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面結合是一種經典且實用的寫作方法,可以表現人、事、景等的形象狀態,充分表達觀點和抒發感情,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下面我們詳細介紹點面結合的應用方法。
一、點面結合寫景物
大自然中的美景琳瑯滿目,數不勝數,但是因為作文字數和要表達的內容的限制,無法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景物都詳細地描寫出來,所以要根據表達需求,恰當運用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描寫景物。具體來說,先要寫“面”的部分,即對景物進行整體描寫;然后重點寫“點”,就是選擇最有特點、最能表現主題的景物進行詳細描寫。“面”就像一幅畫的底色一樣,確定了畫面的整體感覺,能讓讀者感受到景物的氛圍;“點”就像一幅畫的核心,通過細節描寫,讓景物生動形象,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以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作者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開頭從整體描寫了小興安嶺森林的景象;接著,分別描寫了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如描寫夏季時,“樹木長得蔥蔥籠籠,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表現了夏季小興安嶺森林旺盛的生命力。“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太陽出來了,千萬縷耀眼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描寫了夏季不同時間段的小興安嶺森林氛圍。“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描寫了草地上野花的不同顏色,讓讀者能更加具體地感受到夏天小興安嶺的美麗。這種既有整體又有局部的寫法,不僅表現了夏天小興安嶺的整體面貌,還重點描寫了特別的景色,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一同學在描寫學校的花園時寫道:
學校的花園里特別有生氣:各種植物高低不同,錯落有致,構成了好看的畫面。花園邊上有很多大樹筆直地生長著,樹的枝葉相互交叉形成涼快的樹蔭。樹下有矮矮的灌木叢,排列得很整齊,像站崗的士兵那樣圍著花園,看著特別協調。中間的空地上長著大片青草,遠遠看去就像鋪著綠色的毯子,讓人想躺上去。花園角落里的月季花特別顯眼,開得正好,而且形狀不一。有的花瓣一層層包起來,就像害羞的女孩;有的大大方方開著,露出黃黃的花蕊,風一吹就輕輕搖晃,還帶著陣陣香味。月季旁邊有幾棵小雛菊,花小小的,但很精致,白色花瓣中間的黃蕊像小星星在草叢中閃爍,雖然不顯眼,但讓花園更好看了。偶爾有彩色的蝴蝶飛來,在花叢中跳舞,翅膀被陽光照得亮晶晶,讓整個花園更加活潑了。
這一段先整體描寫了花園的樣子,然后重點描寫了月季花叢和雛菊,表現了這兩種花的特點;最后一句又說飛來飛去的蝴蝶讓花園更有活力。這樣有點有面的寫法,既表現花園的整體特點,又展現了花園的細節,既生動又形象。
二、點面結合寫場面
場面描寫,就是對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生活中常見的場面有勞動場景、運動會、足球比賽或者演唱會等。描寫場面時,可以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首先整體介紹場面,讓讀者知道整體場景是什么樣的,在什么環境,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然后再重點針對某些細節,如挑選某個具體人物,細致描寫其動作行為等。這樣寫出的文章既有整體的氣氛,又有具體的細節,有點有面,能增強文章內容的互動性,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在描寫戰斗的場面時,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法。第二自然段“為了拖住敵人…橫七豎八地躺著好多敵人廠體”,整體描寫了戰斗的場面,能讓讀者了解戰斗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感受到戰斗的激烈和八路軍戰士的勇敢。其中具體寫了幾位戰士的表現,比如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還有胡德林、胡福才兩個小戰士,突出了每個人的特點。班長的冷靜指揮、副班長的大吼、戰士使勁扔手榴彈、兩個小戰士認真瞄準等細節,讓讀者清晰地了解了五壯士的形象,感受到了他們的勇敢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一位同學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了學校運動會接力賽的場面:
運動會當天,當接力賽即將開始的通知從廣播中傳來時,整個操場瞬間化作沸騰的海洋。環形跑道周圍簇擁了許多觀賽同學,他們的臉上充滿期待和緊張的表情。只見參賽選手弓身站在各自的賽道上,個個摩拳擦掌,像即將離弦的箭一般蓄勢待發。發令槍響的剎那,第一棒選手就像火箭般飛奔了出去。各班的啦啦隊都大聲喊著自己班參賽同學的名字,為他們加油助威,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在操場上空回蕩著。有的同學拿著彩旗使勁揮動,給選手鼓勁;還有的同學又蹦又跳地喊叫,顯得特別激動。
我們班的李明拿到接力棒后,雙腳就像踩著風火輪,快速向前沖去。他雙眼盯緊前方,表情非常專注,用盡全力奔跑著。幾十米外的,王強已經擺出完美的接棒姿勢——左足尖點地,身體向前彎曲,右手如鷹爪般向后探出,雙眼緊緊町著李明手中的接力棒。等到李明快跑到面前時,王強猛地抓過接力棒,跑起來像閃電一樣。
其他班級的選手也不甘示弱,大家你追我趕,比賽特別激烈。在沖刺階段,所有選手都竭盡全力向終點線飛奔而去。
在這個片段中,小作者先整體描寫了接力賽的情況,包括觀賽同學和參賽選手的情況,表現了接力賽現場既熱鬧又緊張的氛圍。接著重點描寫了季明和王強兩個同學的表現,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參賽同學的努力,仿佛親歷了這場別開生面的接力賽。
三、點面結合寫活動
通常情況下,某種活動都是很多人一起參加的,寫作時需要先介紹整個群體的表現,也就是所說的面。但是如果把參加活動的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寫進去,就顯得內容混亂且沒有重點了。所以,要在整體介紹活動的大致情況后,挑選一兩個比較典型的人物詳細寫,比如他們說了什么話、面部表情怎么樣、具體做了什么動作等細節,這就是點。點和面結合起來,既能寫出活動的整體情況,又能表現出活動中重要的人和有意思的場面,讓內容更加豐富,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如,小學教材里的《司馬光》雖然篇幅短,但是恰當運用了點面結合的表現手法。“群兒戲于庭…眾皆棄去”屬于面的描寫,寫很多小孩在院子里玩耍,一個人掉進缸里,其他人都嚇跑了,讓讀者了解事件背景和整體情況。“光持石擊甕…兒得活”則重點描寫了司馬光用石頭砸缸的動作,表現了他的冷靜和聰穎,讓司馬光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以“大掃除活動”為題的寫作訓練中,一同學寫道:
今天下午我們班大掃除。教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所有同學都參加了。有的同學掃地,有的同學洗抹布,還有的同學站在桌上擦窗戶。勞動委員在教室里走來走去,邊指揮邊說:“大家要把教室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同學們聽了更賣力了。張紅同學彎著腰,兩手抓著掃把,一下下把垃圾掃到一塊兒,頭上都出汗了也沒停下,一直低頭掃地。旁邊李剛同學站著腳,拿著抹布仔細擦著窗戶,任何一個污漬都逃不過他的法眼。經過大家的一番努力,教室變得窗明幾凈,課桌擺放得很整齊,地上一點兒灰塵都沒有,窗戶亮得都能當鏡子了。同學們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都高興地笑了。
這個片段先介紹了大掃除的整體情況,讓讀者能感受到勞動場面的熱鬧和同學干活的積極性。第六、七兩句重點寫了張紅和李剛兩個典型,表現出他們干活賣力和認真。接下來又是整體描寫,展現了同學們的勞動成果一一教室變得窗明幾凈。最后表明了掃除活動的意義,升華了主旨。
四、運用點面結合手法的注意事項
第一,點和面的描寫缺一不可。寫作時,可以先整體介紹描寫對象,讓讀者先了解大概情況,再詳細寫重點的地方。這樣寫出的文章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有利于讀者在了解整體的情況下更好地理解重點。
第二,必須主次分開。在點面結合時,不要平均分配筆墨,要根據需要詳寫重點部分。比如詳寫能夠表達主題和作者情感的內容,不重要的內容略寫。這樣可以讓文章主題更明確,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三,要寫出氛圍感。不同的場景,氛圍是不一樣的,如新年要開心熱鬧,拔河比賽特別緊張。要描寫人物的對話、動作及面部表情,還有周圍的環境,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容易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第四,層次要清晰。在描寫時要按照一定順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等。這樣寫出的文章會層次分明,可以讓讀者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