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崩L本作為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兒童讀物,貼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文提出以繪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包括創設閱讀情境、還原故事場景、豐富繪本語言、開展表達活動、設計閱讀問題五點策略,以期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推動幼兒綜合發展。
繪本作為貼合幼兒認知特點、發展特點的讀物,被廣泛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繪本是圖畫與文字的集合體,圖畫豐富有趣,語言簡單凝練,不僅能激發幼兒感官系統,還能調動幼兒對文字符號的了解和對語言表達的興趣,是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可以繪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但要注意應用途徑,避免運用具有機械性、刻板性、小學化的育人方法,需要圍繞趣味、直觀、引導等關鍵詞設計繪本閱讀活動,保障活動的
科學性、有效性。
一、以繪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勢
(一)繪本內容優勢
通過皮亞杰認知理論可知,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能夠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符號功能,憑借表象進行思維。簡單而言,其認知活動需要依托感知覺和具體事物。要想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就要以幼兒認知特點為切入點,探究具體育人方法。眾所周知,繪本內容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不僅能激活幼兒感知覺,還能為認知活動提供具體形象,是貼合幼兒認知規律的閱讀材料。不同題材的繪本蘊含不同的內容,不乏需要復述、串聯的部分,能夠為幼幾提供語言表達平臺。可見,以繪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內容優勢。
(二)閱讀形式優勢
《指南》中明確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闭Z言表達的互動性特點突出,要想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就不能局限于簡單感知、閱讀。繪本閱讀形式較為豐富,如演繹式閱讀、問題討論式閱讀、情境式閱讀等,都需要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交流互動,不僅能強化幼兒語言表達體會和感受,還能為語言表達提供不同語境,對人際交往、理解他人和判斷情境的能力具有較強促進作用。同時,幼兒能在不同語境下接觸更多文字符號,豐富詞匯儲備,為表達鋪墊基礎??梢姡岳L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形式優勢。
(三)環境構建優勢
從本質上看,無論是探究學習、參與生活還是語言表達,都需要以內驅力為支撐。幼兒認知發展處于萌發階段,缺乏穩定性。要想保持表達的驅動力,需要長期維護和調動,但普通育人方法難以達到理想目的。為保障閱讀質量,教師可以為幼兒語言表達、人際交往提供多元環境,借助繪本的趣味性特點使幼兒主動與人交流,表達自我,培養語言表達興趣??梢?,以繪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環境優勢。
二、以繪本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繪本在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想充分發揮繪本的優勢,教師需要選擇多種育人方法,設計高質量繪本閱讀活動,為幼兒
提供表達環境、實踐機會、表達平臺,使其持續提升、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閱讀情境,營造表達氛圍
情境教學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受歡迎的教學方法,不僅能直觀展示教學內容,還具有較強的生動性、趣味性,能夠快速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創設閱讀情境,營造輕松的氛圍,在調動幼兒閱讀熱情的過程中使其自然表達,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鋪墊基礎。
例如,在開展《好忙好忙的冬天》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提前剪貼雪花圖案貼在教室內,以勞動為題展示農民伯伯搶收糧食時,小動物們化身勤勞小蜜蜂儲存食物的場景,引導幼兒思考事件的原因。幼兒會根據勞動經驗,從食物不耐凍、小動物習性兩方面回答。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自然引出繪本:“農民伯伯和小動物都在秋天忙著收獲,但狐貍一家卻認為冬天很忙,這是為什么呢?”通過制造認知沖突,在師幼互動中營造趣味的交流氛圍。
(二)還原故事場景,融入表達方法
生活主題繪本占較大比重,主要原因在于繪本是讓低齡讀者認識世界、適應生活、發展相關能力的讀物,生活元素能夠讓幼兒熟悉不同的交際情境和對應的表達方法。要想充分發揮這類繪本的教育價值,就要立足幼兒認知特點還原故事場景,帶領幼兒親身參與語言表達中,積累詞匯和表達技巧。
例如,在開展《把話說出來》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三人小組,提前準備小床、餐桌、衣服、筷子、卡片等場景素材,布置繪本場景。該繪本從成人視角來看較為簡單,但對幼兒而言仍然具有較大難度。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后公布分組名單,讓組員自主閱讀繪本并商量角色劃分。在此基礎上,給予幼兒5一10分鐘熟悉角色,讓其代入小河馬委屈、氣憤的情緒,感受河馬媽媽和河馬爸爸疑惑、無奈的情緒,體會表達交流的重要性。這樣幼兒可以掌握“我想”“我不想”等句式,懂得主動表達意愿。為了讓幼兒將表達意識遷移到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導其還原生活場景,如與伙伴溝通、與哥哥姐姐相處等,分組演繹故事,認識交際情境,適當表達自我。通過環境布置、合作演繹的方式拓展故事場景,能夠讓幼兒從主人公視角切身體會表達的價值,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提高交際能力。
(三)豐富繪本語言,激發表達興趣
文字符號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如果缺少其支撐,即便具備表達技巧也難以準確表達自我。繪本文字相對較少,一般用于說明故事,具有精簡的特點。要想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就要遵循適度原則,幫助幼兒積累表達語言??紤]到幼兒認知特點,教師在豐富繪本語言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增加活動趣味性,激發幼兒表達興趣,使其遷移經驗,為靈活運用文字符號鋪墊基礎。
例如,在開展《河馬媽媽分松餅》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河馬媽媽多次分松餅都沒能讓動物滿意,不斷修改語言公告的情節,讓幼兒代入角色視角,豐富公告語言。有的幼幾提出,所有動物需要排隊領取松餅,每個動物限領一塊且只能排一次隊,每塊同樣大??;有的幼兒提出,幫助制作的動物能夠領到美味的松餅;有的幼兒提出,每天限量10份,先到先得。不同幼兒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不同想法,教師由此組織討論活動,讓其互相找出語言漏洞并不斷完善,得出最終結論。通過引導幼兒發散思維,能夠從語言積累層面、分析交流層面,促使語言表達更加完善準確。
為了提升繪本語言活動的趣味性,教師還可結合繪本語言開展游戲,鼓勵幼兒拓展句子。在開展《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繪本閱讀活動時,將“一件漂亮的襯衫”簡化為“一件襯衫”,讓每個幼兒加兩個及以上的字,保障語句完整通順。教師需要設置好擴句順序,使幼兒有序擴句,如“一件漂亮的襯衫”“我有一件漂亮的襯衫”“我有一件漂亮的襯衫弄臟了”等。以此類推,讓句子變得多元、生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保障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例如,在開展《這是誰的蛋》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立足繪本主題,以“尋找蛋的主人”為主要線索組織表達。首先,讓幼兒觀察封面,猜測蛋的主人和熊先生的做法,激活幼兒思維,為想象力培養提供平臺。其次,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結合插圖分析文字的意思。最后,讓幼兒根據對繪本的了解,將熊先生尋找蛋的主人的過程繪制出來,如依次畫出小鳥、狐貍、黃鼠狼、兔子、蛇等動物,依據順序進行分享。通過整合圖畫與文字優勢,可以推動幼兒結合圖畫認識文字符號,復述繪本故事,充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五)設計閱讀問題,確定表達方向
只有確保繪本閱讀由淺層逐漸過渡到深層,幼兒才能在思想情感、表達視角、探究方式、語言運用等方面獲得新的收獲,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指導。提問是指導幼兒閱讀、調動幼兒閱讀欲望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將其科學地應用到繪本閱讀活動中,提升問題的驅動性。
例如,在開展《動物溫泉》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切入,一方面是溫泉的秘密,另一方面是動物的花紋。教師應引導幼兒分析溫泉的秘密:“溫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起了怎樣的后果?”讓幼兒明確動物們泡了溫泉后,身上花紋、習性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究長頸鹿、老虎原本的花紋和習性。在將動物花紋與習性逐一對應后,有的幼兒提出:“為什么動物泡了溫泉后會發生變化?”有的幼兒提出:“它們要怎樣做才能換回來呢?”幼兒提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深度閱讀,探究動物花紋互換的秘密。這樣能夠為表達確定方向,包括有疑問時用疑問句、有結論時用陳述句等,讓幼兒在生活中更加精準地表達自我。
(四)開展表達活動,提高表達能力 三、結語
繪本中的文字、圖畫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載體。如何進一步發揮繪本的育人價值,需要教師深層次探索。教師要立足幼兒發展特點、認知特點,結合繪本中的圖畫、文字設計指向性的語言表達活動,為幼兒提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平臺。
總之,繪本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各種方法能夠構建高效的閱讀活動,為語言交際、情境判斷等方面提供平臺,多方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