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5)07-214-04
Breeding of a new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 Jinlu No. 6
LIXia',ZHANGHui',ZHAOMeihua2
(1.TaiyuanualToteionicentenialfricui AgriculturalUniversityiyuan3oo31,hanxi,Cina)
Abstract:Chinesecabbage JinluNo.6isamid-earlymaturing hybrid varietydevelopedbycrosing themale sterile line CMS20-13-1and the inbred line15YH-13-2-1-2.Thiscultivar completes its growth cycle in 60 daysunder autumn open-fieldcultivationinJnzhong city,Shanxi province,exhibitinganuprightshort-cylindricalplantstructurewithplant heightof 32cm and spread of 52cm .Itscompact head features tightlywrapped dark green outer leavesand pale yellow inner leaves,forminga cylindrical shapemeasuring 26cm in heightand 13cm in diameter,with averagesingle head mass of 2.01kg and marketable yield rate of 75.0% .Designed for high-densityplanting,it achievesa net yield of 6300-6800kg per 667m2 .It has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excellent quality,and is resistant to storage.It contains 58.28mg?100g-1 vitamin C content, 2.33%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crude fiber content of 0.51% ,drymatter content of 5.26% .It is suitable for autumn planting in northern and central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Chinesecabbage;Newcultivar; JinluNo.6; F1 hybrid
1育種目標
大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pekinensis)又稱黃芽菜、白菜,起源于我國[1-2],是我國具有代表性、創造性的特色蔬菜,也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我國大白菜全年播種面積約180萬 hm2 ,占全國蔬菜總播種面積的 15% 左右,主要分布于黃淮海地區及東北平原的露地種植區。山西省作為北方地區秋季白菜露地生產優勢區域,種植集中于普中盆地,年均產量320萬t,其中耐旱品種晉白菜3號占比為 65%[5] 。近年來,隨著蔬菜產業結構的調整、保護地蔬菜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和家庭人口變化,大白菜由過去的生育期長、耐貯運和大中型向生育期短、品質型和小型化及多元化需求發展,栽培模式也由秋季一茬發展為春夏秋冬全年生產,周年供應,目前生產上種植面積較大的秋早熟大白菜金秋65、科萌55等,存在品質、葉球商品性不佳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所在育種團隊以生育期短、小型合抱、優質、商品性好等特性作為大白菜新品種選育目標[89],選用生育周期、性狀表現等特征較為相似的金秋65作為對照品種,利用豐富的種質資源,采用先進育種技術手段,培育出大白菜新品種晉綠6號。
2 選育過程
2.1親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CMS20-13-1來源于陜西金秋70大白菜的不育源CMS065,2010年與自主培育的自交系11-13-1共同充當輪回親本,于2010—2015年經過5a(年)5代回交選育,培育出遺傳穩定性良好的雄性不育系。該不育系生育周期約60d,植株直立,株高 30~35cm ,開展度 40~45cm ;葉球呈典型短筒狀,外部葉片綠色,內部葉片淺黃色,平均單株凈質量 1.5kg ,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病毒病、軟腐病。
父本15YH-13-2-1-2來源于青島秋黃大白菜15YH,于2010—2015年經過5a5代單株自交選擇,結合群體混合選擇,培育成良好的自交系。該自交系生育周期約57d,葉球呈典型短筒狀,外部葉片深綠色,葉脈較明顯,內部葉片淺黃色,葉球緊湊,抗逆性強,配合力強,單株凈質量 1.3~1.7kg 。
2.2 選育經過
2016年春季以不育系CMS20-13-1等為母本、自交系15YH-13-2-1-2等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93個,秋季開展組合測定工作,其中, CMS20–13–1× 15YH-13-2-1-2組合在所有組合中表現突出,產量高、商品性好、抗逆性強,被篩選確定為中選組合。2017—2018年進行大白菜新品種比較試驗,CMS20-13-1×15YH-13-2-1-2組合表現為生長整齊一致,抗病、豐產。2019一2020年在太原市陽曲縣、清徐縣和大同市云岡區等地進行區域試驗,2020年秋季在大同市云岡區、清徐縣、榆次區、應縣等地進一步開展生產性試驗,均表現較好。2023年3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定名為晉綠6號,登記編號為GPD大白菜(2023)140012。
3選育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2017—2018年秋季在晉中市榆次區東陽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金秋65為對照品種,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 28m2 ,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采用露地直播方式,播種期8月1日,收獲期9月30日。試驗結果(表1)表明,晉綠6號2a平均生育期60d,與對照相當, 667m2 凈菜產量 6237.63kg ,比對照顯著增產 6.66% 。
表1晉綠6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Table1 CultivarcomparisonresultsofJinluNo.6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與對照在0.05水平差異顯著。下同。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difference withthecontrolatO.O5 level.Thesame below.
3.2 區域試驗
2019一2020年秋季在太原市陽曲縣、清徐縣和大同市云岡區3個試點開展區域試驗,以金秋65為對照品種,露地直播,試驗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 60m2 。試驗結果(表2)表明,晉綠6號2a平均 667m2 產量 6655.0kg ,比對照顯著增產 7.8% 。
表2普綠6號區域試驗結果
Table2 Theresultsofregional testofJinluNo.6
表3晉綠6號在生產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3.3 生產試驗
2020年秋季分別在大同市云岡區、太原市清徐縣、晉中市榆次區、朔州市應縣等地開展生產試驗,露地直播,各試驗小區面積 420m2 ,以金秋65為對照品種。播種期為8月1日,收獲期為10月2日。試驗結果(表3)表明,晉綠6號平均 667m2 產量 6380kg ,較對照增產 6.2% 。
3.4 抗病性鑒定
2020年,委托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對金秋65、晉綠6號進行了苗期抗病性鑒定檢測,鑒定方法按照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提出的“白菜苗期3種病原復合接種多抗性鑒定方法\"進行,檢測結果(表4顯示,晉綠6號霜霉病、病毒病和黑腐病的平均病情指數分別是13.56、19.03、12.79,對照品種金秋65霜霉病、病毒病和黑腐病的平均病情指數分別是26.07、20.26、16.78,晉綠6號3種病害的病情指數均低于對照,且達到抗病(R)水平。
3.5 品質鑒定
2021年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對晉綠6號進行品質檢測。檢測結果(表5)表明,晉綠6號維生素C含量 (ωψ ,后同)為 58.28mg?100g-1 ,可溶性總糖含量為 2.33% ,粗纖維含量為 0.51% ,干物質含量為 5.26% ,對照金秋65維生素C含量為57.36mg?100g-1 ,可溶性總糖含量為 2.30% ,粗纖維含量為 0.57% ,干物質含量為 5.08% ,晉綠6號品質性狀均優于對照。
3.6 DUS檢測
2020一2021年,委托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濟南)分中心對晉綠6號進行了DUS測試,測定依據為《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大白菜》(GB/T19557.5—2017)。檢測數據(表6顯示,晉綠6號呈現出特異性、一致性及穩定性的特征。
表4晉綠6號大白菜品種抗病性鑒定結果
Table4 IdentificationresultsofdiseaseresistanceofJinluNo.6
表5晉綠6號品質檢測結果
Table5QualityanalysisresultsofJinluNo.6
Table6MaintestingtraitsofJinluNo.6
表6普綠6號主要測試性狀
4品種特征特性
晉綠6號為中早熟大白菜新品種,露地種植生育周期60~65d。植株短筒直立,株高約 32cm ,開展度約 52cm ,生長勢較強,外葉綠色,葉背茸毛少,泡狀突起較大,葉緣波浪較小,內葉呈淺黃色,葉球呈短筒狀,且緊密合抱,葉球縱徑 26cm 、橫徑13cm , 667m2 凈菜產量 6300~6800kg 。抗大白菜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品質佳。適宜山西北部及中部(如大同市、朔州市、太原市、晉中市)等地秋季栽培。該品種春季種植易引起抽臺,應避免春季種植(詳見彩插6)。
5 栽培技術要點
在太原、晉中等地大白菜播種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期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其他地區需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及種植習慣選擇適宜播種時間,要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保證穩定高產。 667m2 施入有機肥 3000kg 左右、三元復合肥50kg 左右,深翻后平畦或起壟栽培,株距 35cm 左右,行距 45cm 左右, 667m2 留苗3300~3700株。幼苗長到6~8片真葉時及時定苗,結合中耕除草,并適度蹲苗,在蓮座期、結球期隨水各追施復合肥 10~
20kg ,酌情補施鈣肥,收獲前7~10d停止澆水。病蟲害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主要防治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等病害,同時防治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蟲害。
參考文獻
[1] 張佳,王偉仁,王小軍.大白菜新品種龍城二寶的選育[J].中國瓜菜,2023,36(10):141-144.
[2] 馮健起,丁聰,生園園,等,陳慶中晚熟大白菜新品種開蔬五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23,36(9):140-143.
[3] 徐學忠,胡靖峰,楊紅麗,等.大白菜新品種云春白4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20(8):89-91.
[4] 王建軍.我國大白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果菜,2020,40(07):80-82.
[5] 齊仙惠,盛麗君,吉康娜,等.山西省大白菜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現代園藝,2024,47(20):54-55.
[6] 張鳳蘭.大力發展大白菜生產和消費新模式[J].中國蔬菜,2008(1):9.
[7] 趙美華,侯崗,梁藝,等.大白菜新品種晉綠7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23,36(12):137-140.
[8] 張鳳蘭,于拴倉,余陽俊,等.“十三五\"我國大白菜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21(1):22-32.
[9] 王小軍,齊仙惠,巫東堂,等.山西省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山西農業科學,2020,48(7):114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