則嫌艷?!笔遣皇怯X得很熟悉?這正是模仿了課文《白鷺》中描寫白鷺外形的句式。除了《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等課文中也有很多好詞好句,在日常學習中,可以多多摘抄和積累,并自主仿寫。比如,可以摘抄并仿寫《珍珠鳥》最后一句話“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如“寬容,常常營造出和諧的氛圍”“尊重,往往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三)仿修辭
把比喻、擬人、排比修辭等應用到作文中,能讓作文內容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但是很多同學在寫作時雖然運用了修辭,但并不恰當,導致寫出的作文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情況,也可以通過模仿提升修辭的運用能力。
以寫作《形形色色的人》為例,可以先看一看同單元的課文都是怎么寫人的。比如《摔跤》中,“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運用了比喻修辭表現了小嘎子的敏捷、靈巧;《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中,“他就很像一棵樹”,把主人公比作一棵樹,強調他的“挺脫”;《刷子李》中,“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把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比作表演,表現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同學們在描寫人物時,可以模仿課文中修辭的運用,寫出更加生動的句子。比如,一同學寫道:“我的奶奶就像春日里溫暖的陽光,給了我無盡的關愛。”“溫暖的陽光”使奶奶和藹可親的形象立刻躍然紙上。
二、創新:彰顯個性,表現自我
經常有同學問:“我明明積累了很多寫作素材,也通過模仿學了不少經驗,可寫出的作文還是不夠好,該怎么辦呢?”這類同學之所以覺得寫的作文“不好”,很可能是因為缺少了“創意”。因為沒有創意,明明是自己寫的作文,好像和別人寫的沒什么區別,讀起來千篇一律;也因為沒有創意,寫出的作文總好像缺少什么,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激發自己的寫作創意:
(一)立意創新
立意就是確定作文的中心和意圖,一篇好作文,一定有一個清晰的中心,而不是東拉西扯,沒有重點。那么如何在立意上創新呢?第一,以小見大,即從小的細節體現本質,讓立意更深刻;第二,推新出陳,學會從不同角度挖掘主題,找到更加新穎的立意。
例如,在寫《有你,真好》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立意:第一,以小見大。從生活小事入手,如從生病時“你”為“我”煮的一碗熱粥、下雨時“你”遞過來的一把傘等,表現“你”對“我”的關心;然后上升到這種關愛對“我”成長的積極影響,表現親情或友情的珍貴。第二,推新出陳??吹竭@個作文題目時,很多同學會想到寫身邊的人,比如老師、同學或家人,但有的同學有完全不同的視角,如寫清潔工,因為“你”的辛苦給“我”帶來了干凈整潔的環境,所以“有你,真好”;如寫一直陪伴自己的寵物,因為“你”給“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讓“我”懂得了責任與愛,所以“有你,真好”。
(二)素材創新
在確定立意后,就可以選材了,與眾不同的素材能展現創意,賦予作文內容以新的生命力。素材的選擇既要注意扣題、典型、真實,也要新穎,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垲}是指選擇的素材緊密圍繞作文主題,不能偏離主線;典型即選擇最能表現主題的素材,比如在面對兩個素材猶豫不決時,可以舍棄不夠典型的那個素材;真實即選材要符合實際,不管是寫人還是寫事,選擇自己耳聞目睹的素材,不要胡編亂造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創新。
例如,寫《多彩的活動》時,很多同學會選擇寫運動會、文藝演出等,雖然扣題,且典型真實,但是比較常見,不容易寫出新意。想在素材方面創新,可以選擇參加過的比較小眾的活動,比如做糖畫、手工編織等傳統手工藝活動,既新穎,又能寫出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也可以寫參加過的公益活動,比如探望孤寡老人、參與社區清潔活動等,既獨特又有意義。有的同學可能沒參加過類似的活動,那么就可以適當拓寬視野,活動并不局限于學校組織的活動,家庭活動也可以,比如郊游、家庭運動會等,都符合題意且比較新穎。
(三)寫法創新
寫法創新的方式有很多種:第一,在結構上創新,比如在寫敘事類作文時,先寫結果,設置懸念,再寫具體事件;第二,在細節上創新,比如寫某個場景時,不僅寫視覺感受,也從聽覺、嗅覺、觸覺等方面描寫;第三,靈活運用修辭,增加畫面感。
例如,在寫《那一刻,我長大了》時,開頭可以這樣寫:“身邊的人常??湮叶?,說我經常幫媽媽做家務,可誰能想到,曾經的我是那么任性。而這一切的轉變,都源于那一天?!边@樣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的思考:那一天到底發生什么了呢?從而產生繼續閱讀的興趣。在場景描寫上,可以運用多種感官,比如寫“天氣熱”可以寫視覺中的太陽、聽覺中知了的叫聲、自己的體感等,從而表現媽媽的辛苦;還可以運用適當的修辭:“那是一個夏日午后,太陽像個大火球一樣炙烤著大地,地面被烤得滾燙,腳踩上去都能感覺到熱氣通過鞋底往上冒。知了在樹上不知疲倦地叫著,仿佛也在抱怨天氣太炎熱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的任性和媽媽的辛苦一對比,感染力十足,也讓“我”的轉變更加合理。比起平淡的敘述,這種方式更能抓住讀者的眼球。
總之,想寫出好作文,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嘗試“從模仿到創新”。當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時,可以先從模仿入手。除了模仿經典課文的結構、語言、修辭,也可以模仿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在模仿中積累足夠的經驗后,可以嘗試創新,包括創立意、創素材、創寫法等。相信只要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每位同學都能寫出精彩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