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1.042
The Influenc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lassic Recitation on Humanistic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E Yan, XU Weiyi
(School of Petroleumand ChemicalEngineering,Xinjiang Applied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ge,Kuitun,Xinjiang)
AbstractClassic recitation,asan important wayof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is not onlya means of language learing,but also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culturalliteracy and shape values.In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ies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ies, shaping a sound personality,and enhancing cultural confidenc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ofclasicalrecitation,thisarticleanalyzes its impactonthehumanisticeducationofvocationalcollgestudents, exploresitsoleinimprovingcultural literacy,ehancinglanguage expressonability,andcultivatingaestheticemotions, and proposes an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integrating clasical recitation into voca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integrating curriculum designand teaching objectives,organizing classical recitation clubs andactivities,utilizing multimediaand network platforms toasist,sharingonlineleamingresources,and guidingfamily education,inorder tobuildasystematic and diversified classical recitation educationsystemand enhance thehumanistic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lassic recit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 influence
在高職教育體系中,人文教育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職業道德、提升文化認同感、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職院校以技能培養為主,課程體系側重于職業能力訓練,人文素質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在文化積淀、語言組織能力、審美素養等方面存在短板。經典誦讀作為一種深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文學經典的理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文化素養、拓展思維深度、塑造健全人格。將經典誦讀融入高職人文教育體系,能夠構建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朗讀、背誦、賞析的過程中深化對經典文化的認知,提升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并增強審美情趣與文化認同感。
1經典誦讀的定義
經典誦讀是指通過朗讀、吟誦、背誦等方式,對傳統經典文本進行有聲語言表達,以達到深化理解、傳承文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實踐活動。在教育領域,經典誦讀不僅是一種語言訓練手段,還是一種文化熏陶方式,其核心在于使學習者在反復誦讀過程中逐步內化經典文本的思想內涵,培養深厚的人文素養。經典誦讀的文本主要包括中國古代詩詞、儒家經典、歷史典籍等,涵蓋廣泛的文化知識體系,具有深遠的思想價值和審美意義。誦讀強調對文本音韻的感知,要求朗讀者把握節奏和情感表達方式,使語言表達與思想理解相互促進。
2經典誦讀對高職學生人文教育的影響
2.1提升人文素質
在經典誦讀過程中,學生通過接觸儒家經典、古代詩詞、歷史典籍等文化瑰寶,逐步積累深厚的文學素養,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在反復誦讀與理解的過程中,內化經典文本所承載的倫理道德、人生哲理與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與涵養人文精神。經典文本往往蘊含嚴謹的邏輯結構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規范的語言表達方式,還能通過分析句式、理解文本內涵,培養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能力,使語言表達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協同發展。經典誦讀的過程要求學生保持專注,通過節奏、情感等多層次的表達,提升對文本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使記憶能力、表達能力與情感體驗相互促進,在不斷朗讀、背誦與賞析的過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塑造高尚人格。
2.2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
通過反復朗讀和背誦經典文本,學生不斷增強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感敏銳度得到全面提高,增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同時,經典文本所蘊含的音韻美、節奏感以及修辭技巧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語言思維模式,提高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條理性,進一步增強語言運用能力。此外,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語言表達不夠自信、溝通技巧欠缺的問題,而通過長期的朗讀訓練,學生在發聲、語速、音調控制等方面得到有效鍛煉,增強表達自信心,提升溝通效果,在課堂匯報、職場交流、公共演講等多種情境下具備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在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中具備更高的溝通能力。學生還能夠通過對誦讀內容的深入理解,掌握更為豐富的表達方式,提高語言運用的精準度和靈活性,使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能力同步提升。
2.3培養審美情感與鑒賞能力
經典誦讀不僅限于語言的表達,更在于情感的共鳴與思想的交融。在經典誦讀過程中,高職學生通過誦讀古典詩詞、文學名篇、哲學經典等文本,能夠直觀感受語言的節奏韻律、音律和諧美,從而培養語言審美感知力,提升語感素養,使語言表達能力、藝術鑒賞能力和文學感知能力得以協同發展。同時,經典文本蘊含著哲理思考、情感表達、意象構建,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不僅能夠理解語言之美,還能在審美體驗中培養細膩的情感認知能力,拓展藝術感知力和審美格局,具備更強的文化素養與文化自覺。在誦讀實踐中,學生通過情感融入、語音語調的變化、節奏掌控等多方面訓練,對文本的情感內涵、文化意象和藝術價值形成更為深刻的體驗,并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在審美層次上實現由感性認知向理性思考的轉化。
3經典誦讀融入高職學生人文教育的實施路徑
3.1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的融合
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充分考慮高職教育的特點,將經典誦讀納入人文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語文課程、通識教育課程、職業素養課程等多個教學模塊實現經典誦讀的有機融入,使學生在不同課程體系中接受系統化的誦讀訓練。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結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職業發展需求,精選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經典文本,包括古代詩詞、儒家經典、歷史典籍等,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不斷積累文化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應注重經典誦讀對高職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其不僅能夠掌握規范的朗讀技巧,還能夠通過誦讀經典文本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充分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誦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通過音頻示范、視頻解析、線上朗讀訓練等方式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在多維度的感官體驗中提高誦讀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
3.2經典誦讀社團活動的組織
在高職院校中,依托社團建設能夠有效延伸課堂教學,將經典誦讀融入校園文化,通過成立經典誦讀社團,為學生提供長期、穩定的誦讀交流平臺,使其在集體朗誦、個性化誦讀、文本解析等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感知能力,深化文化理解。在社團活動的組織方式上,應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主題誦讀、經典演繹、情境誦讀、詩詞競賽等多元化活動形式,使誦讀活動具備更強的吸引力和實踐價值。通過定期開展經典誦讀比賽、詩詞吟誦會、文化講座等,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增強文化認同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組織社團活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擔任誦讀導師、組織者、策劃者,使其在團隊協作與角色分工中提升組織能力、策劃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使經典誦讀不是單向的知識輸入過程,而是互動式的學習體驗。在社團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還應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網絡直播、在線朗誦、數字化語音評測等手段提升誦讀的便捷性與趣味性,拓展誦讀渠道[2]。
3.3利用多媒體與網絡平臺輔助
利用多媒體與網絡平臺輔助經典誦讀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增強學習的互動性與實踐性,使學生在多元化、數字化的學習環境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文化素養與審美情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音頻示范、視頻朗誦、動畫解析等多種手段,使經典誦讀更具直觀性與生動性。通過高質量的音頻資源,學生可以學習標準化的朗誦語音、語調與節奏。通過視頻示范,學生能夠直觀感受語言表達的韻律美與情感表達的層次感。在誦讀實踐過程中,可借助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對學生的朗讀發音、節奏控制、語速調節等進行實時分析與反饋,提升學生誦讀的精準度與規范性。在網絡平臺的運用方面,可依托在線學習平臺、移動端應用程序、數字化資源庫等建立線上經典誦讀學習體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誦讀訓練,并通過智能評分系統獲得有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在網絡平臺中設置經典誦讀交流社區,學生可以分享誦讀成果、進行文本賞析、開展討論互動,形成動態化、個性化的學習模式。通過直播課程、線上誦讀挑戰賽、虛擬朗誦會等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誦讀興趣和參與度[3]。
3.4線上經典誦讀學習資源的共享
高職院校應依托數字資源庫、在線學習平臺、移動端應用程序等多種載體,實現經典誦讀文本、音頻示范、視頻朗讀、誦讀技巧解析等資源的共享,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經典誦讀課程體系,通過網絡課程、微課資源、直播教學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系統化、個性化的誦讀學習路徑。使用智能推薦系統,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語言表達能力、興趣,為其推送個性化的誦讀資源,提升學習精準度與針對性。在學習資源的共享模式上,應構建開放式云端平臺,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共享誦讀成果,開展互動交流。通過在線朗誦挑戰、經典誦讀打卡、數字化誦讀競賽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同時,線上學習資源共享平臺還應結合語音識別、智能評測、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實時追蹤學生的誦讀表現,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反饋,優化學習路徑,提高誦讀訓練的有效性。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中,線上經典誦讀學習資源的共享不僅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還能夠推動誦讀學習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型[4]。
3.5家庭教育中的經典誦讀引導
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家長應充分認識經典誦讀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審美情感培養等方面的作用,并制定合理的家庭學習計劃,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經典誦讀,形成穩定的經典誦讀習慣。在誦讀實踐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共同朗誦、角色扮演、互動賞析等方式增強學生對經典文本的理解,提升誦讀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利用現代教育資源,通過線上經典誦讀課程、智能語音評測系統等輔助工具,優化家庭誦讀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建立個性化的誦讀目標,結合個人興趣與職業發展需求,選擇適合自身成長的經典文本,使經典誦讀不僅成為文化積累的方式,更成為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文化認同感的實踐途徑。在誦讀反饋機制上,家長可以通過誦讀日志、語音記錄、視頻展示等方式記錄學生的誦讀進展,并通過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其文化自信。在家庭教育中,經典誦讀的引導還應注重與學校教育的聯動,家長可以與教師保持溝通,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并結合學校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制定科學的家庭誦讀計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4結語
經典誦讀在高職學生人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價值,不僅能夠提升人文素質,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還能夠培養審美情感與鑒賞能力,使學生在深度誦讀中感受經典文本的思想魅力與語言之美。在教學實踐中,應通過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的融合,使經典誦讀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社團活動的組織,構建多元化、互動式的學習模式;借助多媒體技術與網絡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聯動,提高學習的便捷性與趣味性;通過共享優質經典誦讀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使誦讀實踐更加開放與智能。
★基金項目:應用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度首批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項目“基于人文素養角度探究高校經典誦讀實施路徑的研究\"(XJYY2024YB03)。
參考文獻
[1]喻春梅.新時代人文關懷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4(4):7-11.
[2]江悠盈,鄧奧.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路徑探析[J].廣州開放大學學報,2024,24(3):68-72,111.
[3]韓義疇,鄭香山,王廣銘.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育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7):155-157.
[4]李曉鷗.提升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24,27(2):283-284.