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5-0136-04
在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理念也出現變化,現階段,音樂教學中鼓勵學生的自發探究學習,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基于此,文章概述了以自發探究為基礎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自發探究的內涵及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自發探究的內涵
自發探究是指個體以內在動機或興趣為基礎,自主進行探索學習或尋求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一種過程。在教學領域,自發探究主要強調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培養其批判性思維、鼓勵其創造力的不斷發展,在探究過程中,不應受到外部的強制性干預,即教育者要通過引導使學生自由選擇探究的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自發探究理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第一,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自發探究理念下,小學音樂教學會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為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思考,音樂教師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自身則轉變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道路上的指引者,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學習成果,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從而培養其音樂愛好。比如,學生在自我摸索音樂作品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審美傾向,在學習同類音樂作品時其積極性也會更強。
第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推動學生自發探究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音樂教師也會積極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其形成創造性思維,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比如,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不同樂器的聲音,學生會發現樂器演奏的本質特征并形成獨特見解,這種學習思維能夠支持學生今后在音樂學科中持續深入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第三,發掘學生的音樂天賦。音樂藝術的內容十分繁雜,每一類聲樂、每一種樂器類目中都包含了許多子類別內容。音樂也具有創造性、多樣性特點,其呈現的形式極為豐富,而音樂教學中以自發探究為理念引導學生學習,可以使學生接觸更多元的音樂元素,在某個分支領域中,就容易發掘學生的音樂天賦,比如,在觀察學生自我學習時能夠發現,部分學生擅長流行唱法、部分學生則擅長美聲唱法,教師可以借此為學生指明今后學習音樂的方向。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從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現狀來看,目前的教學尚存在一些薄弱點。比如,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意識受到抑制,盡管音樂學科相比于語文、數學等學科對小學生的吸引力更強,但許多教師仍然會設計較為固定的學習任務與流程,而不同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其個性存在差異,這種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最終音樂教學成效也欠佳。再如,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忽視音樂教學的本質,耗費較多精力設計音樂學習活動,整個活動過程也較為生動有趣,但學生卻難以真正學習到音樂學科的知識,對學生音樂技能的提高也沒有明顯幫助,教學目標難以達成。
三、基于自發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合理設計課堂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后續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熱情。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音樂學習的特性、習慣以及實際需求來合理設計課堂導人環節,其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利用生動故事吸引學生學習
喜歡玩耍和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引導學生自發探究學習,在設計課堂導人環節時就可利用故事作為導學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思考音樂知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愛唱歌的杜鵑》時,由于該歌曲本身的旋律、歌詞以及音樂情緒都容易理解,其展現出杜鵑活潑生動的形象,從側面表達出對春天的喜愛。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歌曲營造的氛圍,教師可以將其轉化為一個短篇故事,在教學知識內容引人之前為學生講述故事,如“有一只可愛的杜鵑鳥,它特別喜歡唱歌,尤其是在春天來臨時,它會到小女孩的窗前和身邊唱歌,發出‘咕’的叫聲,十分美妙,表達杜鵑鳥內心的喜悅和歡樂,聽到杜鵑鳥的歌聲,能夠讓小朋友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猶如身處青翠的山谷中聽到杜鵑回蕩不息的美妙歌聲,現在讓我們來聽一聽杜鵑鳥是怎么唱歌的吧!”在故事的引導下,學生會快速產生聯想,開始思考杜鵑鳥的“歌聲”是怎樣的,也會對之后學習的內容更加好奇。隨后,教師就可以順利帶領學生跟練歌曲,講解四分與八分音符的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能夠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提高。
2.通過文化內容規范學生學習
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與演唱、演奏等技能,更要通過音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觀,使學生形成正確思維和良好的學習意識。因此,在基于自發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為合理設計課堂導人環節,也可通過文化內容來規范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時,音樂教師可以先發掘其中蘊含的紅色文化元素,講解紅色文化相關內涵,主要介紹“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含義,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的思想,讓學生明白,作為新時代社會的接班人,要不畏困難、堅持不懈、時刻準備、勇敢前行。教師也可讓學生了解一些優秀兒童少先隊員的事跡,為學生樹立精神榜樣,激發其紅色熱情,在之后學習歌曲的演唱時端正思想態度,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實現自發探究,使得音樂教學更加深入。這種課堂導人環節的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還兼備德育的成效,能夠達到音樂育人的作用。
3.借助合理問題啟發學生學習
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可以將問題作為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與自發探究學習的支撐,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保證問題具有合理性,問題的難度不能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還要對學生產生啟發作用,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大樹樁你有幾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今年幾歲,學生紛紛表示自己今年9歲、10歲等。隨后,詢問學生:“你能猜一猜老師今年幾歲了嗎?\"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以順利引出本堂課作品教學的關鍵詞“年齡”,之后再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的年齡可以用數字來進行表示,那你知道自然界中大樹的年齡用什么表示嗎?”學生對此會十分好奇,教師可以引入歌曲《大樹樁你有幾歲》,讓學生學習演唱的同時,還能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了解判斷大樹樁年齡的方法,使音樂教學的成效更加突出。
(二)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音樂以自發探究為基礎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需有效推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結合自身學情主動調整學習的規劃策略,逐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音樂教師有必要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提供更多機會,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1.構建情境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以情境為基礎構建音樂教學活動,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強學生的自發學習意愿,促使其發散思維,使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意境理解能更為準確,進而為學生系統性學習音樂知識奠定良好基礎。在情境活動設計中,小學音樂教師要采用開放性、現代性思想,全面整合并開發教育資源,應用視覺資源,促進視聽結合,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音樂教學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太陽出來了》時,教師可以依據歌詞中描寫景色,在網上收集一些圖片、視頻等資源,再制作成微課,教學時直接進行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太陽落下與出來”“月亮出來”“星星把眼眨”“小河流水”“天上飄著白云”“窗前喇叭花”等自然景色的美好,同時,讓學生玲聽歌曲,使學生將腦海中的想象實體化,營造一種活躍的音樂學習氣氛。在情境構建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發探究應當用哪種情緒和心情演唱歌曲,把握音樂的節奏與表現要點,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與音樂鑒賞能力。
2.組織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
游戲元素對小學生的吸引力較強,在小學許多學科的教學工作中都會設置游戲活動,小學音樂教學中,同樣可以組織游戲活動來提高學生自發探索的意識。游戲活動的設計要注重靈活創新,也要保證其具有可行性,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音樂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快樂寶貝》時,教師可以結合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組織學生開展“為歌曲設計表達動作”的互動性游戲,讓學生反復聆聽音樂,把握好其節奏特點,再即興做出動作,跟著音樂的旋律展示自我,如此也能使學生對歌曲演唱的自主探究學習更為投入。
再如,組織學生開展“自制小樂器”的游戲活動,之前,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各種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如小號、圓號、手鼓等,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這些樂器發聲的原理。隨后,為學生準備紙盒、皮筋、飲料瓶、棉布、塑料板、鋼絲、鉛筆以及彈簧夾等材料,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自行制作樂曲,整個過程學生會自發探究樂器的知識,還會開拓思考,積極參與到手工游戲活動中,有學生嘗試制作出塑料鼓、紙板琴等,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充分理解樂理,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為延伸游戲活動的學習面,音樂教師也可讓學生試著用自己制作的樂器演奏之前學習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充分培養學生的樂感。
3.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在自發探究的要求下,小學音樂課堂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對此,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也不可或缺,可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這類活動能夠使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更為深入,還能開拓學生自發探究的思路,同時也利于突破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增強學生獲得感,使其更加主動地開展學習。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蝸牛與黃鸝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幾人為一個小組合作進行表演活動,該篇歌曲的學習可以音樂劇表演形式劃分為三場,分別是“黃鸝鳥的歌”“蝸牛的歌”“蝸牛與黃鸝鳥”,每個小組的學生可以自行分配其中的小動物角色,再通過合作探討來設計“黃鸝鳥唱歌”“蝸牛唱歌”“小動物爭吵”“蝸牛摘葡萄”“道歉”“合唱”等表演環節。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其自發探究的意識十分強烈,為了保證表演效果,會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熱情交談。音樂教師則可進行巡視,觀察每一個小組的合作情況,在學生表演后給出客觀評價,肯定其學習的成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音樂教學質量。
(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各學科教學落實評價工作,以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評價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具有改善教學、激勵學習的積極作用。除了常見的教師評價主體,也要讓學生成為新的評價主體,以更加多樣的標準綜合評價小學生音樂課堂學習的成果,讓學生明晰自身學習的優缺點,產生更多思考,激發自主探究。
例如,演唱練習后,鼓勵學生以個人獨唱、兩人合唱以及多人合唱的形式進行表演,表演的形式也不固定,可以直接唱歌,也可由學生自行設計舞蹈動作、故事情節等,使學生多角度發揮創造力。隨后,教師可安排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表演效果,可以采用多人打分求平均值的方式,以保證評價的客觀和公正。學生也可對自己的表演做出評價,考查學生對自身學習探究能力的認識,若為合作學習,則鼓勵小組內相互評價,使學生參與活動學習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此外,在開展評價時也不能只圍繞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其綜合素質,對于一些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較差,但學習的主動性較強、參與互動也十分熱情,教師可以及時做出鼓勵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以增強其音樂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在之后的自發探究中更為積極,持續鍛煉學科學習的素養。
(四)構建開放型的自發學習平臺
基于自發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除了最為常規的課堂教學環節優化,音樂教師也可拓展學生的自發探究學習路徑,為其構建開放型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可以在課后繼續實現高質量的自主學習。對此,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來搭建教學平臺。
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借由先進技術為學生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將日常音樂教學的知識整合為自主學習的微課資源上傳到平臺中,使學生可以隨時查看并學習,教師也可持續搜集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并在平臺中展示,讓學生進行賞析,涵養其審美觀念,作品的形式可豐富多樣,包括經典兒童音樂、民族歌謠以及音樂家的短篇故事等,這些作品資源能讓學生自發探究的欲望更加強烈,利于其深入學習音樂知識并開闊眼界。平臺可以設計多種自主學習模塊,如基礎知識學習、演唱練習、多種風格音樂的主題學習等,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的不同需求。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的《共產兒童團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我是人民的小騎兵》等音樂作品之后,教師可以在線上平臺中設計一個“紅色歌曲”主題的學習模塊,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宜學習的紅色歌曲,讓學生自發探究歌曲中傳遞的精神和品質,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應用自發探究理念,對學生音樂愛好的培養、音樂素養的提高以及音樂天賦的發掘都十分有利。文章提出了基于自發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方法,包括合理設計課堂導入環節、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搭建教學的多元評價機制、構建開放型的自發學習平臺等,希望此研究對相關教育者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張軍,程紫含.核心素養本位下小學音樂智慧型課堂教學探究[J].中華手工,2021(2):104-105.
[2]林夢.體驗式教學理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融入[J].黃河之聲,2021(13):95.
[3]王丹.讓音樂走入學生心靈—基于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創新教學淺析[J].黃河之聲,2021(6) :122.
[4]劉志勛.小學音樂“自主·合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華夏教師,2021(36):45.
[5]朱燦燦.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21,39(8):157,160.
[6]周紅蓉.巧創一片演藝天空——論小學音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表演的方法[J].北方音樂,2021,38(10)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