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景物描寫猶如文學的靈魂,既能承載敘事,又蘊含情感。景物描寫是提升作文表現力的重要手段,既能增強文章的畫面感,又能深化主題。景物描寫生動了,文章才具有讓讀者心動的魅力。那么,如何描寫好景物呢?下面以“校園一景”為話題的寫作為例進行簡單闡述:
一、寫景物的局部,抓細節特征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自然風景也都有其獨特的神韻,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無法用有限的文字描寫校園的景物,因此要抓住校園內景物的獨特之處,找到這類景物與其他景物的不同之處,用有限的文字,寫出景物的個性與神韻。在描寫過程中,要準確應用修辭,讓描寫更生動,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在《與朱元思書》一文中,作者就在描寫“異水”時著重對“縹碧”的特點進行了描寫,表現了異水的靜態美:
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余。
在后續的描寫中,作者為了表現水流的迅猛與湍急,用夸張修辭—“一瀉千里”,給讀者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多種描寫手法的應用,將異水的靜態美與動態美展現出來,寫出了異水的特性。寫“校園一景”這一話題,就要先明確描寫的具體場景是什么。校園中有許多值得描寫的景物,如操場、花壇、圖書館、教室走廊、涼亭、老樹等。為了進一步體現景物的細節特征,在描寫過程中要選擇局部景色進行拓展,而不是對校園環境進行綜合描寫,這樣能集中筆墨,深入刻畫細節,使文章更生動。比如,描寫操場時,可重點描寫操場上的跑道,寫跑道上的幾片落葉、草坪上的露珠,或者晨練的學生,通過景物描寫展現日常生活細節。如果寫花壇,則可描寫其中盛開的花朵、花叢中的蜜蜂,或花壇邊的小徑。
二、調動各種感官,讓景物描寫更生動
提到寫景,我們大多想到的是寫眼晴看到的,但如果只寫眼見之景,那么文章就會過于單調。想讓景物描寫更生動,就要調動感官,從視覺、觸覺、聽覺等角度對景物進行全方位描寫,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朱自清在《春》中,從觸覺、嗅覺及聽覺等方面對春天的風進行了描寫,將春風比作母親的手,使讀者仿佛感受到了春風的溫暖。并通過寫風中的流水聲、鳥鳴聲,借助聽覺對春天的勃勃生機進行了描寫,讓人能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寫“校園一景”這一話題,為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要應用多種描寫技巧。比如在描寫校園中的植物時,可將花朵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將大樹比喻成經歷滄桑的老人,以賦予景物情感和生命力。為了增強描寫效果,還可采用對比手法,比如在描寫花壇中的花朵時,可將花朵盛開的樣子和凋零的樣子對比,以突出景物的變化。想把景物寫得更立體,就要突出多種感官描寫,但也不能忽視視覺上的細節,在描寫校園景物時,要對景物的顏色深淺變化、光線明暗、形狀變化等細節進行描寫。而在描寫觸覺時,可通過對溫度、觸感等的描寫,表現景物的質感。此外,還可通過嗅覺,對空氣、草香、泥土的氣息進行描寫。這可以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更加真實的體驗。
三、寫作有序,讓景物描寫有條理
一篇條理清晰的文章能給讀者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在描寫景物時可按照空間或時間順序。比如按照空間順序,可通過觀察點的改變,自上到下、從里到外、由遠及近地描寫景物,以免讀者在閱讀時感到雜亂無章。如果按照時間順序寫,則可以表現景物在不同時間的變化,可按照早中晚、春夏秋冬等時間順序寫,展現景物的變化。比如老舍先生在《濟南的冬天》中圍繞“妙”字寫雪,突出了“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展開,把雪在不同地點的色、態等一一展現出來。
描寫校園的景物,要先梳理想描寫的對象,并按照一定次序寫。寫作前須先列出大綱,弄清想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什么主題,然后再寫。以描寫操場為例,可先寫操場的輪廓和位置,再集中寫操場上的具體事物,最后聚焦特定事物。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寫作,不僅能讓文章結構清晰,還能讓讀者逐漸進入場景,感受到景物的層次感。
四、動靜結合,讓景物描寫更有靈性
在寫作過程中,如果一味描寫靜態景物,文章又會顯得呆板;如果一味寫動態景物,文章又會顯得雜亂。自然界中的景物,有的相對靜止,有的在不斷變化,所以既要表現景物的靜態美,也要展現景物變化的動態,動靜結合,表現景物的多姿多彩。比如在《三峽》中作者描寫春冬之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景象,“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壯觀。
寫“校園一景”也可采用這種寫作手法,讓文章更加立體。在描寫具體場景時既要描寫動態元素,也要融入靜態細節。比如,可這樣描寫操場的景觀:“操場上,幾名同學正在打籃球,球在陽光下劃出一道弧線,精準地落入籃筐。”這種動態描寫展現了同學們在操場運動的景象。在描寫的過程中,要合理選取動靜結合的場面,體現動靜元素的對比。比如,以寫教室為例,可先描寫上課鈴聲響起后同學們的狀態:“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迅速回到座位,教室里瞬間安靜了下來。”隨后,對上課后窗外的景物進行描寫:“窗外樹上的小鳥嘰嘰喧喳地叫著,提醒我們新的一節課開始了。”這種對比寫法在表現教室內部秩序的同時,對大自然的景物進行了描寫,展現出同學們日常上課的場景。
此外,在描寫景物時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還要把握文章的節奏,表現動態景物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靜態描寫,這樣才不會讓作文顯得單調。比如,描寫校園操場,可先寫清晨操場上的寧靜,之后寫幾個早到的同學來到了操場,開始跑步,腳步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這樣的動態描寫不僅能增強文章的節奏感,還能讓文章張弛有度。
五、情景交融,讓景物充滿意蘊
只有融入情感,寫出的景物才會生動;只有描寫具體景物,情感才有所寄托。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要做到物中有我,景中見情,如此,文章才能意蘊豐富。
這說起來簡單,實際應用時還需要通過具體情境來表達情感。如此,讀者不僅能感受到場景的細節,還能從中體會到我們要表達的情感,進而讓文章更有感染力。寫“校園一景”這個話題,要在景物描寫中融入真情實感,讓讀者通過景物描寫感受到我們的情感。比如,可這樣寫雨天的教室:“雨水打在教室的窗戶上,發出‘啪啪’的聲音。我坐在座位上,望著窗外模糊的景象,心里卻感到一種莫名的寧靜。”這樣的描寫不僅能向讀者展示雨天教室內的氛圍,也通過對雨滴的描寫表達了內心的平靜。此外,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氛圍,不僅可以增強文章的韻味,還可使想表達的情感符合當時的情境,進而突出主題。最后,景物描寫要盡可能貼近日常生活,可對常見景物進行藝術加工,使作文更有感染力,引發讀者共鳴。比如,可這樣寫放學后的校園景色:“夕陽的余暉灑在操場上,整個校園都被染成了金色。我和同學們一起走出校門,心里充滿了對明天的期待。”這樣描寫不僅能展現放學后的校園之美,還可以從側面表現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態。
佳作展示
操場
校園中讓我最留戀的地方,莫過于操場了,因為那片空間里承載著我的汗水與歡笑。
清晨,陽光灑在操場上,整個校園在這一刻蘇醒了。草葉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仿佛一顆顆小星星在陽光下閃著微光。遠處的跑道在晨光中顯得格外醒目,仿佛一條通往未來的路,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早上的操場是安靜的,只有幾只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仿佛在為新的一天打氣。偶爾會有幾個早到的同學在跑道上慢跑,腳步聲在空蕩蕩的操場上顯得格外清晰。他們的身影被晨光拉得很長,仿佛一幅剪影,定格在校園的塑膠跑道上。每當站在操場邊,我的心里就會莫名地升起平靜與滿足之感。
到了中午,操場就熱鬧起來。陽光變得更熱烈,整個操場都被照得亮堂堂的。籃球場上傳來陣陣歡呼聲,幾個同學正在打球,球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孤線,最終準確地落入籃筐。跑道上,有三三兩兩的同學散步,一邊走一邊聊天,笑聲在空氣中回蕩。草坪上,幾個女生坐著,手里拿著書,偶爾抬頭看看天空,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操場就像一個舞臺,每個人都在演繹著自己的故事。
傍晚的操場則是另一種韻味。夕陽的余暉灑在操場上,整個校園都被染成了金黃色。跑道上,幾個同學在跑步,他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仿佛在與時間賽跑。遠處的教學樓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仿佛在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我常常坐在草坪上,望著這片被夕陽籠罩的操場,腦海里則對過去的一天進行總結與反思。夕陽的光溫暖而柔和,仿佛在告訴我,無論這一天多么忙碌,最后都會有一個金色的結尾。
雨后的操場別有一番風味。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草皮被雨水洗得鮮綠。水洼仿佛一面鏡子,倒映著天空的影子。幾個小孩在水洼邊嬉戲,笑聲在雨后清新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清脆。操場上的一切都在這一刻變得輕盈而美好,仿佛一切煩惱都被雨水沖刷掉了。
操場不僅是鍛煉身體的地方,更是釋放心靈壓力的場所。在這里,我們奔跑、歡笑。每次站在操場上,我都覺得自己離天空更近了一步,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那片蔚藍的天。操場上,有我們的青春,有我們的夢想,也有我們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點評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操場,展現了操場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色。對生活細節的描寫,能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文章主題積極,聯想自然,內容充實,感悟深刻,不失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